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aprettymail(清脆)
整理人: fredrink(2001-04-14 17:43:44), 站内信件
|
(一) 俞敏洪站在垃圾桶上
寒冷的风从近千人的头上吹过,俞敏洪感到的却是一股热浪。他大声讲着,也可以说是大声喊叫着,重复着一个哲人的话语:“hewing out of the mountain of despair a stone of hope(从绝望的大山上砍下一块希望的石头)!”我们大家都一样,比如我和你,我们选定了目标,可是没有人能给我们铺好捷径,因为成功者告诉我们,只有“god only helps those who help themselves(天助自助者)!”
这是1992年的冬天,当俞敏洪在北京图书馆的礼堂刚刚开始他的讲座时,门外近千名无法进入礼堂的听众却高声喊着他的名字。俞敏洪无法拒绝这种呼唤,他把礼堂里的讲座交给同伴,然后走到门外,站在一个垃圾桶上,开始了他一生无法忘记的一次免费英语大讲座。近千双和他一样年轻的眼睛盯着他,他们在这个瘦弱的老师身上寻找着各自的答案:我能成功吗?
俞敏洪的回答是肯定的,他总是这样肯定,他相信人的绝望不是永远的,不是,因为在绝望中寻找希望,才是人永恒的本能。
可是此时,被众多学生追随着的俞敏洪老师,家无片瓦,身无长物,只是一个没有正式身份的打工者,走下讲台,他还要为自己和妻子再寻找一个新的住处,这样的漂泊生活已让他心力交瘁。但这时毕竟已经是90年代,一个人的才华和气质可以抵消一切外在的不足,俞敏洪以他独特的教学方式吸引着大批想到世界上闯荡的年轻人,“去听俞老师的讲座!”已经成了他们为了取得成功而相互传递的一个信息。
面对这一片站在寒风中的听众,俞敏洪同样为自己感到惊讶,在他强烈地意识到自己被别人需要的同时,也看到了一个让他兴奋不已的前景——
“我要办一所自己的学校!”
---- 花儿为什么谢了呢?
我的热恋的爱把她紧压在我的心上
因此花谢了
琴弦为什么断了呢?
我强弹一个她不能胜任的音节
因此琴弦断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