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地方风情>>彩云之南>>◆ 诗风词韵我自狂——版友文集 ◆>>yinlingzi个人目录>>品尝过桥米线~

主题:品尝过桥米线~
发信人: yinlingzi(<marquee><h1>犹寒)
整理人: bbbbwa(2001-03-06 00:59:50), 站内信件
 
  过桥米线,源于滇南,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1920年个旧市人孙法到昆明,开设仁和园食馆,出售过桥米线:继后是昆明鑫园餐馆专营至今。   
  过桥米线的起源传说较多,蒙自有过桥情之说,建水有锁龙桥之说。最为人们津津乐道的是“过桥情”传说:清朝时,蒙自县城外的南湖,景致宜人,曲回的石桥延伸入湖心小岛。岛上环境幽美,是文人们攻读诗书的好地方。有一位秀才常到岛上读书,家中贤慧勤劳的妻子每天都将做好的饭菜送到小岛上给丈夫食用。可是秀才常因埋头苦读诗书而忘了用饭,往往莱凉饭冷才随便吃一点,身体日渐消瘦。妻子看在眼中,疼在心里。这天,妻子炖了一只肥母鸡,准备给丈夫补补身体。她用罐子装着送到岛上给丈夫后就回家干活了。半晌,她去收拾碗筷,看见丈夫还在聚精会神地读书,饭菜摆在一边未动,心中不免埋怨几句,准备将饭菜拿回家再热一热。当她的手摸到盛鸡肉的罐时,感到还烫乎乎的,揭开盖子一看,原来鸡汤上覆盖着厚厚的一层鸡油,把热气保护住了,用勺舀了一口汤尝尝,确实还热,她喜出望外,马上让丈夫乘热吃了。从此以后,聪明的妻了就常把当地人人喜吃的食品——米线放入油汤中送给丈夫食用。这事逐渐传为美谈,人们也都仿效这种制作方法食用米线。为称誉这位贤能的妇女,又因到岛上必经过一座桥,所以大家都把这种食品称之为“过桥米线”。

  到了光绪年间,过桥米线有了新发展,涮吃肉料,又增加了乌鱼片、酥肉九子、扒过的猪脚瘦肉、鳝鱼等。特别有趣的是,冬、春两季有藕的季节,吃过桥米线要配一盘油煎藕片同吃,叫吃十七孔桥过桥米线,此吃法一直沿袭到解放初期。在荤吃的基础上,为满足吃斋者的要求,又创制出素清汤过桥米线,称为“白头翁”,即用菜籽油炸过的豆腐、豆腐皮、黄豆芽、冬瓜,炼熟的菜籽油为主要原料吊出来的过桥米线汤。建水过桥米线,光绪年间传到了个旧等地,方有本文开头的由个旧再传昆明。蒙自是过桥米线的发源地之一,除有优美的传说外,精品要数“菊花过桥米线”。蒙自人人爱菊种菊,发展到食菊。每到秋天,厨师们即把鲜灵灵的白菊花瓣挟入热腾腾的米线汤内,略拌一拌,美色美汤美味,于是乎,平常的餐桌上便平添了许多诗情画意。 过桥米线,以其制汤考究,吃法特异,滋味鲜甜清香,咸淡相宜而成为云南特有风味名吃。

  近10多年来,“过桥”声誉鹊起,仅昆明市区就有一二百家专营餐厅。自1989年获商业部优质产品金奖后,1990年亚运会期间,在杭州举办名特小吃展销后,西子湖畔一时掀起过桥米线热。现北京、上海、哈尔滨、西安、南京等大城市均有云南人开设的过桥米线专营店。过桥米线堪称云南小吃的精典之作。  

   原料主料:
    酸浆米线300克。


    配料:
    鸡脯肉、猪脊肉、猪肚头、猪腰子、乌鱼肉、水发鳅鱼、油发鱼肚、瘦火腿、香菜、葱头、净鸡各20克,水发豆腐皮、白菜心、豌豆尖、韭菜、绿豆芽、草芽各50克。


    调料:
    精盐10克,味精、胡椒面各2克,鸡、鸭、筒子骨汤2000毫升,油辣子30克,鸡油100克。


    制法:
    (l)将鸡脯肉、猪脊肉、鱼肉、肚头、腰子、鱿鱼、鱼肚、火腿、鸡分别切为薄片。肚片、腰片、鱿鱼片、鱼肚片,焯水后入凉开水中漂凉,一料一碟铺整齐。将豆腐皮、白菜心、韭菜、绿豆芽、草芽、豌豆尖拣洗干净,焯水后入冷开水中漂凉,取出切为小段,一料一碟铺整齐。香菜、葱头摇洗干净,切成碎花,各装小碟。油辣子装一小碟。将以上装好的18个小碟先行上桌。米线用沸水烫过,入碗成梳子背形上桌。
    (2)炒锅上火,火鸡油,待油汤约七成热时浇入特制的大碗中,并及时浇沸开的鸡、鸭、筒子骨合烹的鲜汤,此时,鸡油浮在汤面上,盖住汤内热气,入盐、味精、胡椒面,立即上桌。
    (3)过桥米线的汤是沸开的,上面浮盖一层温度在170℃以上的鸡油。吃时,用筷子先挑肉片于汤碗内,至肉片变色时放入绿菜、豆腐皮,片刻后撒入香菜、葱花,再挑入米线,稍烫,先吃米线、肉、莱,最后方能喝汤。吃法是,先挑一箸米线,拖入烫碗,筷子一裹,裹住各种肉菜和调料,入汤面一涮,带着鸡油、辣椒一同入口,箸箸如此,待米线食完,汤中各料和面上油脂也基本食尽。此时喝场,汤的温度已降到适宜入口。
 

 



----

不敢看你的眼
不敢看你的眉
害怕爱上你
忘了我是谁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