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qmigh()
整理人: lly(2000-01-28 01:05:11), 站内信件
|
网络皆美女论
最近有人在网上散布一种观点,叫做“网络无美女”。这种论调,
似是而非,并且危害性极大。现在有很多准网民,正在上与不上之间
徘徊;有很多网民,则在长上和短上之间徘徊。要网络有可持续的发
展,自然是要求上网人数尽量多,上网时间尽量长。而“网络无美女”
的谬论,大大了打击了一大批准备上网或者准备长上网的狼性网民,
从长远来说对中国的网络建设造成负面影响,流毒不可谓不深远。所
以,对此问题进行澄清,是目前中国网络建设的当务之急。
“无美论”者的论证方法,是将网络女性从总体上分成几种类型,
然后分别论证各种类型无可能出现美女,从而归纳出网络无美女的结
论。此论证方法貌看科学,其实不然。因为其对于各种类型是否有美
女的论证,都脱离了网络这个基础,得出了错误的结论,由此而推断
出的总结论当然也就是错误的了。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谈论任何事情,都要结合涉及的具体事情进
行分析,否则就难以得出合乎事实的结论,大到国家事务,小到私人
事情,皆为如此。例如我国有我国的国情,不能简单地和别的国家相
比;我们各自也都有自己的人情,不能和别人简单类比。同样,网络
也有网络的网情,不能用现实世界的那一套来观察网络,分析网络,
要求网络。
那么,要结合网络的什么特点呢?那就是网络的交流是非接触的,
非可视的。
这一点非常重要。基于这一点,我们在现实世界的美女观,在网
络世界上就要用另外一套完全不同的美女观来取代。在“实践是真理
的唯一标准”这个唯物主义方法论的指导下,我们在现实世界的美女
判断标准,是基于用视觉、听觉、嗅觉和触觉等对女性的实践观察,
脸庞是否漂亮,头发是否飘柔,肤色是否白皙,声音是否动人,体臭
是否醉人,皮肤是否光滑,等等等等,从而得出此人是否美女的判断
。但是,在网络上,因为无法看到对方,无法闻到对方,无法摸到对
方,所以在现实中通行无阻的判断方法,在网络上就完全行不通了,
那么,就需要建立另外的一套判断方法。
既然网络是基于文字交流的,所以这新的判断方法自然要靠看此
人的所说所讲来套到一个已有模式进行判断。例如,如果此人从言谈
中显示出刁蛮的个性,自然可以套成“小燕子”;如果多愁善感,可
以套成“紫薇”;如果如果聪明绝顶,可以套成“黄蓉”;如果朴实
无华,可以套成“双儿”。
从上可以看出,“网络皆美女”,是因为可以有非常大的想象空
间。其实任何事情之所以吸引人,其重要之处就是可以想象,如果什
么都落实了,没有了想象的余地,任何美好的事物都会慢慢变得不美
好了。比如和股市里,一个好消息公布前,因为市场充满对此利好的
憧憬,所以股市会上扬,但是等到这消息真正公布的时候,因为没有
了想象空间,市场反倒会向下调整,这就是所谓的“利好出尽”。民
间一句话,也很传神地点出这一点,那就是“妻不如妾,妾不如偷,
偷不如偷不着”。在现实中,如果有一个绝代美人放在面前天天看,
看久了也就会看厌了,看出破绽来,所以,对于美女,近观不如远看,
而远看则不如想象了。所以网络是欣赏美女的最好场所。通过网络问
一个女孩长得如何,如果她谦虚地说“也不过比西施好看一点点”,
我们自然可以做充分遐想;如果她大言不惭地说“我比无盐丑多了”,
我们也可以想象出一个沉鱼落雁的无盐。还有,因为见不着面,所以
可以根据自己的喜爱来想象,如果自己喜欢丰满的,可以想象对方比
较肉感;如果自己喜欢苗条的,可以想象对方比较骨感。当然,前提
是要充分发挥网络的特点,不见面(包括照片),否则一着痕迹,网
络优势就荡然无存了。
综上所述,“网络无美观”的产生是因为错误地以非网络的视角
来对网络事物进行分析和判断,所以得出的结论自然就错误了。我们
在网络上不管做任何事情,都要充分结合网络的特点,才能得出正确
的结果。
-- qmigh 炜嚼爷
※ 来源:.月光软件站 http://www.moon-soft.com.[FROM: 202.103.171.9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