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7027()
整理人: stupidyoyo(2001-04-02 16:16:39), 站内信件
|
应该说是对配音演员的滥用, 造成的对他们的反感. 真要是论
水平, 我以为上译厂的演员是世界一流的. 他们对原作的把握
和语言的处理, 确实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我想部分原因可以归结到配音演员的青黄不接上. 看看上译厂,
你都数不出几个新的名字. 像丁建华大概快到五十了吧, 还让
她配青春戏, 实在是有苦难言.
老一代演员的问题是个人风格太强, 像苏秀, 李梓, 毕克, 邱
岳峰, 尚华, 声音都较特别, 观众长时间不能入戏. 到刘广宁,
童自荣这一代还是如此. 后起的丁建华, 乔臻, 就要好多了,
没有抢戏的情况.
配音理论大概也跟不上电影的发展. 过去的电影, 演员念台词
都要带一点舞台腔, 外国的也是如此. 现在的趋势是极端生活
化, 加上录音技术的发展, 听不出银幕上说话和现实中的人有
什么不同(我指的是外国电影, 中国电影还有很长路要走), 而
传统配音里强调用声音塑造人物, 必然带来矫揉造作的问题.
在过去这个问题不突出, 现在看多了带字幕的外国片, 体会就
深了.
另外, 市场经济下的压力, 也造成了配音质量的下降. 据说丁
建华和乔榛配<<廊桥遗梦>>俩人各得到800元的酬金. 那么其
他的电影, 其他的演员, 报酬可想而知. 迫于生计, 译制厂不
得不接大量的其他烂戏, 演员也不得不接私活, 怎么还有时间
详细琢磨每一部电影, 反复揣摩每个人物的内心呢. 过去向隽
珠的女儿半夜听到妈妈在哭, 起来发现原来是在排练明天的戏,
这样的事情, 现在大概是不可能再有了.
译制片和交响乐一样, 是需要国家扶持的. 以中国目前普遍的
文化水平, 看带字幕的外国片还是有困难的. 中国的配音曾有
过极高的水平, 像<<简爱>>这样的绝配, 已经超过了原作, 完
全是再创作. 可惜这样的艺术杰作, 几年之内大概不会有了.
以后随着字幕电影的逐步普及, 配音也就成了偶尔一用的临时
作业, 专职的配音演员不会再有了, 新中国的配音事业, 也就
划上了一个永远遗憾的句号.
-- 我只是想听到你的声音,
只有听到你的声音,
我的心才能平静下来。
※ 来源:.月光软件站 http://www.moon-soft.com.[FROM: 210.74.135.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