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地方风情>>山城故事>>★ 茶余饭后龙门阵 ☆〖网友个人文集〗★>>lkem(零度心情)>>温暖的雪域(一)

主题:温暖的雪域(一)
发信人: lkem(零度心情)
整理人: zchcp(2001-03-26 22:29:53), 站内信件
    "旅人啊,你从何方来,到何方去。。。。。"当火车从重庆一夜奔驰抵达成都时,池田大作的歌吟就在心头蓦的响起。
    这是寒冬十二月,冲着一年一度的藏传佛教大庆典,我认准四川西部这个方向,便独自上路了。路过成都时,女友说,什么跳神会?听都没听说过,就在这里玩两天打道回府吧,这是12月,你别疯了,你那个样子,一片雪花就可以冻死你。可我坚持要去。
    翻过险峻的二郎山,就到了边城康定。找到城里的一个笔友,就连他也不知道什么地方有跳神会。但他肯定的说是在关外,他指的关外,就是康定城外海拔四千多尺的折多山以外。
    后来他几番周折打听到,离康定最近的一个要举办跳神会的县也只有孚道县了。
穿着借来的军用羊皮大衣,翻越折多山直奔道孚县。
    终于赶上了跳神会!
    在道孚县,在那座康巴地区十八大寺庙之一的灵雀寺,当祭祀的第一道仪式那散发着松枝柏叶和糌粑的桑火被点燃时,为跳神会做的法事这神圣的序幕就拉开了。当滚滚桑烟在寺院上空缭成一团如青色云朵又渐渐散去时,诵经的喇嘛就从大殿里潮水般涌出。刹时,猩红的袈裟就将早晨清冷的太阳染得温暖明丽了。于是,沉着有力的神鼓,在一年一度的十二月为五谷丰登天下太平,为照临大地的太阳,重新响起。
按计划已经中返程的时候了,可是关外的风景宛若正在展开的交响曲,连绵的雪山就是一只宏大的琴,有一种忧郁又光灿灿的旋律正在沿着山脉滑动,在风中流走。而天空,那蓝得令人感动的天空,洁净如浑沌初开,仿佛随时都会有一只凤凰从岁月深处翩然而至。我想,我的旅程终点就不止是道孚县的跳神会了。
我决定往雪域深处漫游。
    横越白皑皑的塔公草原,沿着漂满浮冰的鲜水河上溯,途经过每一个县,我都去参观了当地的寺庙。在炉霍县,城对面依山而建有一座寺庙。在那里,一位青年喇嘛提着一大坨钥匙在前面开路,打开一扇扇历史和文化宗教的大门。后来坐在禅房里喝酥油茶的时候,两位精瘦的喇嘛用藏语问我来做何事,同往的朋友在一边翻译。我说,我对藏传宗教很感兴趣,对这个民族充满敬意。他们就点头,他们又问,从哪里来,我说重庆。他们就呀呀地感叹。他们觉得重庆离他们实在是太远了。叹罢,年老的一位喇嘛一言不发的进去了。
    然后,就见他双手捧着一条哈达,上面放着一条鲜红的金刚结--------那是藏人挂在脖子上避邪用的-------走出来了。老人颤颤巍巍地走向的的时候,我才明白,他是要将哈达送给我,我受宠若惊,连忙从打坐的毛毡上爬起来,躬身低头,接受这珍贵的礼物。

我的颈一戴着那条保佑平安的金刚结,到了甘孜。我想从那里翻雀儿山,朝拜金沙江畔的德格印经院,但是,大雪封锁了海拔五千多米的雀儿山,在这个残酷的十二月,高原向人类显示着它的威严专专横。在甘改我只好中道而返。
穿着羽绒服,再裹上一件借来的皮大衣,仍冷。在拥挤不堪的汽车上,行李只好抱在身上。抓住往下滑的旅行包,手套早已不知去向。风从窗缝挤进来,刀锋一般割在裸在空气中的皮肤。看着渐渐红肿的手,方知藏人为什么把衣袖做得那积重难返长。刺骨的寒意从指尖一点点向上窜,双臂就象失去了衣袖的庇护。
旁边有一个用一条灰巴巴的大围巾把头脸包得严严实实的康巴汉子。怀中插着一本书。是经书吗?我问。格萨尔。念赤来听听好吗?汉子欣然应允。唱歌似的高声念起来,那调子是在我熟悉的一支藏族民歌中的一句。虽然我一句也听不懂,但在那一串串弹音和擦音之间,仍能感受到,这经史诗滋润了几千年的语言中所透出的那种豪迈而又忧伤的韵味。
风更加肆虐的扑打着车窗,裹挟着黄尘从每一个小孔小缝朝车上的人逼进。阳光吸附在白蒙蒙的窗玻璃上,疲软无力的照着窗边汉子系在颈项上的金刚结。它红艳艳的在淡白的阳光中轻轻拂动,象是在等待更强的阳光来将它点燃。我发觉,康巴人都喜欢红色猩红的袈裟,寺院的墙,女人的头巾,牧人的头绳以及他们叫做:"桑克"的金刚结,都有着鲜亮的红色象他们的性格一样。热烈而明快。



----
  "法经"云:事,………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