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daviling()
整理人: chocho.1(2003-03-12 21:01:39), 站内信件
|
看新版的《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甲戌校本 (三)
这个校本,不是按原书手写字体校正为印刷体,实际上是个校改本,邓遂夫先生真是花了很大的精力,把脂砚斋的“皮漏”修正了很多。例如书中83页“余二人亦大快遂心于九泉矣!甲申八月泪笔”,原书(在目录前彩页或参看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本)为第十叶,朱笔很清楚写的为甲午八日,却说“午”字疑为草书“申”的误识误抄;“日”字原书也很清楚,却说他原误而径改为月。其实现在我们都无法确证写这些字的人就是脂砚斋本人还是另外的人按脂砚斋写的照抄,何以确知为“误”了呢?只因为前提是邓先生认定脂砚斋与雪芹的《红楼梦》是“相伴而生、共存永葆”,而
1762年(乾隆二十七年壬午)脂批:芹泪尽而逝了;
1763年(乾隆二十八年癸未)敦敏却有以诗代简还请雪芹去喝酒;
1767年(乾隆三十二年丁亥)脂砚也去世了,只剩朽物一枚:畸笏;
1774年(乾隆三十九年甲午)七年后脂砚怎么会在书上朱笔写上“甲午八日”呢?午字和日字都写得清清楚楚,要自圆此说,只能把此批“移”前十年到甲申(1764年)去了。
至于“甲午”是否真为“甲申”之误,在<导论>三、篡改脂评本的始作俑者一节中有所论述,并提出了一个颇有意思的说法。
雪芹泪尽而逝,脂砚“临终绝笔”中,却对理所当然成为芹脂事业继承人的畸笏视而不见,却为什么近乎于绝望地祈求“造化主再出一芹一脂”呢?说明脂砚忧心忡忡可能觉察到畸笏会成为背叛‘耶稣’的‘犹大’,后来果真证明了这一点。畸笏在获取芹、脂遗稿之后所整理传世的一种新定本,的确改变了脂评本的特性和原貌。A.脂批巳被大量删节(约三分之二);B.删除了“凡例”,只把“凡例”最后一条移作第一回回前批;C.不慎丢失了第一回的一整叶约四百余字正文(即“丰神迥”起处);D.改动了三、五、七回回目。原书此段较详,请大家读后提出看法讨论。
我以为甲戌本从未写有“乾隆”标年,更不避讳“玄”字,上述批语、成书年代都只能作为一种“说法”,实难以证实脂本在前,更难确证这些批语是与雪芹原稿相生相伴;而程本印行于乾隆五十六年辛亥(1791)却是明确的事实。若在十七年前已有那么多种脂批本,何以程高偏未提及?更何以在上述C.中丢失的一叶(相当于现今两页版面)会按后来程本的那么完整;多处抄跳行的都是按程本的行抄跳,岂不是更可证明有了程本后才有脂本。只不过脂本像现时做假古董的那样,仿做一个陶器然后另搞些花样和打缺一块,以标榜比原仿品年代更古而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