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谈天说地>>● 甜酸苦辣>>>>┏◇原版精华━━◆◇◆┓>>【Feeling ※ 散文专辑】>>散文专辑[文章首字母检索A,B,C,D,E]>>E文集>>e网随笔(未完待续)

主题:e网随笔(未完待续)
发信人: dknyloveruth()
整理人: moonlite(2001-06-26 00:53:57), 站内信件
北京的“门” 


北京的“门”多这是大家都知道的。 

也许人们司空见惯了也就熟视无睹,其实第一个发明“门”的人的确应该给予尊
重。想想要是没有了门,今天我们该怎样的举步维艰!“上天无门、入地无门”
就是对门的最好的诠释。 

朋友从外地来初次到京城,摸不着门也是情理之中,自然当尽主人之宜给予指点
。讲讲这是崇文门,这是前门,这是宣武门——自然也要说说前门就是正阳门,
过去皇帝每年去天坛祭天时才走正阳门,平时门也开着却从不走人。 

“那大臣上朝、皇帝出宫走哪里?”朋友问。 
“走偏门”,我回答。 

正好车过新华门,围了很多的游人在围观、拍照。朋友问这是什么地方,我随口
回答这是中南海。朋友问怎么不见有人出入,我说大门只是象征,办事都走偏门
。 

“怪不得,走到哪里办事,都要走偏门、走后门,原来连皇宫、中南海都是这样
!中国的门道真够深的。”朋友感慨地说。 

我恍然大悟:歪门邪道的文化盖源于此! 






北大的“树” 


树到处都是,可是要看是长在什么地方。南方的树有南方的水灵,北方的树有北
方的高大。不知远古时代的树是什么样子的,但是我想肯定与现代的树是不同的
。自打有了人,树也就跟着人有了个性、有了文化。 

比如松柏,本是北方普普通通的针叶树种,但却因为四季长青不落叶而成为了中
国传统文化观念里“生命长青”的象征,尽管在现在看来与“一岁一枯荣”的大
多数北方树种在每个春天到来时所奔放出的勃勃生机相比,显得平淡、古仆和超
然,但这也正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追求。 

北大的树就是这样。 

以前见惯了的树都是直挺挺往天空伸展,中学语文课里的《白杨礼赞》赞的也正
是“钻天杨”的那种勇敢向上的精神,植物学老师解释这是植物的向光性、竞争
性和生命力的的体现——这样才能长成参天大树、栋梁之材。而到北大却发现:
北大的树竟不是这样! 

进北大西门,徜徉在华表和未名湖畔的讲堂之间,无意中竟发现这里的树并不象
想象中那样高大、那样挺拔,而是枝叶葱茏、群枝并生,向四周自由地伸展,没
有主杆,形同簇生灌木一般!惊愕之际稍稍留心,才确认了这并不是一种偶然!
 

这是北大“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精神!? 
这是北大思想自由、学术自由的象征!? 
这是多元文化并生的乐土!? 
抑或是无主题变奏的杂乱与纷纭!? 

谁都知道,北大是近代中国思想的发源地,“五四”新文化运动就肇始在这里:
是北大自由的思想氛围给孱弱的中国和窒息的文化注入了一丝生机。北大曾在沉
闷中开启了这一新风,并由此而在日后一个世纪里继承和发杨了这一传统!北大
的树,跟北大的湖、北大的楼、北大的书和北大的雕塑一样共成铸成了北大——
永远罩在光环中的高等学府——独特的个性! 

先秦思想文化的自由发展与融合交流奠定了秦汉文明的古韵;魏晋前后对佛教及
西域文化的吸取和包容则为大唐盛世积淀了厚实、大度的基础;五四新文化运动
也同样为20世纪中国的发展开辟了道路。古人云“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开放
、自由、多元,是打破任何一个或任何一次默守陈规、固步自封甚或作茧自缚的
最为锐利的武器! 

天下事纷纷绕绕,“多”与“一”总是一对矛盾冤家,主流与枝流往往交织成趣
、交相辉映,这才有了分分合合的人间万象与历史苍桑。簇生的树木虽很有观赏
价值,却是盖不成高楼大厦的。没有主杆的北大的树,会成为无主题变奏吗? 






南方的“路” 


长在北方,习惯了周围的一切。初到南方,觉得什么都新鲜。就比方说眼前的路
。 

也许是因为北方的开阔与单纯,要么是大山要么是平原,不象南方丘丘陵陵、河
网纵横。所以,北方的路笔直而平坦,而南方的路则迂回而起伏。 

鲁迅先生曾说,“地上本没有路,走得人多了,也就成了路。”既然走得人多了
,何以会走出直的路或是曲的路呢?看来,什么人走、怎么样走也就大有学问。
 

我回想起北方的路。北方人修路,所谓“逢山开道,遇水架桥”:山岗,搬走;
沟壑,填平——路是一定要端端正正、直来直去、平平坦坦,体现出北方人改造
自然、主宰命运的刚强、豁达和豪迈的气质。这是骨子里的一种追求。 

而南方人则不然。也许是因为这里山岭太多而且不大也不小、河湾太近而且不偏
也不倚,因此便形成了南方人逢山遇水绕着走的迂回、曲折、灵活、现实的性格
,和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的精明与智慧。 

有道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从遥远的炎黄起,我们就一直在述说着南方与北方的神话与传说。数千年过去,
炎黄的神韵早已随南词北赋一起滚涌在我们的血管里。 

高速公路在北方延伸着、也在南方延伸,它就象INTERNET一样,将南方和北方、
远古和现代融合在一起。 

那么,东方和西方呢? 




(未完待续) 

--
※ 来源:.月光软件站 http://www.moon-soft.com.[FROM: 202.110.20.85]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