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地方风情>>山城故事>>★ 茶余饭后龙门阵 ☆〖网友个人文集〗★>>lkem(零度心情)>>永远的磁器口

主题:永远的磁器口
发信人: lkem(零度心情)
整理人: zchcp(2001-03-24 18:51:48), 站内信件
最早知道磁器口,其实是在《红岩》里。当时那里是仁人志士活动的一方舞台。后才知道这一段历史只是为它增添了一种光彩。磁器口本身就是一个历史感很强的地方。重庆这城市在两江环换之中,最早的雏形应该是水码头。而磁器口应该是一个典型。现在看重庆,从城市面貌上已经看不见老重庆的样子,老重庆的缩影,留在了磁器口。
想把新文化注入古老的磁器口,想把新生代的一种生活形式展现给磁器口,是不是这次你们选择在磁器口聚会的原因?
去年去了一次。进入磁器口,走一台平路,下一段石梯,反反复复,老街在慢吞吞的降低着海拔的高度。走进老街,仿佛走进了历史。两边的房屋店铺,木墙木楼依旧。已经踩得发亮的泥土地面,给人一尘不染的感觉。当然也有一些店铺的地面安上了磁砖。但那些卖干杂货和打油盐酱醋的门面,还是用那种没上过油漆的已经乌黑发红的木板一块一块安上去。走到江边,去到码头,宽阔的一坡石梯路,仍可想见当年这码头的气派。嘉陵江水在平缓的流淌,不知它是否还记得这码头昔日的繁华昌盛。一条嘉陵江,把沿江的财富都往这里聚集,这个水码头,成了一个十分了得的货物集散地,可以想像,它在当时,可能是人们心目中的天堂,各色人等,三教九流,如过江之鲫一样的涌向这里,它兴旺的时候,是一种生活的状态,现在它衰落了,成为了历史,历史的状态,是一种文化。是为被许多人认可了的"码头文化"。
码头文化对重庆人来说,并不陌生,重庆电视台每天都在张扬这种文化里最值得肯定的精神,那幅一群汉子奋力行船的画面是很激励人的。码头文化确有值得肯定的地方。其最直接的效应是造就了重庆人热情、豪爽、耿直、火爆,好客,对朋友讲义气的性格特征。我想这也是必然的。在水码头上过日子,对人冷漠,虚情假意,站得住脚吗?因此,码头文化的内涵中,有着生命的活力,它培养了重庆人不畏艰辛、吃苦耐劳,忍辱负重的精神。这种精神的物化,就是使重庆这座城市更加的美丽和富裕起来。可以说,码头文化从某一个方面。推动了文化的发展和进步。
码头文化存在的本意,并不是与城市文明相抵触,它其实是城市兴起的肇始者,它或许就是当初人们理想中的城市文明和商业文明。看这磁器口古镇上的人们,看这平和宁静的码头,已看不见水码头文化的那种特殊生活方式,它的粗鄙的一面,已经被淘汰了。在新的千年里,磁器口这个地方,依然留存下来的,是它作为一种文化状态的环境。是一种建设一座城市的试验模型。
然而,在这古老的水码闲消失了的粗鄙,居然在繁华的都市里游荡。林立的高楼,比古铜镜还更加清晰的大理石地面,大厅里正在弹秦的钢琴声。璀璨的夜光,也没能遮掩住某些不雅之事。说到这里,仍在一提再提让重庆人的事。重庆的姑娘天生丽质,很让外地人所欣赏,但是大家有目共睹心知肚明的是重庆姑娘的谈吐。许多美女的"出口成脏"很是败坏了亮丽的外表,重庆人在这样的现象面前时,作何感想呢?(不过今年我发现公车上讲粗口的人没了,至少是我没有遇上)
码头文化粗鄙的一面,把重庆害得好苦,在前几年许多外地人还不承认重庆,说它只是一个大乡镇,这种说法肯定偏激而且心理复杂。堂堂一座城市,仰面朝天,器宇轩昂,身姿伟岸,岂是乡场二字所能带替的?然而是造成了这种误区?误区还得从重庆人自己身上找起。重庆人太津津乐道于自己那种独特的文化背景下滋生出来的独特性格,以对于把很多不是的东西都当成耿直和豪爽。用耿直和豪爽作挡箭牌,让粗俗泛滥,恐怕这是任何一座大城市都不能容忍的。
我真想再看一看今日的磁器口。这座因码头而形成的古镇。想必长流的江水,已经将一切嘈杂洗尽,街景街貌正以异乎寻常的姿态,迎接各位的光临。



----
  "法经"云:事,………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