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业余爱好>>● 模型天地>>遥控模型(有大量你想知道的东西)>>电动模型飞机操作指南

主题:电动模型飞机操作指南
发信人: rcchina@GZ()
整理人: rcchina(2001-02-28 12:03:13), 站内信件

标  题: 电动模型飞机操作指南
发信站: 网易虚拟社区 (Mon Sep 25 16:14:26 2000), 站内信件

目前,市面上有大量出售的电动遥控飞机如火鸟2000等入门级别的模型飞机,由
于价格便宜,很受消费者的欢迎,在一些普通的百货公司玩具柜台也可以随便买
的到。这种全套价格在400元左右的电动模型飞机飞行要领何在呢?我找到一篇关
于电动遥控飞机的文章摘录在此,希望能给各位一点帮助。    

遥控电动模型飞机一般分为两种,即:飞机模式与动力滑翔模式。早期的该项目
是从动力滑翔模式开始的。因为当时的电池与电机功率都较小,选此种模式容易
飞起来。随着电机与镍镉电池的高功率化,遥控的电动特技和电动绕标竞速以及
电动直升机等项目也已先后开展。经过20多年的发展,在国际比赛或各国的比赛
中,电动滑翔项目已逐步成为一个很吸引人的热门项目。其趣味性不亚于特技飞
行。正如西安的一位爱好者所比喻的:“骑摩托车有骑摩托车的滋味,钓鱼也有
钓鱼的味道。”这说明两者只有品味上的不同而无高低之分。
    喜欢操纵特技模型飞机的人们,至今大多仍在使用内燃机作动力,因为它的
功率大、飞行重量轻、费用低。由于遥控电动模型飞机起动方便而且无污染,因
此正在国外爱好者中逐渐推广,并且列入了不少国际比赛的项目。
    在技术上较成熟的遥控电动项目或许要算绕标竞速了。因为在这个项目中电
池不会被视作累赘而恰好可作为配重来提高模型俯冲时的飞行速度。这个项目已
多次举行世界锦标赛,但由于费用贵,场地设置要求高,所以参加的人较少。
    从模型的大小(尺寸、重量、功率)来看,我国早期(1983—1985年)的遥控电
动模型飞机大多是采用817—A、RS—38帕等小型电机配以5号镍铜电池为能源的小
飞机。由于动力弱小,这类模型必须做得很轻;为此,昂贵的超小型舵机和轻木
等都用上了,致使成本很高。这是少数探索者依靠公费支持在起步阶段走过的路
,也是技术上发展必须经过的。后来,人们发现,选用车模比赛常用的540SV、3
60S之类的中型电机配以7.2V—1200mAH从一类的大容量电池块可以降低成本。因
为动力增强之后,飞行重量不必太抠,可以使用一般的舵机与常用的松木条。而
且,大模型的气动性能也有所提高。因此后来10年中,上海的P3E模型大都作成了
这种重量为1000-1200克左右的常规技术结构蒙纸飞机(少数例外)。
    尽管如此,小型化毕竟具有其独特的魅力而使人追祟。不少爱好者在具备了
条件之后仍乐于一试。
    “电动模型飞机”这个词范围很广,其式样也是五花八门,很难在此细加评
说。这里介绍笔者的二架模型
,供读者参考。相信今后随着该项活动的深入开展。必定会有很多爱好者设计出
各具特色的模型互相交流。
    在动力装置的布局形式上,推进式和拉进式的问题值得再提一下。将螺旋桨
安置在模型重心后方的布局称为推进式,而常见的将螺旋桨装在头部的程式称为
拉进式。由于推进式布局的螺旋桨后方气流通畅无阻挡,因此螺旋桨效率要高些
。这种布局最大的好处是模型着陆时螺旋桨与电机几乎不会受损坏。然而由于螺
旋桨装在高处,它的推力会对模型产生一个低头力矩。虽然加一定的下推角可以
适当减小这个力矩,但由于动力强大,加上其大小不断变化,这个角度难以调整
得恰到好处,会给操纵增加一定的难度。而且因有个向下的分力会抵销部分升力
,因此这种形式主要适用于动力弱小的电动滑翔机,螺旋桨直径也不宜取得太大
。常规的拉进式设计拉力线很容易调整,操纵也较容易,致命的弱点是模型着陆
时稍受冲撞便会打坏螺旋桨甚至电动机。因此,国外的许多模型都采用折叠式螺
旋桨来保护其不受损伤。即便如此,在操纵拉进式电动模型着陆时也必须十分小
心,机头部分任何一次粗暴冲撞都可能造成整个动力装置的损坏。
    在模型的结构方面,由于电池占了很大的重量,电动模型的部件通常要作得
很轻。但一般的普及型电动飞机的机翼中段等部位不必象P3A特技机或P3B牵引机
那样坚固,在重量上可以轻些。对于F5A、F5B、F5D等国际级电动项目来说,由于
各种特技以及俯冲、急转弯等动作的要求,模型的强度必须很高。
    迄今为止,在国内占主流的仍是木结构蒙纸型飞机。而国外已发展到象F3B模
型那样用模具来制作的飞机,并且用上了碳素纤维布、凯芙拉等新型材料来增强
机翼要害部位的强度。近年来,又出现了一种可以局部取代轻木的硬质发泡塑料
“罗赫泽尔”(Rohcell)新材料。
    以上介绍的是爱好者自己设计与制作的情况。不少希望入门的爱好者期待一
种廉价的;经过简单装配便能实现飞行梦的遥控电动飞机套材。这种套材在国外
已有不少品种。国内也有工厂开始生产,但目前品种较少,且价格偏高(注:现在
市面上出售的火鸟等就是属于这种飞机,价格在400元以下,包括设备动力电等全
套),有待于有关工厂大力开发质优价廉的套材,以促进遥控电动模型的发展。 
 
    初学者千万不要以为模型做好后就可以很顺利地放飞和得心应手地进行操纵
了。在平地学骑自行车尚且难免摔几跋;要学会操纵一架在三维空间运动的模型
飞机,一定要耐心细致,循序渐进,不能急躁和粗心大意。头几次试飞最好在有
经验的教练或者老师指导下进行,请他们先帮助你飞一下,将几个舵面的中心位
置调好,然后再逐步教会你……如果你在当地是第一位先躯者,没有别人来教你
,也不必担心,只要按照下面介绍的步骤小心进行,一般通过多次训练也能逐渐
入门。
    首先需要特别强调的是飞行前一定要充分作好的地面准备工作主要有:
    1、操纵系统的运转必须可靠。
    2、可操纵的距离必须足够远,对于全新的遥控设备最好在空旷地实测,其可
控距离至少在300米以上(此时飞机可捧在手中而不必放在地上);对于以前已经用
过的设备,为方便起见,可以将发射机天线全部缩进再测试,此时地面可控距离
一般仍应在12米以上(在空旷地面,接收机天线全部放开)。
    3、飞机的机翼、尾翼不能有明显的扭曲变形,安装足够牢固。
    4、机翼与尾翼的安装位置必须正确,重心位置必须符合设计要求。通常,模
型飞机的重心可设定在离机翼前缘30%处;动力滑翔机可设在33%—35%处。
    5.发射机和接收机的电池事先必须充足。
    此外,初学者要选择无风和小风的天气放飞。
    电动模型的起飞方式在国内大都采用手上起飞,可由助手和操纵者本人放飞
。放飞者的正确姿势应当是将机身摆平。对准风向快速跑步直到感觉飞机略有上
浮时用力将模型沿水平方向推出。可以使机头稍微抬高一点,但不能太高,否则
会引起模型失速。出手时必须对准风向,在大风天气时也是如此。可在发射机的
天线顶端装上一根柔软的飘带用来判别风向。起飞时,操纵者与放飞者应保持适
当距离,这样有助于找准风向,并且在大风场合下有助于避免一出手就转弯而进
入下风区的被动局面。
    模型出手后要操纵它顶风直飞。操纵者可面对着风盯着模型尾部并注意它的
上升姿态。如模型出现左右倾斜的趋势,应立即操纵方向舵来纠正,以保持模型
顶风直线飞行的姿态。练习时要掌握好操纵量(即舵面偏转量乘以持续时间),尤
其要注意不宜过大。当打了方向舵并见到模型已听从指挥向一边倾斜时,即可收
杆让舵面回中,同时注意观察模型的动向。如果发现刚才操纵得过猛应立即打反
舵(即进行同原来相反的方向操纵)来加以纠正。反之,如果感到刚才操纵量不足
,则可补充操纵。开始阶段的任务是使模型顶风爬升到上风区的一定高度,有了
一定高度后再调头转弯就比较安全。
    有些动力比较弱的滑翔机,往往在飞出较远距离后其上升高度仍偏低,但这
时又必须调头转弯,故在转弯时出现掉高度的现象。这种模型往往给人以飞不起
来的感觉。其实,只要操纵手法得当,多半还是可以飞上去的。这里要注意的是
转弯时舵量不能太大,只要模型出现转弯的趋势便可松杆,宁可让模型来一个大
半径的转弯。采用这种简单的方法可使模型在转弯时不掉高度。更为科学的处理
方法是利用升降舵与方向舵互相配合进行。应注意的是升降舵在模型处于倾斜状
态时,它所产生的操纵力矩既有水平方向的俯仰力矩,也有垂直方向的转向力矩
。也就是说,它不仅影响模型的俯仰运动,也会影响模型的飞行方向。因此可以
用拉杆来带动并加快模型在倾斜状态下的转弯。对于没有副翼的飞机,操纵转弯
动作的较好方法是先打方向舵,当模型开始出现一定程度的倾斜时再松开方向舵
操纵杆,同时略微拉杆到转弯将完成时再松手。采用这种办法,即使在大风场合
也能使模型完成小半径转弯而不掉高度,但具体操纵量和打舵的时机要适当。爱
好者摸熟了自己模型的“脾气”后是完全可以办到的。
    在模型顺风飞回到操纵者面前15-20米处(大风时更早些),便可进行第二个转
弯。注意,不宜让模型飞过  操纵者的头顶而进入下风区再转弯。这点对初学者
很重要。转弯后可让模型继续顶风直飞,一直爬升到较高处再进行其它动作。
    初次试飞时在模型爬高之后便可对方向舵与升降舵面的中心位置进行修正,
调整到适当位置。初学者切记勿让模型飞机飞到下风区去,一旦如此,再要它飞
回来就不容易了。因为模型逆风飞行的速度很慢,特别是模型机头对着操纵者飞
行时,左右舵面的操纵方向与眼睛观察到的模型倾斜姿态呈相反方向,初学者往
往很难  适应。而操纵稍有不当便会使模型调头顺风直下,要再转弯顶风回来。
如此几次不当,会使模型向下风区飞得更远,以至失控或摔下的事故屡见不鲜。
因此敬告初学者切莫大意,在风速较大时尤其要警惕此类事故的发生。
    尽管如此,在学到一定程度之后倒可有意让模型飞到下风区去锻炼并考验一
下你的操纵技术。这也是必要并富有趣味的事。这时,应选择小风天进行。先将
模型飞到下风区的高处,在近距离范围内进行训练,然后再逐步飞远些。经验告
诉我们,只要模型在高处,事情就会好办些。如果遇到大风,模型顶着风较难飞
回来,可微微拉点杆,让模型在比较小的迎角下以小角度俯冲飞回来。最危险的
飞行区域是在下风区的远处,即使是老练的运动员也要尽量避免飞到这种地方去
。万一模型不慎进入了这种区域,模型又飞得很低,那么宁可关掉电动机让其早
些平稳着陆以求保全飞机。
    当模型的操纵发生任何一种不正常的情况时,都应当考虑是否立即关掉电动
机。因为滑翔状态下的模型要比有动力时听话得多。因此,当出现可能摔飞机的
危险情况时,就应当及早关掉电动机,否则带动力摔下的后果要严重得多。
    盘旋飞行和8字飞行是最基本的飞行动作,正斤斗也不难。只是由于电机动力
比较小,必须先推杆让模型俯冲加速然后再拉杆翻过来。要作翻斤斗的模型机翼
中段必须具有足够的强度,否则作动作时有折断机翼的危险。
    想用电动飞机来作横滚之类特技动作的人不少,但国内成功者极少。因为这
种模型必须装有副翼,而目前
市场上缺乏功率足够大的电机。
    波状飞行是在操纵飞机时经常遇到的,如不及时改出往往会摔坏飞机。遇此
情况简单有效的办法是:在  模型向下俯冲到最低点并即将抬头之时加以适量的
推杆,并维持到模型机头摆平又有下冲趋势时松手。熟练者用这种手法只需一次
操作即可从波状飞行中改出。关键是掌握适当的推杆量,多练几次就会熟练。还
有一种方法是在模型开始向下俯冲时就拉杆,而在冲到底时改为推杆。这种方法
在理论上较完善,但实际用起来好处并不大。因为俯冲开始时模型速度很慢,拉
杆的作用很小。笔者建议初学者采用第一种简单纠正方法。操纵杆和手指的关系
应当作到“松而不离”。手指不能离开操纵杆是为了可以及时作出反应,但也不
宜紧紧地压住(初学者自觉不自觉地常犯这种毛病),否则引起手部肌肉紧张容易
疲劳或僵硬,从而失去细微操纵的敏感性。如在操纵过程中由于太紧张而出现慌
乱,甚至不能明确手中操纵杆的偏转量,就应先松一下手让操纵杆自动回中,然
后再把手指压上进行适量的操纵。
    飞行过程中,每进行一次较猛的打舵后都需要密切注意观察模型的反应,并
随时作好下一步修正的准备。这种修正往往需要一定量的反向操纵。当然,也会
因有上次操纵量不够而需要继续顺方向打舵的情况。对初学者而言,只有经过反
复的实践磨炼,才能作到使自己的模型非常听话,操纵自如。
    地面练习有好处,即在家里拿了遥控器不打开开关进行训练。可设想模型遇
到什么情况,该如何进行操纵并用手  拨弄操纵杆作模拟操纵。这样作有助于正
式飞行时的操纵反应。
    目前,国外已出现利用电脑进行模拟训练的方法。广大模型爱好者也可以享
受这一科技成果,从而缩短训练周期,减少损失,提高成功率。

原作:陆耀华
来自:《航空模型》杂志1997年第二期

--
    _/_/_/   _/_/_/_/         _/      _/   
   _/   _/  _/               _/        
  _/_/_/   _/        _/_/_/ _/_/_/  _/ _/_/_/ _/_/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_/_/_/  _/_/_/ _/  _/  _/ _/  _/ _/_/_/_/   
敬请参观 网易BBS 休闲时尚区域 模型天地栏目 谢谢您的支持 

※ 来源:.月光软件站 http://www.moon-soft.com.[FROM: max2-152.guangz]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