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影视沙龙>>● 世界电影>>独立论坛>>合纵连横>>在孤独中漂泊

主题:在孤独中漂泊
发信人: awha()
整理人: stupidyoyo(2001-04-02 15:19:21), 站内信件
第一次看“春是乍泄”,是在耐着性子的情况下分几天几次才把它看完,晦涩,
难懂,是当时在家里的感觉。后来,回到学校,当华灯初上,宿舍里寂静得只可
听见光管里发出的“咝咝”电流声的时候,再将“春光乍泄”放进电脑的光驱,
我才进入王家卫这非一般人所具备的内心——箝住我的是影片所散发出来的几乎
穷尽人一生所不能摆脱的主题——孤独!
影片的“同性恋”题材,不过是这部电影的一个外在符号罢了,是导演王家卫选
择去披在“孤独”这个意念上的外衣,只要内核不变,无论它穿上什么样的外衣
,它还是它——铺天盖地的“孤独”。而且王家卫的视点总是投向诸如同性恋这
此才正常人不一样的边缘人上,他们没有名字,即使有也只是作为一个符号而存
在,影片中主角黎耀辉和何宝荣这两个名字竟是两个助理摄影的名字;同时,影
片的主角也没有家庭,家人的出现,他们几乎游离于这个城市之外。或许,这就
是真正的现代社会人,每个人都生活在自己的梦里面,活在自己的情感里面。这
些人或是弱势群体,处在被主流文化排斥的尴尬处境中,这种命运的无根感,使
他们必然比平常人对孤独,寂寞,空虚的感受和体悟来得要深。用他们的内心来
描写孤独,这是再合适不过的。
在王家卫的敏感心灵下,这个冷漠,动荡,浮躁和充满偶然性的现代城市成了现
代人的内心焦虑,孤独的符号化,外在化的存在,每个个体都是处于孤独的隔绝
状态中,他们与外人,总是无法沟通。现代社会人与人相互拒避,个体间的疏离
,人感情的单向流动,却又都使人极为渴望与他人的交流。但发现,一旦发生交
流后就会出现对自我的损害,会被撞得头破血流,为了拒避这种损害,每个人不
得不把沟通转向内心。影片中大量黎耀辉的人个独白,就是一种孤独个体对本身
,对个人体验的神经质的,潜意识的自审,是因与人真诚沟通的这个欲望的不可
能性而不得不把原先应该是人与人之间的倾诉转为自我与自我的问答。个人的渴
望沟通,可加在这人与人沟通之前的是“不可能性”四个字,这对无法解决的矛
盾再加上个人内心弥漫着越来越重的自我封闭倾向,这些,都深深地加在每个人
的身上,衍生出无边的孤独。由这不可避免的孤独所产生的生命痛苦就成了现代
人一生中的肯定。影片中用了大量镜头去描述人生的这种肯定:个人趴在船甲板
上面对着水;在喧嚣的踢球者中吸着烟;在球赛中无助地睡去。这孤独从四面八
方向处于热闹人群的局外人肆意袭来,再加上让人颤栗的“cucurrucucu poloma
”这一首歌,以及电影孤独,自我封闭的蓝色色调,人们在孤独中这肯定无能自
拔,无能反抗。
在这荒诞的世界中,加缪说,人是要做反抗者的。因此,人不会仅是在忍受,而
是为了去反抗,反抗孤独。片名的英文译名正是揭示这种反抗:happy together
.是的,就是这样简单,只要能和别人在一起快快乐乐,而是与之相反的孤处一室
的寂寥。黎耀辉藏起了何宝荣的护照,正是出于这种害怕一个人的孤独,而企求
寻找一种与别人在一起的快乐的意图。正像他自己所说的那一句独白:“有件事
我一直没有告诉何宝荣知道,其实,他受伤的时候,是我和他最开心的日子。”
也是为了这个happy together,黎耀辉才那样无法抗拒何宝荣的口头禅:不如我们
由头来过。 这一切,莫不归结于人内心的渴望交流,对话。交流与对话才是中心
,目的。其它都是手段。王家卫借用金城武的声音在他的另一部电影“堕落天使
”中这样说道:单一的声音什么也结束不了,什么也解决不了,两个声音才是生
命的最低条件,生存的最低条件。一个人始终要去尝试摆脱个体的孤独,寻求与
人在一起的快乐,即使这快乐不会让你撞个头破血流也在所不惜。
为了寻找快乐,他们选择了飘泊这种生命的存在方式,从香港到阿根廷,从布宜
落斯艾利斯到瀑布,在漂泊中找寻着。可是无论他们怎样漂泊,最终的结果仍将
是虚无,快乐依然无法企及,孤独仍将伴随左右。黎耀辉一个人终于来到是瀑布
,才发现,这不是他所要寻找的东西;辽宁街的夜市,依然是他一个人的孤独身
影,他连一份最基本的归属感也找不到;何宝荣漂泊回到黎以前住的出租屋,面
对着蓝色的灯,他也只有抱着枕头痛哭,让哭泣声散播在无法逃避的孤独中。

--
我想吐但是吐不出来,吐到厕所像海。

※ 来源:.月光软件站 http://www.moon-soft.com.[FROM: 202.116.64.36]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