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aaaaanzhannnnn(暗夜Ж之神)
整理人: ydd129(2004-01-08 22:13:44), 站内信件
|
中国的西部,狭义上是指西北地区的陕西、宁夏、甘肃、青海、新疆和西南地区的四川、重庆、云南、贵州、西藏这十个省、市、自 治区、直辖市。广义上是.指相对东部发达地区而官的广大西部欠发达地区。面积占中国国土面积的一半以上,人口约占全国总人口的四分之一。相对东部而言,面积大、人口少、经济比较落后。
多少年来黄坷就这样流淌在这片土地上,滋养着两岸的无数生命。世界上最古老而又唯—没有中断的华夏文明,就是诞生在这深厚而肥沃的黄土地上。这是位于重庆市巫山县的长江支流大宁河。1984年,考古学家在 一个被当地人称为“龙骨坡”的地方发现了距今204万年的“巫山猿人”化石,这是当时在中国发现的最早的人类化石。在此之前,考古学家又分别在陕西蓝田县和云南元谋县发现了距今170万年和210万年的“蓝田猿人”和“元谋猿人”。
考古研究表明,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几千年来,中华文明就在这两条大河的共同哺育下生长发展起来,融汇传播开来,写下了最初和中古前期辉煌灿烂的篇章。
公元前221年,号称“千古一帝”的秦始皇统—了中国,建立了—个领土空前辽阔的封建王朝。这个王朝把首都定在咸阳,也就是今天的陕西省咸阳市。此后的几个王朝也都把首都定在黄河中游地区,从而使这一区域,特别是关中地区成为了中国最早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
4公元前140年,雄才大略的汉武帝即位。为了抗击匈奴的入侵,汉武帝派使臣张赛(Z11angQian)于公元前138年和公元前119年两次出使西域。西域在当时是指包括甘肃、青海、新疆等地在内的广大西部地域。这两次西行共用了二十多年时间,张赛和他的助手们足迹遍及西域各地,远至葱岭以西的中亚等地,与当时的大宛、康居、大月氏(DaYanZhi)、安息等西域国家建立了联系,带回了大量有关西域的地理、经济、文化乃至民风民俗方面的情况。促使汉武帝下决心与这些国家友好往来。
这两次出于军事和外交目的的西行还带来了—个意想不到、但却重要的收获一一那就是著名的“丝绸之路”的开通。当时的“丝绸之路”,起点在长安,也就是今天的陕西省西安,向西经河西走廊,穿过甘肃、青海、新疆,经过中亚、西亚到伊斯坦布尔及罗马。这是一条绵延几千公里、曲折艰辛的路途。其中遍布山峡谷、戈壁沙漠,但由于当时东西方贸易和交流的需要,这条路成为了一条繁忙的国际性大通道。
历史把机遇给了西部,给了这片黄土地。
“丝绸之路”在唐代达到鼎盛。那时,在长长的“丝路”上,商队连绵不断,各国商人使者往来频繁。首都长安更是繁华一时,各国贾云集,各色各样的外国人往来其间,他们开设商铺酒家,并与中人通婚。长安当时的人口就己达百万以上,是世界上最繁华的大都。不仅如此,整个中国的西部,都因为“丝绸之路”而变得繁荣,成为中国的发达地区。
此外,张赛在地处阿富汗北部的大夏王国曾经看到出产于中国成的布匹和四川邓崃山的竹杖,这使他非常惊讶。突际上,这是早已在的“西南丝绸之路”的功绩。这条路婉蜒在大西南的万山从中,经云南到越南、老挝、泰国直达南海之滨;经缅甸、尼泊尔、印度直西亚。和北方在沙漠绿洲中延伸的“丝绸之路”一样,这条路在当是西南地区同南亚、中亚和西亚交流的重要通道。它不仅带来了交流,更带来了发展和繁荣。
“丝绸之路”开辟了崭新的中西交流的通道,它是人类历史上第条世界性的通商之路,它的开通直接导致了当时的四大文明——希腊文明、印度文明、两河文明和中国文明的直接交流和碰撞。唐代在中西交流史上占有极其光辉的位置。强盛的政治局面,繁 荣的经济,“博大清新、辉煌灿烂”的文化,继承并突破了我国历代 的水平,不仅处于我国整个封建时代的额峰,也处于当时整个世界的 顶峰。 西部牢牢地把握住了历史机遇,使自己走在了那个时代的最前列。但是,历史从来都是公平的,它不会把机遇永远只给一个地方。
正当大唐帝国处于鼎盛时爆发了“安史之乱”,唐五朝从此开始衰落,而伴随它一起的,就是“丝绸之路”。实际上,在此之前,中国的经济中心由于历年的战乱早己开始了由西向东的转移。到了宋代,海上交通逐渐兴盛并成为中西交流的主要方式。当时的广州、泉 州等地已经成为海上航运的重要港口,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的水平 后来居上并逐渐超过西部,成为了发达地区。
这一次,历史把机遇给了东部,给了大海。浩渤的海洋,巨大的海船取代了崇山峻岭、沙漠绿洲和骆驼商队,“丝绸之路”在经历了千年繁盛后渐渐归于平静。
今天,当我们面对历史,面对西部这片沧桑的土地时,我们感到的是它的沉寂和无奈。尽管历史岁月的流逝掩盖了这里曾有的一切,但正是在这片寂静下,西部曾经也有过令整个世界臣服的自豪、光荣和辉煌。不但如此,迄今为止,中华民族在世界历史上曾达到过的高地位就是以西部这片古老的土地为基础的。
但是,西部毕竟是衰落了。
这是历史的必然,是任何人、任何力量都无法选择和改变的。沧海桑田,岁月流转。昔日的辉煌已经消失,一切曾有过的荣耀都已成为过去,取代这一切的是光荣与繁华之后的寂静,是千余年来的不断衰落,这是多么漫长的沉寂,又是多么令人心痛的衰落啊!难道西部就这样永远地衰落下去,难道西部真的气数已尽了吗? 真的不会再有重新掘起的一天吗?
当历史走到1999年这个世纪之交的时刻,机遇再一次垂青于西部。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深入,重振西部成为历史发展的主旋律。国家把经济发展的重心由东部转向西部,并且提出,要象当年办经济特区一样来开发西部。国家将向西部投入数千亿元的资金用于基础设施的建设,并提供许多优惠政策支持西部的经济发展,使西部的经济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能够不断缩小和东部地区的差距,进而能够支撑起整个中国未来的持续发展。
至此,那个从“丝绸之路”衰落之日就开始的、在西部人心中已经做了—千多年的渴望富强的梦今天终于被唤醒。当“到西部去”的号角响彻古老的中国大地时,我们把目光再次投向西部这片布满历史沧桑的土地。与我们的先民们不同的是,我们的目光带着发现,带着审视。
这里有辽阔的土地、深厚的历史积淀和众多的民族。西部的国土面积占我们整个国土面积的一半以上,56个少数民族中的一多半在这片土地上生息繁衍。长江黄河发源于西部,它们共同孕育了中华民族,孕育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它们为西部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自然空间和历史空间。
这里有气象万千、瑰丽神秘的自然风光。从“香格里拉”的仙境到浩瀚的戈壁沙漠,从皑皑雪山下的“塞北江南”到“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从“横空出世”的“青藏高原”到四季如春的“云贵高原”,从雄奇险峻的“长江三峡”到妩媚秀丽的“桂林山水”,几乎所有类型的风光地理,西部都有。
这里有丰富的矿产自然资源。西部的石油、煤炭和有色金属矿产十分丰富,尤其是天然气储量更是巨大,因此国家把“西气东输”工程作为西部开发的重点工程。
此外,西部地区,尤其是西南地区的水 能资源也十分丰富,其总蕴藏量居世界首位,著名的“三峡工程”就 是综合利用长江水能资源的重要举措。
这里有完善的工业体系。从冶金到化工,从汽车摩托车工业到机械制造,从食品到纺织,从电子工业到航空航天,从民用到国防,西部应有尽有,这种完善齐全的工业体系正是西部发展的重要基础。
这里有重要的科研基地和人才库。西部上百所的大专院校和数量众多的科研机构以及数百万受过良好教育的各类人才,正日益成为西部最重要的资源之一。
这里是中国自然风光最美的地方,也是生态环境最脆弱的地区。千沟万壑、支离破碎的黄土高原,植被退化、水土流失严重的长江流域,无不在向人们诉说着生态环境恶化的后果。
这里有发达的大城市,也有更为广大的农村。
这里有四通八达的高速公路,也有更多更长的崎呕山路。
这里有众多实力雄厚的中外合资、独资及民营企业,也有更多包袱沉重、步履唯艰的国有企业。
这里有众多高新技术企业,也有生产力低下,既浪费资源、又破 坏环境的传统作坊式企业。
这里有蕴藏量占世界第一位的水能资源,也有至今仍用不上电的茅草屋。
这里有众多的优秀人才,也有至今无法上学的山区儿童。
西部是一片古老的土地,也是一片处女地。 这里有中国的过去,也有中国的未来。
我们需要发现,西部需要发现。
也许可以说西部的衰落是历史的必然,那么今天我们也可以说:它的崛起也是历史的选择。当有一天我们站在右老的三秦大地上,倘样在滔滔的长江边上,流连在雄伟的“布达拉宫”前,策马在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上,泛舟在美丽的漓江上时,我们可以告诉我们的先民们:西部这块古老的土地一定会重获新生!
“丝绸之路”将再次畅通,不过不再是大漠戈壁、驼铃商旅,而是横穿整个西部、直达欧洲的“新亚欧大陆桥”和一辆辆满载货物的列车。
先民们目睹了“丝绸之路”的兴衰,我们将目睹“新丝绸之路” 的倔起。
历史见证了西部的沧桑,它将见证西部的新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