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glxlxy(冰霜)
整理人: glxlxy(2001-03-23 22:58:35), 站内信件
|
人人都说,这是一个浮躁的时代,浮躁的文学,浮躁的艺术,浮躁的生活,浮躁的网络,包围着一群群浮躁的人。
浮躁到底是怎么一种状态?以我的浅识,我想,是无法描述和探及其实质的。意识里,隐隐约约的总是有点怀念很小的时候,清晨跟父亲散步,幽气芬芳的玉兰树下,那些摇头晃脑读诗的老人;黄昏里,远处深巷断断续续传来二胡如泣如诉的旋律。灯光下,彩色的连环画里美丽的童话世界。
总想把浮躁拒于门外,总以为浮躁离我很远,而浮躁却象无所不至的幽灵,在慢慢的渗透,无声无息,不知不觉。终于有一天,竟也会有人对我说,看你一直都没什么进步,而且整天处于浮躁之中。这不啻于当头一棒,把我打懵了,我不停的问自己,我浮躁吗?一向自诩的冷静和固守真的不复存在了吗?
也许,我真的开始变得浮躁了。
仔细想一想,已有多长时间,没有清清静静的坐下来,心宁气静的看一看红楼,读一读徐诗,体验一下心清如水,诗意曼妙的感觉了,有的呢,只是偶尔翻一翻花花绿绿的杂志,走马观花般的囫囵吞塞一些花哨的快餐小文;面对日新月异的新知识层次以及快得令人跟不上节拍的变化,也曾计划着充充电,填填空白,然而一次次下决心却一次次疏于付诸行动,一时兴起满腔热情买回的资料书籍,往往只看了几天,便束之高阁;时不时有点感慨想记下来,也总是因懒于磨刀而听任它消失,既不屑于日常零零碎碎的述说和千篇一律抽屉式文学的心情故事,也写不出美仑美奂的佳作来;父母苦口婆心的唠叨,总是置若迷惘,充耳不闻,固执的让那些压在书柜底下发黄的字贴和堆积了几年的宣纸寂寞的闲着,曾经爱不释手且引以自豪的那副篆刻刀具,已锈迹斑斑,面目全非,那种自得其乐地周旋于黑白与方寸之间而乐不知疲的快乐已消失殆尽。心血来潮时到书店里逛逛,才募然发觉,书架已不再是我所熟悉的颜色,而那一排排琳斓满目的书也变得陌生了。。。
就这样,时常感觉到仅有的一点墨水已在一点点被掏空,说的讲的做的,竟都是以前的老话题,面对着洋洋洒洒的美文或是精辟独到的见解,每每汗颜不已,以至惶惶然不敢下笔;空对着一串串的英文字母和精彩纷呈的主页,只能独自叹息;而网上的游游荡荡,却越来越让我强烈感到,自己是一个应该自愧自惭的可怜虫。
记得有人曾给现代文学和古典文学作个形象的比喻:现代文学如啤酒,只求新和口味爽,饮时图个畅快淋漓,而古典文学若陈年老酒,需慢酌细品,后韵无穷,所以饮啤酒者往往喜成群豪饮喧闹,陈酒则只宜独酌或一二知己静静对饮。也许,这就是现代人的浮躁了。
也许,这个世界变得太快了,当人们还在对一种刚刚出现的新事物或新理念感到无所适从、心态还未完全摆正的时候,另一新的冲击波又很快的将它淹没了,在这一浪高过一浪的冲击面前,失去辨别能力,不知该如何去面对,以至茫然失措,于是,浮躁便不可避免了。
日子总是重复了又重复,从成长的激情,幻想,憧憬,善变到渐渐走上惯性的轨道,小到日常的生活细节,大到思维的固有模式,从此便沿着这个惯性一直走下去,循环返复,以至无穷,人就这样慢慢的变得麻木了,变得顽固了。
只是现在,还在浮躁与惯性的夹缝里挣扎。
---- 兰,生于深山丛薄之中,不为无人而不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