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loverkang()
整理人: twantfly(2000-04-27 00:55:00), 站内信件
|
冰心老人说过,不要想去参透人生,只能观察人生。
人生刚走过第一个驿站,我却武断地在写人生了。
曾有报纸评论,七八十年代出生的皆算是信息时代的新人类。也曾听人说,
如今十岁以下的方是信息一代,我们只是电视一代。是看着电视机从十二寸
直到三十八寸的一代。我想,后者比较中肯吧。
我自幼跟所有孩子一样,最先看的自然是咱们中国的“动画片”,记得最清
楚的是‘大闹天宫’。孙猴子的七十二变直到现在还有神通留在心中,传统的
中国水彩和界限分明的真善美、假恶丑在稚童眼里一目了然。世界那般分明。
接着改革开放了,老资小资们就想刮我们了。米老鼠和一休同时当了我的好友 。
那种当时看来觉得“怪模怪样儿”的,“穿得也古古怪怪”的动画片从刚升级的
十五寸“彩电”里探出半个头来和我对望。接着我乐得屁颠儿地跑回课堂和同学
们交流:“你昨晚有没有看一休?我去上英语班了,没看成。新佑卫门后来怎么
交差的?”“圣斗士打到第几宫啦?牧先生长得很不错!”“哈哈……”男孩子
总嘲笑女孩儿不会看“招儿”,什么天马流星拳,星云索链。女孩儿中性格要强
的,干脆“噌”地跳起来对那男生就是一掌。不知那算不算萌芽期的女权主义,
还是男生的沙文主义什么的。那时的烦恼,除了考试才98分怎么向妈妈交待以外 ,
就是今晚的少年宫书法班又要占掉唐老鸭了。晚上坐着靠背椅上再叠的小马盏儿 ,
直捣弄着怎么把铅笔字写得更好些,以更早得到换写钢笔字的恩准。累了就盘起
腿来,把手指伸进嘴里沾点口水星子,涂在脑门两边,然后划圈圈,嘴里还配乐
:“咯叽咯叽咯叽,一休萨。”那不是知识爆炸的时代,可我们渴望智慧。最想
当的就是个品学兼优的乖孩子。于是每晚六点半的准时收看,成了促食的良方和
快乐的心愿。
九岁时来到了广州。提着蛇皮袋跟着妈妈下了火车,不知道应在出站口排队
“打的”,而是傻呵呵地在对面马路上截了一辆又一辆,却没人愿停下来。直到
交警过来才恍然大悟。下了车,来到新家,在五羊新邨。16楼。打开电视是进家
门干的第一件事。那天我记得好分明,是星期天,翡翠台一上午不停地播动画片 。
我盯着渐渐有图像的屏幕,然后看到了唐老鸭!开心得不得了,好像又回到原来
的家了:一进门右手边有一缸的金鱼,有条狮子头还给别的鱼咬没了半条尾巴…
…。可随即传出来的声音令我慌恐,叽里呱啦一个字儿也听不懂。顿时唐老鸭摇
身一变成了广州的化身,后来听说翡翠台是香港的,便成了香港的化身。总之都
是疏离的,高不可攀。仿佛街上极度前卫的男女。当时自然不明白何为前卫,只
晓得有些自卑。等到三个月后能在脑子里先琢磨着,再从嘴里吐几句广东话以后 ,
我发现香港的动画片也是蛮好看的。品种又多,色彩鲜艳,战况激烈。对这
寸土地,开始了接纳。那年暑假回家,我已经能说流利的广东话,并滔滔不绝
地向家乡的伙伴们宣传“我们那儿的电视”了。开始觉得米老鼠老了,一休幼稚 了。
然后爱上了美少女战士。
我不知道那算不算少女情怀。只知道每晚爬到床上还在思念那英雄救美的不朽 情
节。一颗心尽是羡慕憧憬。
房间墙壁最能体现我的喜好,其实也是心态的折射。从美少女,到灌篮高手, 再
到EVA,日本似乎占倨了一切?非也。迪士尼在心目中的分量丝毫未动。可是人的
感情,却在轮回。幼时天真,到急于成熟,再到返朴归真,九九归原。大人反倒
成了迪士尼的捧场客,因为那里面有“真”,有“原”。所以上帝笑话咱们:
“他们厌倦童年生活,急于长大,而后又渴望返老还童。”但无论如何,我总感
谢动画片,它居然给了我坚韧的支持和至今仍未淡却的每晚六点半,还有眼眶里
连一管芥茉都催不出来的泪水。
只是不明白,卡通为何也越来越沉重了?
-- ※ 来源:.月光软件站 http://www.moon-soft.com.[FROM: 202.104.37.14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