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tanjervis(阿蚊)
整理人: gcloud(2001-03-15 01:02:13), 站内信件
|
关于X.25的技术文档
X.25协议 是世界公认的十分重要的网络协议。 X.25协议是由cctt开发的包交换协议(packet-switch protocol),目的是为了提供可靠的数据通信,即使在连有低质量窗输设备的网络上传输。 X.25协议已为全世界公共数据网络所广泛应用,尤其在欧洲公共体的运用更为普遍,因此,美国与欧洲的网络通信也是常用这种协议,X.25能够互相连接远程pc机、LAN和主机。
X.25网络可以按照三种模式传输数据包:交换虚电路、永久虚电路和数据报。交换虚电路(switched virtual circuit)是通过 X.25交换机建立的从站——站的双向路径或“通道”。电路是一个逻辑连接,只在数据传输期间保持连接。一旦结束了传输,该通道将被其他结点使用。永久虚电路(permannent virtual circuit)是在所有时间内都保持连接的逻辑通信通道。即使数据传输已停止,连接仍然继续保留在适当的地方。数据报(datagram)是不同过建立通道而发送打包数据。包为指定的目标进行编址,根据所选择的路径可能再不同的时间到达目的地。数据报并不用在国际性网络上,但CCITT将包括在Internet的规范中。 X.25Internet数据报将IP层封装在X.25的上层。这样IP 根本意识不到 X.25组件的存在。IP的网络号简单影成 X.25目标地址。
在上文中,我们多次提到了“包“个专业术语,下面我为大家介绍的是 X.25协议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原理——包交换技术。
X.25标准定义了两类实体之间的通信:数据终端设备(data terminal equipment)和数据通信设备(data communication equipment)。数据终端设备(DTE)可以是一个终端、一台PC机或一台主机。数据通信设备(DTE)可以是起包交换结点作用的网络设备。在最一般的配置中,DTE连接到一个包装配/折卸器(PDA)。PDA将来自DTE的数据翻译成 X.25格式。还将接收到的 X.25格式的数据翻译成DTE能理解的格式。PAD上的软件对数据进行格式化并提供广泛的错误检查,PAD还可同时发出来自几个DTE的数据。而完成这项工作则必须通过包交换(Packet Switching)。
包交换涉及到采用“存储——转发”技术来传输消息。数据消息DTE强行装配成包,然后发送给PDA。PDA可以将来自多个DTE的数据沿一根电缆媒体发送给包交换结点(DCE)。DCE是一个多路复用器或交换机。物理上与几个其他DCE连接,在一个X.25网络中,DCE是一个多路复用器或交换机,它能在几条有X.25洗衣设计创建的通道上发送数据(这些通道是虚电路)。多路复用器接收被传输的包并存储在缓冲区中,直到想要的传输通道变成可用。然后,将包转发大他们的目的地,在那里DTE将包拆卸返回成它们原来的软件。由于X.25支持多通道,所以几个DTE可同时传输,多路复用按顺序从一个通道交换,如下图所示:
X.25层次 CCITT规范了DTE与DCE之间的通信,把X.25定义了三个层次即:
第一层:由 CCITT的X.21标准描述,与物理连接、数据为表示、定时及控制信号有关,物理接口类似于串行通信的RS-232C
第二层:与OSI的网络层相似,提供了DTE和网络之间基本的点——点连接。 它负责数据传送、差错检查和流控。
第三层:其协议及包括了X.25包格式。X.25包由一个头即用户数据组成。头由一个说明包头全部格式的通用格式标识符,包含虚电路ID和逻辑通道标识符即制定包中斯纳西类型的包类型标识符组成,结构见下图:
Flag
1 byte
Address
1 byte
Control
1 byte
Data
variable
FCS
2 byte
Flag
1 byte
Flag field 标志字段,显示LAPB帧的开始
address field 地址字段,制醋帧的目的地址
control field 控制字段,显示该消息是命令还是响应,并且指出了帧的顺序号。
data 部分持有消息体
FCS 字段允许采用从CRC的差错检查
flag 标志字段显示帧的结果
虚电路一旦建立起来,X.25就将一个顺序号放在每个包中。发送的最大包号是既定的,无需接收DTE的进一步请求。
X.25的速率只有最高64Kbps,想比起其他较新的技术(HIPPI、ATM等)显得很慢,但是由于它具有很多优点,在相对落后的国家地区仍然以这种协议为主要的连接方式。
另外,我在这里感谢Novell版斑竹给我这样一个机会,稍候我会给斑竹发送这一详细的技术文档(含图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