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2354340()
整理人: lly(2000-02-22 18:51:36), 站内信件
|
如果硬要往“崇高”上靠,我当初上网的目的确实还可以算得上有几分“闪光” 。最起码,我在入网表格上是这么填的:“面向世界,展望未来”。但每当我对 别人如此夸耀的时候,
却又不免会感到有些心虚。实际上,在未接触到电脑网络之前,自己头脑中的那 些关于网络的概念,仅仅等同于几个时髦的词
汇——我那时根本想像不出,自己的生活能与网络有什么内在的关联——我之所 以会对入网感兴趣,很大程度上是一种虚荣
心恶性膨胀的结果:看看吧,我的名片上比你多一行,知道这是什么吗?E-mail 呀! 我万万没有想到,上了网之后没多久,我便彻底地被网络
的魅力征服了。一切都是那么得不由自主,我被一只无形的大手携裹着,飘飘忽 忽地便来到了一个意想不到的地方。而这个
地方,竟然是我多年以来一直在梦中寻找的地方!这可真是“可遇而不可求”呀 ! 若干年前,当我还是个二十岁刚出头的青年时,文学曾经
是我的最高追求。只是由于无法忍受那一封封铅印退稿信的折磨,我才被迫放弃 了手中的笔。但是我非常清楚,深埋于自己
心中的那颗文学的种子并没有死,只要遇到合适的时机,它仍然会发芽。 这 样的时机终于让我在网上碰到了。我在那里发现了一片
神奇的未开垦过的处女地:一组被称为“论坛”的虚拟空间。它们就像一块块悬 挂于道路两旁的空白广告牌。你不需要办任
何手续,就可以将自己的涂鸦之作随意地贴在上面,供大家品评、观赏。 从 此,我便和“论坛”结下了不解之缘。
最初,我将自己的的习作发到“论坛”上去的时候,心情是忐忑不安的。我 既不知道自己的作品会不会引起其他网员的
注意,也不知道别人看了我的作品后会不会觉得俗不可耐。不过,我很快就意识 到:这些担心纯属多余。我的电子邮箱中马
上便收到了网友们的回应,其中既有热情的鼓励,也有中肯的意见。这是一种前 所未有的体验:我的价值得到了大家的承认!
我从来没有收到过如此多、如此迅速的反馈,这使得我对于电脑网络的媒介作用 不得不刮目相看了。 网友们的关注,极大地激发了我的写作热情。我的生活 积
累第一次得到了如此广泛的“发掘”。我尽情地享受着电脑网络所特有的“创作 自由”:不必为编辑的意见而大伤脑筋,也
不必被题材的忌讳捆住手脚,更不必为了畅销而迎合市场、迎合读者的口味…… 现在想起来,这段经历真有点“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
柳柳成行”的意味。我完全把写作当成了一种消遣的方式,只顾一股脑儿地向外 倾泻,而不去考虑除此之外的任何事情。一
开始写以自己的经历为主线的叙事散文,写得没的写了,便转向写小说。渐渐的 ,我发现,穿行于网上的各色人等中,主要
以理工科的人士居多。他们虽然是网络文化的直接承载者,但却很少有人关注这 种文化的本身。于是,我便开始根据自身的
感受,创作以网络为背景的“网络小说”。先后完成了《老张头》、《郁闷的网 络》、《怪异的咖啡》等作品,在网上受到了广泛的好评。
不知不觉中,我在网络中的名声便大了起来。有一天,当我像往常一样打开 自己的电子邮箱时,收到了一封《网络生活》
杂志发来的约稿信。我立即通过网络将自己原来创作的一篇小说传给了他们。一 个多月后,我收到了他们寄来的刚刚出版的
新一期杂志。我的文学作品就这样第一次被印成了铅字。那一刻,我真是兴奋极 了!我由衷地赞叹高科技的神奇:整个杂志的操作过程,竟然可以在无纸作业的 状态下完成!
现在,我已经越来越离不开网络了。每天早晨,我都要通过因特网浏览各地 的电子报刊,遇到自己需要的资料便会将它
复制下来,保存在自己的电脑中。我通过E-mail和各地朋友保持着联系,相互交 流着信息。同时,我还在“瀛海威时空”网
中主持着一个有关文学的栏目,为网络文化的发展奉献着自己的爱心。 回想 起二年多来的上网经历,就是这样一个寻梦的历程。
现在,我相信:网络不仅能够圆我个人的梦想,而且也一定能够圆整个人类的一 个梦想!
-- ※ 来源:.月光软件站 http://www.moon-soft.com.[FROM: 202.100.90.13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