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fzx(网易猩猩)
整理人: lily324123(2002-04-26 13:00:55), 站内信件
|
無線製作隨觀眾口味轉變
【明報專訊】說現在是無線強勢期﹐沒人會反對。
那天提到﹐無線播外購劇﹐雖仍享有慣性收視的好處﹐但已改變了慣性的內容。
筆者說目前無線強在頻道而非強在製作﹐不是說無線沒有好劇﹐只是無線的政策改變了無線擁躉的口味﹐他們不再追求有無線特色的劇集和節目。
放棄本身風格
現在﹐他們對無線的信心來自它節目的選擇﹐本來這是十分正常的。但對一直以本身製作為賣點的頻道﹐放棄了部分具有本身風格的製作﹐引入外來風格﹐令品味多元化﹐在防守上有可能出現問題。
過往無線觀眾鍾愛無線風格的節目﹐亞視要與它抗衡﹐試過多次挖無線的台前幕後人員﹐盡量模仿無線風格﹐減低觀眾對亞視的排斥性﹐可惜成效不高。
無線就是無線﹐亞視怎樣扮﹐也無法扮成百分百的無線。
亞視劇集與無線是有分別的。舉個簡單例子﹐處境劇在無線常收旺場﹐但在亞視從未成功過。
筆者亦曾說過﹐無線劇集的創作方式﹐亦偏向處境劇﹐無論是恩怨情仇劇抑或武俠劇﹐編劇的筆觸和演員的演繹方式﹐都帶濃厚的處境劇味道﹐與亞視劇﹑台劇﹐甚至內地劇明顯不同。
這與無線製作領導層的出身有莫大關係。
領導層經驗足
無線前製作總監劉天賜是寫處境喜劇出身的﹐現時位高權重的無線製作副總監曾勵珍以前也是專門製作處境劇的。
這解釋了為何無線劇集都有類似的風格﹐譬如都有家爺仔戲﹐而且往往有事發生事都是全家總動員出來做反應。這是處境劇特色。
另外﹐無線過去也較看重時裝劇。古裝劇多用來賣埠﹐時裝劇主要以本地觀眾為主。
反觀外購劇﹐多以古裝為主﹐這是為了照顧各地市場。古裝劇不會受生活環境影響﹐在各地較易引起觀眾共鳴。
無線大量引進外購劇﹐黃金時段觀眾眼界擴闊了﹐但觀眾接受非無線製作後﹐就少了口味偏好﹐假如他日有本地頻道購得好劇﹐台勢又不善的話﹐就足以威脅無線了。
再者﹐觀眾看慣外購劇後﹐口味自然有所改變﹐無線製作部也要改變過去那種一貫的風格﹐走向多元化創作﹐否則便會被觀眾淘汰。
這政策對觀眾當然是好事﹐對無線來說﹐不用必播自製劇﹐由市場決定勝敗﹐也是好事。
對無線製作部來說﹐如不因應觀眾口味轉變﹐則又會陷入另一次製作危機。
---- 每一次我问你,我真的迟到了吗?
可每次你总笑着对我说:不,只是你还不懂看表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