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yanghx22(再生豆)
整理人: fslts2(2003-11-09 17:29:31), 站内信件
|
《愚公出山》
话说愚公的子孙代代挖山不止,
这一日,智叟的后人从山外归来,
见此情状,深为慨叹,
慨的是愚公子孙直卓坚韧,
叹的是有勇无某事业难成。
便向愚孙进言道:尔等挖山以为何图?
愚孙答:此山挡吾世代出山之渴望,以至吾代代贫穷。
智曰:断望贫穷者非山也,山乃古来有之,
因皆在出山之路难寻,尔等必先拓路于思,
而后方可谈及现实中寻路、修路之事。
入夜,愚家灯笼火把争论不休,
有说:应克守祖训的,
有说:要实践检验的,
有说:不可半途而废的,
有说:是迷途知返的,
有说:宁死不屈的,
有说:宁为开路者死,不为挖山者亡的,
有说:无颜面对挖山而亡之先烈的,
有说:出山才是众先烈之期望的,
有说:寻路乃脱逃叛变的,
有说:挖山是上了鬼当的,
...
一时间激烈异常,眼看就要动起家伙来,
智忙上前道:我也后悔多言,事已如此,只得言明本意,
祖训实不可过违,而祖宗初愿乃出山也,应以此为宗旨,
至于愚公同志听了谁的谗言,以为出山者必先挖山不止,
急待查实,所谓解铃者系铃者也,否则争论不休,倒让我为了难。
一席话,有人听了点头称是,有人听了似是而非,
有的:翻箱倒柜引经据典,
有的:不以为然修理工具,
有的:抓耳挠腮反思记忆,
有的:伸臂挽袖替愚公同志打报不平,
有的:理论那宗旨是出山还是治富,
有的:辩解出山和治富并无矛盾可言,
还是翻箱的找到了原始记录,你道怎的?
原来愚公祖先原本是为避难而躲进这深山之中,
到了愚公一代,因家境贫寒,目不识丁,
不过人世沧桑,山转水转,也该轮到愚家有所发展,
难怪愚公近来常寻思着出山之法,以图祖先遗愿,
还时常请教于先生智叟,提问争论,倒也见得几分虚心。
正巧此时,来了两个路人,自称神仙,愚公当然款待,
二仙也不客气,把那酒肉一通的乱塞,
眼见得醉眼惺忪、面红耳赤、眉飞色舞起来,
无非是一位如何游牧天下,一位如何身在绿林,
而后长枪铁蹄,武功赫赫,开疆阔域,修史注典,
盛世空前,然后又如何都成了神仙。
听得愚公六神无主、心痒猫抓,逐把心愿一吐为快,
还怕二仙不解,又把祖宗由来、遗愿说了一回,
二仙听到“避难深山”时,不禁暗吃一惊,面面相觑,
而后便支吾了愚公几句,回房睡去了,
一夜无话,愚公可是彻夜未眠。
次日,愚公又急来请教,二仙言到:出山只一法可行,
即每日里挖山不止,山即无,出山何难?
汝若祖祖辈辈坚定不疑,埋头苦干,感动了上苍,
没准玉皇就派我们二仙照直把山背走了也未可知。
愚公是个实在人,当然以己之心度人之腹,
送别二仙,独自遐想,一时间满脑的丰衣足食、家丁兴旺、
歌功颂德、扬眉吐气、史无前例、锦上添花...。
从此每日精神饱满,喜不自尽,招集子孙,鼓动宣传,
子孙们虽着实辛苦,却也倍感充实,乐在其中,图个新鲜。
不高兴的就要数智叟了,大骂愚公没有头脑,
还编成了皮影戏,到处上演,这可气坏了愚公,
于是大发雷霆,动员愚家将那姓智的一概赶出村去,
当然早把那智叟的直言全当了谬论、毒草、耳旁风,
决心越来的坚定,志向更加的不疑,化气愤为力量,
于是,一场旷日持久的大生产由此而来。
看官到此应知为何有今日愚家之激烈场面了?
要知愚家是否出得山来,请听下回分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