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影视沙龙>>● 世界电影>>独立论坛>>合纵连横>>漫谈欧洲电影新浪潮(转载)

主题:漫谈欧洲电影新浪潮(转载)
发信人: mazzystars()
整理人: stupidyoyo(2001-04-02 15:19:21), 站内信件
欧洲是电影的发源地,在世界电影史上曾写下光辉灿烂的篇
章。一代代的欧洲电影工作者凭着对电影艺术的执着追求,向世
人奉献了举不胜数的传世佳作。

回顾欧洲电影史,不难得出这些结论:1、首先将声音、色
彩运用于电影;2、率先使用了宽银幕;3、每一次兴起概念电影
的重要组成部分: 超现实主义电影运动。(所众周知,1928年西
班牙人路易斯布努艾尔的那部24分钟的短片《一条安达鲁狗》中
刀片切割人眼球、口中长出头发等的怪异镜头,开创了超现实主
义电影的先河);4、新浪潮电影的根据地。

这些技术和风格上的电影革命从根本上改变了电影的最初面
貌,而使之成为一门艺术,时至今日,欧洲的电影人们仍在孜孜
不倦地对第七艺术--电影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

尽管目前碟市上很难见到那些欧洲电影大师级人物的作品,
不过每当谈起这些响当当的名字:英格玛.伯格曼、阿伦.雷乃、
费德里科.费里尼、安东尼奥尼、弗郎索瓦.特吕弗、赖纳.沃纳.
法斯宾德,许多影友便禁不住眉飞色舞(呵呵,用这个词好象有
点不太贴切,不过他们跟俺一样实在抵挡不住这些大师们作品的
诱惑)。可惜的是俺在国内无法象常年在外的那些网友那么方便
地看到这些影片,只好谈谈这些大师和他们的片子聊以自慰了。

说到新浪潮,肯定首先想到的是法国五、六十年代的作品,
由克罗德夏布罗尔、弗郎索瓦特吕弗、让吕克戈尔达和埃立克罗
迈尔这几位《电影手册》杂志的编辑(说白乐,也就是跟我们差
不太多的业余影评家,不过他们现在被称作大师,而我们只能混
迹于BBS--NT自夸)掀起的这场电影新浪潮,从1958年到1962虽
说持续时间不算长,但对整个世界电影却产生了巨大影响。这期
间的代表作品是:特吕弗的《胡作非为》(即《四百下》)、戈
达尔的《精疲力尽》等。随即响应这股汹涌浪潮的欧洲导演多达
100多号子,如“左岸派”的代表人物阿仑雷乃(《广岛之恋》)
阿涅斯瓦尔达以及德国电影奇才法斯宾德(《水手奎莱尔》),
也有科班出身的路易马勒(《再见孩子们》、《爱情重伤》)等
以及一些鱼龙混杂之人。

作为一场运动,新浪潮只是昙花一现便很快消失了,不过它
的影响却改变了以后的两代电影人,如今这股当年被视为无政府
主义的风潮再次席卷了法国乃至欧洲电影圈,新生代的电影家们
向七八十年代回避现实与回归“优质电影”的倾向提出的挑战。

与吕克贝松(反映退缩到大海深处孤独生活的《碧海情》)
、让雅克阿诺(幽闭禁锢人性的教堂生活的《玫瑰的名字》)、
卡拉克斯(无人的石桥下那永远不靠岸的漂泊爱情故事《新桥恋
人》)等人的唯美主义和非人格化的意象色彩不同,以埃立克罗
尚、科里科拉尔等人开创的电影新新浪潮,回归过去雷诺阿时代
的现实主义传统,不仅时代鲜明,而且没有花哨的摄影技巧(说
实话,俺还是挺喜欢吕克贝松片子的唯美摄影的--NT注),靠的
是以人性在现实中的真实体现打动观众。

1989年的《冷酷祭典》(xians,快还俺这部片子!)如一股清
风吹入影坛,这部荣获威尼斯、凯撒最佳女主角、多伦多影评人
大奖的影片,描述的是两位个性很强的女性,由于都曾有过被迫
杀人的经历而结识到成为好朋友,然而现实中并非如她们所意愿
地发展,直至在作保姆的主人家里迸发出所有激情。

另外一部代表作品就是92年的《疯狂夜》(啧啧,这部片子
被小美和一谋和谋盗去,一定要还啊),这部编导兼主演本人因
爱滋病死去的反映当今爱滋病时代的真实见证的影片激情四溢,
无论从电影史上还是社会学角度而言,均堪称里程碑,因为它是
第一次直面爱滋病患者的真实生活(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NT注)
并以其独特的魅力改变着社会对爱滋病及其患者的态度。

95年的《仇恨》和《诱饵》(新鲜诱惑)都属于这类取材于
社会、更接近观众的影片,不过这股新新浪潮的影片对整体电影
业发展和社会现状是否有好处,排除艺术本身的因素不谈,现在
还很难作出结论(屁话,关我矮事!--NT注)。

现在翻回去来看看戈达尔的名作《精疲力尽》,影片描写一
个四处为非作歹的强盗在一个american girl的帮助下躲避警方的
追捕,最后还是被她告发,死于警察的枪口之下。影片之所以轰
动是因为:“它从一个新的视角观察人生,表现了人的行为的随
意性、无目的性以及人际关系的冷漠,而且它还表现出对传统电
影规范和陈旧的技术法则的蔑视与背离,采用灵活的叙事方式、
画面格式与跳接等大胆技巧”(其实这些都是影评人的胡言乱语,
俺上次与lancelost在“雕刻时光”练嘴皮子时,都说它前卫到
无法理解的地步,有啥好的,俺还真说不出一二--NT注)。

特吕弗的《胡作非为》早于同年的《精疲力尽》,这小子是
靠大量观摩电影而“自学成才”的导演,与他经历极为相似的导
演就是美国鬼才昆汀.塔伦蒂诺,据说昆汀在导演《黑色小说》
之前,每天要看上五六部电影(这都能成才?这个世道简直疯乐
--NT注)。1959年的这部影片描述13岁少年杜瓦尔在学校、家庭
和社会均得不到温暖的情况下,屡次出逃并最终走上犯罪道路。
有传闻说这部影片是特吕弗的自传体,如同《黑色小说》是昆汀
这个小混混的自我写照、《阳光灿烂日子》是姜文和王朔的儿时
一般,它胜在以朴素的纪实风格、浓厚的生活气息、细腻的心理
揭示及实景拍摄、摄影机连续运动、长镜头的恰当使用等艺术创
新手法上,它也使得特吕弗首次拍长片便获得了戛纳影展最佳导
演奖,真的同昆汀与他的《黑色小说》如出一辙。

再来看看德国的新浪潮,历史上德国影片一直不乏极为优秀
的作品,1979年施隆多夫的《铁皮鼓》玩命获奖,使德国电影得
到了世界公认。德国电影新浪潮始于六十年代末,代表人物当首
推Rainer Werner Fassbinder(法斯宾德),这位英年早逝的电
影奇才是“反戏剧剧院”流派的主要人物。1969年仅24岁的法斯
宾德就以其处女作品《爱比死更冷》(听听这名字,够酷!)闻
名于世,他不权是编剧、导演,而且还亲自上阵作主角,从其短
暂的14年电影生涯共拍出41部影片来看,在世界电影史上都是极
为罕见的,他畅导的“新德国电影”运动,直到今天以维姆文德
斯为代表的德国电影人仍在发展壮大。

法斯宾德最重要的两部作品是1979年的《玛丽娅布劳恩的婚
姻》(由金斯基主演)和1982年的绝笔之作《水手奎莱尔》,前
者使德国电影打入了美国乃至世界市场,后者刚是一部情色经典,
(SORRY,俺又用这个词乐),这所以说它是情色作品,是因为
该片充满了同性恋、双性恋以及占有欲极强的中年妇人的乱伦行
为。这是一部表现主义作品,没有完整的叙事结构,事件之间也
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人物的行为既无动机,又无逻辑,整部影
片象一篇用影像构成的寓言。“它是法斯宾德个人经历的写照,
也是他构筑极端世界的模式:一个无爱的世界,人生活在这个世
界中充满了争斗、欺诈、谋杀和性。”为表现这一世界,法斯宾
德在整部影片当中都使用同一种颜色--橙色,这是一种表现色情
的色彩(就象我们大陆爱用黄色来说明淫秽一样--NT注),使观
众产生一种压抑感,“好象进入地狱,使人透不过气来”。

文姆文德斯的作品近两年在大陆碟市上已经屡见不鲜,从
〈德克萨斯州的巴黎〉(1984)到〈直到世界末日〉(1990)
(3碟),从〈天使之翼〉(1987)到〈暴力启示录〉(1997),
文德斯的成功证明了自己是当之无愧的当代德国电影代言人。
同时他也是获次数最多的德国导演,〈德州巴黎〉获戛纳金棕榈
大奖,86-87年间的半纪录体影片〈柏林上空〉获戛纳影评人特
别奖及欧洲电影节最佳影片大奖。此外,〈天使之翼〉还被无耻
的好莱坞在96年翻拍成〈天使之城〉(X情人)。

其实法国的新浪潮很大程度上是受被称为现实主义电影的开
山鼻祖的意大利电影。费里尼、安东尼奥尼都是与上述两大运动
齐名的导师,说起意大利电影,可说的和该说的就太多乐,从谁
说起呢?

--
※ 来源:.月光软件站 http://www.moon-soft.com.[FROM: 61.157.129.151]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