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jediliao(暗黑绝地骑士)
整理人: fires(2001-04-30 09:06:14), 站内信件
|
阿西莫夫早在1941年的《理智》中就为未来世界的机器人定下了生存与行为规范,也就是著名的“机器人三原则”:第一,机器人不得伤害人类,也不得因为不采取行动而使人类受到伤害;第二,除非违背第一法则,否则机器人必须服从人类的命令;第三,在不违背第一法则及第二法则的情况下,机器人必须保护自身的存在。只有严格遵守了这三定律,机器人同人类才可能在同一个社会中和平地共处,继续生存。而当这三大定律发生抵触时,又按照第一到第三的优先顺序来执行。身为一个机器人,也许最难处理的就是这自制造时便作为基本程序固化在那由人类所创造出来的电子脑中吧。在阿西莫夫的许多小说中,都可以见到这三大定律及其引发的社会关系冲突作为主要思想贯穿于全文。
《ARMYTAGE》很明显地是借鉴了阿西莫夫于()年创作的小说《钢穴》。正因为如此,它也是诸多日本类似题材动画中最接近阿西莫夫风格及思想的作品之一。《钢穴》的故事同样也是从一起谋杀案开始。由于经济及军事的发展程度不同,人类社会也分成了“外世界”及“地上”(地球)两个世界,在地上世界中,还留有相当机器人特征的机器人作为比人类低一个等级的工具被广泛应用着,他们虽然都有自己的名字,但前面都加上了“机·”的前缀把他们和人类区别开。某天在外世界与地上世界的入境处发生了一起谋杀案,由于案发地点的特殊性,两个社会各派了一名探员参与了调查。地球方面的探员伊利亚同大多数来自地球的人一样,由于工作岗位岌岌可危,对各方面工作能力都优于人类的机器人充满着厌恶的感觉。来到外世界后,那边的警方给他派来了一位搭档丹尼尔,不过,这位彬彬有礼的新搭档却是一个外表几乎与人类分不出来的新型智能机器人(当然是男性啦,所以比起一些商业作品,阿西莫夫的小说总是感觉有些沉闷,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这个原因呢?^_^),令到伊利亚十分之不爽。案情查下去越来越复杂,而由于越来越多的人因为机器人取代了他们原先的工作。反机器人的声势也越来越大,先是丹尼尔遭到了人类的围攻,最后连伊利亚的妻子也卷进了去。几经周折,最后发现这不过是地上界反机器人组织的阴谋,原本他们想杀一个新型类人机器人以表明地上世界的反机器人力量,拖延外世界让机器人融入人类社会的尝试,却误杀了那个机器人的制造者沙顿博士——他用自己的外貌造出了机器人沙顿博士,结果由于太相似而被机器人杀手所误杀。而可以乱真的机器人丹尼尔的制造目的,则是外世界为机器人走入人类社会的生活所作的尝试之一,其逼真程度甚至让机器人专家盖茨博士也误认为是真正的人类。用伊利亚的话来说就是“连一些对于机器人来说根本不需要的器官都加上了!”……
《ARMYTAGE》和《钢穴》都提出了一个问题:机器人和人类在社会中共同生活。就和上面所说,机器人是人类的延伸,作为一个工具,它无疑是完美的。阿西莫夫在作品中通过一位机器人专家之口说出了他对于机器人的看法:虽然机器人可以是造成任何形状,但是在自然界中,人类的外型是最适合各种工作及活动的。与其在推土机及坦克上装个智能电脑,倒不如用人型的机器人来操纵它们来的经济实惠,这也可以理解高达等机动战士为什么要是人型而不是蜘蛛型了,最起码换武器就很方便呀(好象扯远了,继续回到原来话题^_^)。这层意义上的机器人仅仅是作为一样工具而被人类所接受,而当机器人的人造脑内有了自己的思想,而外型上又和人类没有区别时,机器人与人类的关系就将上升为一个社会问题了。就如同《ARMYTAGE》里的火星社会一样,当机器人能够取代人类的工作后,人类劳工的失业将成为仇恨的种子。阿西莫夫提到,机器人终究是人类所造出来的工具,当人类觉得这样工具已经超越自身时,不由得会产生破坏它以证明自己存在及优越性的意识。《ARMYTAGE》里的机器人就是这样一个可悲的存在。也许,作为造物主的人类,是永远无法理解机器人自身的感受吧,就和奥美迪所说:既然现在要毁灭我们,当初为什么又要制造我们?
以现在的科技条件,确实不知道电子元件制成的大脑中,思维是怎样形成的,但是拥有思想的机器人,又该如何去界定它的社会身份呢?作为工具,还是作为一个拥有完全人格的公民?在《ARMYTAGE》中,人们把机器人视为如佛兰肯斯坦般的怪物,除了歧视,还有着更深一层的侮辱,也许是由于人类作为制造者心理上的优越感所至吧。而一旦机器人拥有怀孕的能力,还能把它简单定义为工具吗?阿西莫夫虽然定出了让机器人得以同人类和平共处的三大原则,但很明显是基于“机器人必须服从”人类这个大前提的,但是,机器人有权力要求和人类平等吗?
记得以前看《铁臂阿童木》时,有一个章节就提到了机器人与人类的社会关系。在未来的社会里,阿童木这样的拟人机器人已经完全地走进了人类社会生活,但对于机器人的歧视及破坏仍然在继续着。不甘沦为俎上肉的机器人们自发组织起来发动了争取人权的斗争,通过不懈的努力,终于迫使人类通过了给予机器人人权的法律。当机器人运动领袖走出议会大厅接受获得人权的机器人的欢呼时,枪声响起……
虽然说有点马丁路德金被暗杀事件的影子,但手冢为机器人能和人类和平共处所下的配方是给予人权的做法,jedi不敢苟同。毕竟机器人是由人类所制造出来,其本身是无法和人类达到完全平等,机器人拥有人权就意味着人类失去了其作为人类的意义。再说机器人在能力上与人类有着不少的差距,到底能不能和平地相处仍然是个问题呢。比如一些国家的种族歧视,同为人类尚且不能达到完全融和,机器人又怎能实现。
虽然给予机器人人权的方法有些过于理想化(个人意见,个人意见!),但在《五星物语》里那样FATIMA绝对服从机器人三定律的前两条而完全忽略第三条的做法,也太令人痛心了。根据星团法,人造人FATIMA必须无条件服从骑士的命令,而且不能攻击普通人。她们在体力上超越人类,在容貌上也远胜人类。为了控制FATIMA,她们一出生就被固化了绝对服从的程序,而且也要用面具来掩盖自己的外表。在不少国家如费摩尔,FATIMA只是被看作骑士的私人物品、辅助电脑及工具。正因为如此,我们可以看到彩虹布雷的骑士()可以任意地把战死的FATIMA()随手一扔丢进河里,就好象丢弃一双穿破的鞋子;可以看到布鲁略对着拼死救他出战场的帕拉夏一阵毒打,而可怜的人造女孩只能默默地承受不敢有一句怨言;可以看到帕尔雪特面对淫笑的流氓时只能无助地睁着双眼任由他们接近……五星的故事是骑士的史诗,也是FATIMA的悲歌。想要改变这一切的巴兰榭,制造了拥有生育能力的皇后,却给凯渊带来了无尽的痛苦;他的“命运三女神”更是让整个星团的命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目睹京因为背叛了对苏普的承诺而在阿帕奇中痛苦地挣扎,阿特洛玻丝痛苦地说出了姐妹的心声:为什么我们会有感情?为什么不干脆把我们制造成冷冰冰的机器?……也许这才是FATIMA们真正的愿望吧,既然不可能改变这一切,还不如选择逃避,没有感情,也就不会有这许多的烦恼和痛苦了……
很矛盾呢,说起来永野护好象是想要改变FATIMA的命运,不过看他笔下的五星故事,感觉FATIMA不是服从骑士,而根本就是骑士的奴隶嘛……如果再钻牛角尖,可以看出这种关系其实是小日本的恶趣味啊,呵呵。
不少日本动画中都可以看到这些恶趣味的体现。《钢铁天使胡桃》及《TO HEART》等作品中的少女型机器人就是以奴隶的关系存在于人类社会中的。她们绝对服从主人,拥有美丽的外表,强大力量及清纯少女所有的一切感情,精通家务任劳任怨,最重要的是,她们对主人死心塌地,永远不会红杏出墙。这样的机器人追根到底还不过是洋娃娃的“升级版”,作为她们的主人,大可以把她们作为自己的私有物品而占有。日本社会中的男权沙文主义表露无遗。倒不是jedi上纲上线,这样的做法本人确实不敢苟同。
说到人和机器人人的情感,不由得想起了《机器人狂欢节》。这是一个机器人与人类关系故事的合集,其中对于机器人与人类之间的各种关系都进行了描写。工具、玩偶、朋友、情人、敌人……《PRESENCE》中的人造女孩,她所拥有的感情令制造者感到了发自内心的恐惧,也许是因为这个可以用双手制造出来的灵魂实在无法让身为人类的他接受吧,而《CLOUD》中关于创造及被创造的描绘,以及人类文明发展脚步的静观,也让人对于自己无法控制的科技发展反思。(关于《机器人狂欢节》,有很多说不完的话,大家找第10及第11期的《梦幻总动员》来看就行了^_^)
比起这些描绘“人类社会中的机器人”的作品,《钢铁新世纪》无疑是在描写“机器人社会中的人类”。少女小遥在一场发生在三十年前的战争中幸存,并通过冷冻睡眠活了下来。当她醒来后,地球上已经没有人类了,剩下的只是当年制造的用于战争的非智能型战斗机器人以及拥有思想和感情的智能型机器人。在小遥身边有五个机器人在照料她的生活:家务型的史派克、战斗型的安琪拉(身材火辣,外型酷似草雉素子^_^)、射击型的扳机、高智能型的派特里克及技术型的()(外型酷似终结者)。小遥终日生活在机器人的世界里,没有同类,没有家人,身为人类的她在这个圈子里就好比人类社会中的类人机器人一样是异类。《钢铁新世纪》中小遥身边的机器人已经算是非常人性化的了,会哭,会笑,甚至会很温柔地照顾人,但它们的情感却永远都缺少着点什么。小遥纤细和复杂的感情是电子线路无法模拟的,而人类的许多举动,比如探望,关心,也是机器人们所无法理解的。人类的社会中容不下仿造自人类的机器人,而一旦世界变成了机器人的天下,那人类也仿佛背负着同样的宿命。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尽管生存在机器人的社会中,小遥却一直受到机器人无微不至的照顾,但这一切也许并非机器人的本意,而是程序设计为“机器人必须服务人类”的结果(不过说起来“本意”这个词应该对机器不适用吧^_^)。
未来社会中的人类大多会歧视机器人,认为它们不过是会动的木偶,和高贵的自身根本不能混为一谈;而《钢铁新世纪》中的不少机器人,也一直把人类视为罪恶的根源。贪婪、无耻、自私、虚伪……在机器人眼中,人类就象是一个集合了世间所有罪恶的臭皮囊,制造了机器人,给它们设下了绝对服从的程序,又将它们用于个人私欲或是战争,直至毁灭了一切……安琪拉过去曾是一个暗杀型机器人,她的伙伴拉维尼亚曾经深深地信赖过人类,甚至想过要为了人类而战,可是最后却被人类无情地背叛。在人类的眼中,就算机器人再逼真,再有感情,也不能上升到被人类视为伙伴的高度吧。眼睁睁地看着拉维尼亚被分解成了废铁,安琪拉只能把仇恨深埋记忆体中,发誓从此不再相信人类。不只是安琪拉,过去曾被人类丢弃的战争工具FLYER更是把人类视为不共戴天之敌……人类在讨厌歧视机器人的时候,是否也想过自己那种生为造物主的优越感,在机器人的眼中不过是丑恶的代表呢?
“人类拣到了神,欢天喜地地把它据为己有,结果遭到了惩罚……”
《新世纪福音战士》中的EVA并不是机器人,而是人造的“神”。葛城探险队在南极发现的亚当,开始了人类创造神的疯狂冒险。通过遗传基因学的研究,碇元度终于得到了复制自亚当的巨大素体EVA,他的手也终于伸向了向来属于神的领域——人类进化。没有灵魂的EVA和其他的人造人/机器比起来,可能更加可悲呢,空虚的容器,只能靠强行夺取人类的灵魂来填补自身的空虚,在那个没落的末世纪人类社会。
人类的手亵渎了神,预言中的人类进化变成了疯狂的男人追寻亡妻的个人行动。人造出来的神成为自闭的少年的灵魂宝座,也成了逃避现实的最后港湾;想通过EVA完成创造人类新历史的人最后没有如愿;取代了EVA灵魂的女人在这疯狂的补完中告别了成长的孩子;为了EVA付出了自己所有的一切包括生命,到头来全化为一场空……这就是EVA给人们带来的一切吧,回归一个母体,失去物质形态,以个体的消灭完成血腥的净化,如果这是神的安排,倒不如是神对于妄想代替神的人类所带来的惩罚。也许在诸多作品中,《新世纪福音战士》中人与人造人的关系是最惊心动魄的吧。没有心的人造人绫波丽看起来好象是病态美的极致,可在她身边的各种各样的人,也是社会中形形色色活在面具下的人的真实写照,相比之下更显出人类脆弱及虚伪的一面。
如果说《新世纪福音战士》中人类只是走进神的领域的话,那么《攻壳机动队》中的人类则完全取代了神。片头那段强烈刺激人类存在基础的人造人制造过程告诉我们:这个身材火辣的机器女人,不仅身体完全是人工零件,连她的大脑,她的灵魂都是可以象汽车、电冰箱一样从流水线上批量生产出来,如果这样的人可以称之为生命的话,那么人类的又何以被称作人类?《攻壳机动队》里的世界可能是最融洽的人与机器人共存的世界了,但是机器人融入人类社会所带来的必然后果就是人类本质的迷失。身体可以被改造成机械,记忆可以伪造,当人类的灵魂化为0与1的二进制数码时,那么人和一个机器人又有什么区别?放眼其他机器人及人类题材动画,大多是描写类人机器人拥有人类思想后,极力想融入人类社会却又最终化为泡影。《攻壳机动队》却反其道而行之,当人类社会信息化已经到了一个超过控制的的阶段后,人类制造机器人将变成人类把自己改造成机器人,而一个在网络上运行的软件最后却获得了自我意识和生命。这样的C/Fe社会与其说是先进,不如说是人类的悲哀吧。当然,这是以目前的观念来看待这个问题,说不定到了未来,就不会有人在意了吧。
结束语
自从雪莱夫人的《弗兰肯斯坦》开创科幻小说先河以来,人类用自己永无止境的想象力在脑中不断勾画着未来社会的影象。类人机器人可以预见在未来是肯定会出现的,对于这些拥有人类的外型甚至拥有人类感情的人造生物,人们总是充满着复杂的感情。上面提到的日本SF动画,包括《ARMYTAGE》都用各种手法在不同程度上对人与机器人的关系作了思考。总的来说,机器人只不过是人类造出来的工具,但当其具有思想甚至具有生育能力后,该如何处理这种造物主及制造品的关系就成了一个棘手的问题。人类永远不能和机器人平等,反过来机器人也是一样的吧,对于未来科技发展的恐惧和未知让我们只能以现有的社会观念去看待这些事,人类的手能不能制造出灵魂,电子线路能不能形成思维,都还是未知数。绕了一大圈,看过了无数种人和机器人共处的方式后,我们好象又回到了原点。大师毕竟是大师,他所定出来的机器人三大定律虽不能说一定适用,但确实提出了目前唯一可行的方案。而这又是基于“机器人是人类所造出来的工具”这一思想的。如果科学幻想变成了现实,jedi可能会去同情机器人,但决不会把他们视为拥有人权的平等个体,当然,如果我们的社会发展成为《钢铁新世纪》那样,也许身为人类会是种痛苦也不一定。各位坚持看到这里的读者们,你们又是怎么想的呢?(完)
---- http://www.cnnerv.com
EVA研究站,号称国内最大的EVA专题站,有大量原创评论及小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