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谈天说地>>○ 桃园故事>>『精彩网文』>>『美文转载』>>中国咖啡《转载》作者:volunteer(大佛)

主题:中国咖啡《转载》作者:volunteer(大佛)
发信人: windybell(灰色的猫)
整理人: sakura-xiaoying(2002-07-24 22:50:04), 站内信件
我生于1966年。出于众所周知的原因,酒吧咖啡馆这种去处在我生命中的很长一段时间是不存在的。我们吃饭,严格体现粮食的原本含义,解决饥饿,延续生命。街面上能够看见的饮料是几分钱一大杯的啤酒和同样售价的颜色很鲜艳的橘子水。来一杯咖啡?这需换一个国家,或者在这个国家另外的年代才可以听到的名词。 

  咖啡这个名词在早年也曾听闻过,父亲说旧上海的英法日租界,街道上很多这样的场所,被殖民地文化浸润着的旧上海,很多居民小贩都会几句洋泾浜的外文,有的甚至会好几国呢。而咖啡馆是洋人和上等华人和各种肤色从事特殊职业妇女们出没的场合。这种特殊职业中国妇女我觉得很有必要交待一下,前几年看过一些抗战时期的记录片,当年在舞厅酒吧进出的妇女也是很亮丽的一道风景,与现在的从业女人完全不同的一种风情,着细碎花色旗袍,长至脚背,即便是盛夏裸露在衣服外的肉色春光也不见得很多,头发样式说话神态嘴角腮上的胭脂都很恰到好处,绝对没有现在很多影视作品中表现的那般张牙舞爪。近年的影片巩利同志出演旧上海风尘女子,极尽漫画手段,衣如蝉翼,口似血盆,舞台上不中不洋的jass着,前胸后背加大腿满场横飞,这也与导演来自陕西不无关系,张艺谋执导秋菊红高粱令人叹为观止,让他叙述一个离开他生活社会几十年距离非我党执政大多农民还在梁山落草或者老家种地的时代中城市中的高级娼妓,当然有很大的难度,超过了他原有的生活积累,这也不是有广阔的想象力就能办到的。前一阵上海上演话剧日出,听说为陈白露的人选煞费周折 
,这几年影坛上新人也如雨后春笋,你说没有牺牲精神也是不对的,为上戏为争多一些的戏份,舍得保留下身体,不百宝出尽的女演员很是不多,于是往往顾此失彼,在这头久经历练,演技上的功夫就耽搁了,而且能演戏和演成名角又是不同的事情,成为后者单单有床上72般变化哪里足够。有这功夫的不少,而一代娼妓大腕(或者说斯文点高级交际花)陈白露死活找不到合适人选,你说是妓吧,也算货真价实,就是不够高档。呵呵跑题了。 

  说咖啡吧。 

  父亲说他年轻的时候也在这等场合出没过,虽然从爷爷这辈开始家里从没有富裕过,但父亲说他是演员啊,怎么会少了这常规交际。父亲说当时的一些会员制的咖啡馆真是奢华,欧洲的瓷器家具摆设从海路上运抵上海,餐具甚至是银制的。跑堂的都是制服笔挺神色温婉的西人,对父亲来说,那个社会有很多东西都镌刻进骨髓,包括那时的咖啡馆。 

  这种生活我们这一代无缘见识,父亲这一代人的后半辈子没有咖啡。我父亲的几个朋友在海外有些亲戚的,等世态稳定了一些,偷偷寄整包整包的咖啡来,70年代父亲曾带我去一位叔叔家作客,人在门外,已有不曾闻过的气味飘出门来,原来这是一个仔细安排了的聚会,窗帘紧密地拉上,屋中已有数位与父亲年龄相仿的男子,房间正中放着煤炉,炉火上放着玻璃壶,那奇异的香味正从壶中四散开来,而房间中的各位叔伯神色很是兴奋地观察着这一壶褐色的液体,这是我第一次品尝到这种略有些酸苦滋味的饮料。至于旧上海的咖啡馆是什么样的景致,从父辈们的言谈中也只能知一二,不能窥得全部。父母们年轻时候的照片历经多次动荡变故运动革命,一次一次地烧,到我长大时候,相册中的父母们只剩下中年的面貌。父母年轻时候的衣着也未能幸免,家里橱柜内经常能找到漂亮的碎布片,母亲说那是她的旗袍。没有一样具体的物件留下给我见证那个时代。现在很多商人商人纷纷推出了怀旧复古的咖啡馆,,也曾带了母亲去看,她很是挑剔,旗袍的质地、做工、小姐的发式胭脂,说话的声调房间的摆设,不对,不对,统统不对。母亲有时候简单,即便这一切都到位了,讲究 
如关锦鹏电影中的旧上海,又如何,人总是现在的人,道具考究到分毫不差,它还是个赝品。一个时代过去了就是过去,是没有可能重蹈的。 

  也不知道是我家哪位成员的手笔,旧岁月很多精致华美的生活统统被粉碎了,虽然现在很多商人制造了很多赝品,而人的气质,社会的气氛是无可复制的,而那把果酱刀穿过岁月变迁,真真的落到我掌心中,过来人,过来物,都会见证一段埋入底下下的生活)前几年,老哥从抽屉深处取出一个软纸包,说你拿去看。纸质被铁锈侵蚀、几十年来各种昆虫在里面繁衍生息,这张脆黄破烂的软纸包了一把黑糊糊的果酱刀,仔细地擦拭之后,纯银推开黑沉岁月,亮出它白色的光芒来,刀柄上刻有,伦敦,纯银。时间是上个世纪初。 

  有心说偷无意当带,我家人这点品质上的小瑕疵,为我留下了那个年代的小印记。 

  突然之间一切不同了,咖啡馆这所在消失了几十年复又回到了上海滩。我必须得老实的承认我没有咖啡文化。后来看过一些英国电影,当暇逸的英国贵族端着精致的瓷器就着黄油点心品尝一小杯咖啡,半靠在软沙发里,落地长窗外阳光洒满草坪,我知道这咖啡也是西人血液中的一种,不是我们贸然说有就可以有的。你生在哪里?在什么国家什么朝代生活,你家三代人受教育的程度?你有没有高尚职业?这一切与是不是喝咖啡会不会喝咖啡有没有资格喝咖啡没有关系?好,当你拿起一个咖啡杯,假使你已经充分补习了咖啡豆的产地烘焙方法各类花式的名称,你也用奢华的瓷器,也在著名咖啡会所休停,这还不打紧,你若做出一付生来就应该喝咖啡,对龙井毛峰乌龙深恶痛绝势不两立的,喝了咖啡才能突现你高贵人种精英品质,那么我要对你提以上问题了,以49年为分水岭,所有这一年之后出生的同胞,谁有一个完美的答案?当你曾经振臂高呼万岁高呼打倒,你上山下乡你与时几家市民50多口蜗居在一个石库门面里面,曾经为三餐严重发愁,你有什么资格说你生来就应该在哪里哪里, 

  现在上海甚至其他城市,咖啡馆酒吧都不是稀奇的场所了,很多突然富达了的人群,盛装而来,群而聚之,显耀素养身份地位,喝咖啡吃三明治大声言谈,执意要把自己与喝茶的人群区分开来,中西之分,更与吃便当的人群加以区分,穷富之分,言谈什么更是要紧,最高贵的是时尚文化,次一等则是对劳手机自暴商业机遇,实在没有什么可以炫耀的就谈我的朋友张艺谋与我闺中知己巩利旧事新闻,卖弄学识钱财广阔社交,怎么看现在的咖啡馆卡通气味侬到化不开。 
  当有人叫嚣我似乎生来就应该在这个地方,黄皮肤的同胞与我之间说了30多年的汉语,突然有一天似乎漫不经心地问我coffee or tea?不能不让我感到严重的不适,不仅我是一个要命的茶叶牛饮派,而且我出生的时代决定了我没有双语文化背景,想必生在49年之后的中国大陆人再怎样矫揉造作寻了许多外来文化标签贴上,他们和我一样,有不可以逃避的漫长历史,在这茫茫的几十年中没有咖啡。 
  落日长窗午后的咖啡时间? 

  我们正从茧中挣脱出来正在蛾化。 
  也许,到了我们的下一代,他们也许会有纯净的生活,再没有复杂曲折昏暗的历史要去面对。他们生在有咖啡的年代。 
   

  




----
一菜一肴,融饮食文化精髓,一汤一盏,含人间温情无数
美食广场
风铃与你吃遍大街小巷

碎尽心,心碎尽,风悠悠而拂手去,铃声隐隐。
风铃敛衽为礼,恭迎各位才子佳人来
绫卷书香
听韵
 
有些东西是我们永远忘不掉的,一如昨天的老电影;而新的,亦是我们所渴望的。桃园故事让我们相识相知!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