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业余爱好>>● 旅 游>>旅游感怀>>作客的感想

主题:作客的感想
发信人: silenty()
整理人: dannylu(2001-04-19 00:56:10), 站内信件
作客的感想
Silent
现在,到东南亚国家旅游已不是什么新鲜的事了。泰国、缅甸、越南、、、、、、而最令我难忘的,无疑是今年寒假的新加坡、马来西亚之旅。难忘那里现代化的城市建设,难忘那里文化的多样性,更难忘在那里见过的每一个中国人。
一,新国导游-自豪的华人
在新加坡接待我们的导游是一位五十上下的华人,他言谈风趣,讲解详细又生动,还不时帮助团友们解决购物、沟通等问题,因此颇受大家的欢迎。在他身上,你能发现许多土生土长新加坡华裔的典型特征。首先,他出生在一个保留传统中国文化的家庭中,会讲普通话、粤语,并从小接受华语教育,因此他懂得中国人的文化、中国人的待人处事的礼貌和习惯,懂得与华人沟通。由于成长在一个多文化汇集的环境中,他又从朋友那里学会了点平时沟通用的马拉语,从老师那里掌握了交际用的本地官方语言-英语,为他的职业几乎扫清了语言上的障碍。作为非海外苦工出身的一代,他曾为新加坡的发展献出过自己的一分力,并见证了新加坡的飞跃,这正是他作为新加坡人而感到最为自豪的。
在领我们去买特产的途中,他曾开玩笑地“郑重宣布”自己绝不会收受特产店的回扣,所以大家买东西时大可放心。原来新加坡的导游薪水很高,每月若没有接旅游团也有净薪四千人民币上下,难怪他不屑这些“小钱”了。回头看我们中国的导游们,感觉就像是天上人间。许多参加旅游团的人抱怨导游大部分都是兼职的,质素不高,还厚着脸皮吃回扣,那又有什么办法呢?即使在旅游旺季,导游也只有丁点的出团补助,更不要说如何在淡季度日了。所以导游为“帮补”一下而做的也只有拉客人去购物,吃回扣,说得难听点,就是“贪”。高薪养廉一直是新加坡人值得自豪的强邦之策,几年前一位旅美学者也向朱总理提出过这么一条治国的建议。但偌大一个中国,偌大一个有权阶层,真的你说给高薪就给高薪吗?唉,发展中国家的腐败问题,一半都是由人口问题引起的。我们看新加坡华人,觉得分外亲切,因为他们了解中国的文化,大家彼此容易沟通;同时又半带着一种羡慕的心理,酸溜溜的就像乡八佬看城里的暴发户同乡。
二,唐人街-华人的悲哀
入夜的吉隆坡不如我想象中的繁华璀灿,早上那急促的生活节奏突然被放慢了许多。一位本地人不经意地对我说了一句:“你要去唐人街吗?那里现在最热闹了。”弄得我心痒痒的,很想见识见识异地的华人究竟是如何生活的。兜兜转转了好久,最后终于在不停的问路中拐进了一条不宽的小街-本地人口中的“China town”。只见几排“大红灯笼高高挂”,街道两旁灯火通明,自里到外差不多每一个角落都摆满了中国人的货品,各种喧闹的声音不绝于耳,从中餐店钻出来的烟雾更为这热闹的气氛蒙上了点梦幻般的气象。初看上去,这里一切很熟悉,好像是某个中国大城市的商业区,一个真正中国人住、中国人自力更生,并且充满生气的地方。这多么令人兴奋!
没想到拨开了烟雾走进去,却有一种撕破事实面纱似的悲哀。你看那充满活力的年轻华人正在开着什么铺子?前面的桌子上摆满了CD,音响里播放着震耳欲聋的流行音乐,再加上店主那一幅陶醉的模样,应该是音乐铺吧?对,而且准确点来说,是卖盗版CD的音乐铺。再看那叫卖声最大的中年华人,看着一档子的廉价衬衫、火机、钥匙扣,其中不乏有货品出现盗用的商标和卡通画。其它的一些小铺都充斥着盗版货。还有,本来这巷里就人多闷热,那穿插其中的几个臭豆腐档还要凑热闹般地弄出一股呛人的油烟味,令人觉得不卫生之余还想快快躲开。数来数去,最能挺起胸膛说话的应是那些街脚处的水果铺了。
在唐人街逛街的多数是外地游客,和我一样来看看华人都住在些什么的地方,偶尔有光顾中餐厅的,都是金发碧眼之人。我想,作为一扇了解华人生活的小窗,唐人街究竟要传达一种怎么的中国文化?带着呼吸新鲜空气的欲望逃出唐人街,我感觉不到任何中国人应有的尊严和应获得的尊重,这里只有文化侵略,只有华人的悲哀。
三,我们-旅游并可笑着
我一直都无意贬低中国人,也无意把自己置于一个清高的地位。但在一个抬头就可以见到黄皮肤黑眼睛的异国旅游,不时要敏捷地辨认团友-当地人-团友(不是我-敌-我),故不禁特别留意中国团友们的行为。
马来西亚一座关公庙的前面有不少当地人在售卖新鲜的水果,其中不少是刚摘下的、刚剖开的。一个人去挑水果了,大家都哄前去评头品足,最后自己也挑上几个;明知道老板的水果陆续有来,还是禁不住争先恐后地去抢刚剖开的菠箩蜜。于是人多力量大,我们这帮触角灵敏的中国游客很快就把关公庙的门口挤了个水泄不通。为啥呀?每个人都带着点从众心理,每个中国人都怕吃亏。所以不管那便宜是否合适,总是先抢到手了再算。我不知马来西亚人本身有没有这种怕吃亏的心理,因为我未见识过;倒知道马来西亚人懂得利用中国人这种心理来跟我们做生意。像有天下午,马来西亚的导游突然“请”大家吃燕窝!原来是把我们请到一家燕窝专卖店去购物,那稀如水、浅及底并且倍受众人怀疑的燕窝实是作饵的“高级”礼品!作为受愚弄者,我惊叹的不是这推销手法的不高明,而是外国人早已看穿了中国人本质上的可笑。事隔这么久了,今天到旅游博览会,正好赶上撤场拆展位的闭幕,只见许许多多中国人大包小包地拿着宣传单张,排着队去领别人刷下来的海报、不要的胶袋(环保啊?),最后胆子大了,居然有人指着那公司带来的背囊、照片问:“你们还要不要这个?”看来怕吃亏者还是有点做清洁工的潜质。中国人啊,我们有时真丑陋得令人发笑。
作客归来,感想一堆,牢骚一堆。写下上面杂乱的涂鸦,又快到了回宿舍晚自习的时间。心想:还是好好学习,多干点实事,“化悲痛为动力”吧。
摘自 旅游眼Travelleye(http://travelleye.yeah.net)



----


Silent
Travelleye旅游眼
http://travelleye.yeah.net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