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bql.004(蝎子)
整理人: yanboguang(2002-07-23 16:45:56), 站内信件
|
青海是伊斯蘭教徒最多的省份之一。伊斯蘭教傳入的時間可以上溯一千多年以前,有3次傳播的時間較為密集。早在唐宋時期,即伊斯蘭教剛出現不久,就由阿拉伯和波斯商人傳入中國。青海正當絲綢之路的要津,特別是自唐朝以來,絲綢之路的青海支線空前繁榮,有的到中國經商的阿拉伯人和伊朗人就在青海的河湟地區安家落戶,這些外來民族就是青海最早的伊斯蘭教徒和伊斯蘭教的傳播者。
第二次是在十三世紀,當時成吉思汗的蒙古鐵蹄橫掃歐亞,在成吉斯汗西征的部隊裡,曾經有大量的西亞人隨軍服役,參與蒙古騎兵南征北討,戰爭結束後,這些隨軍的西亞人便留在甘肅的河西走廊和青海的河湟地區,並與當地居民通婚繁衍,同時也傳播了伊斯蘭教。
最後一次是在十四世紀初,信奉伊斯蘭教的撒拉族從遙遠的中亞撒馬爾罕,千里跋涉到青海的循化等地,形成青海境內又一支伊斯蘭教徒的重要來源。
青海的伊斯蘭教派別很多,最初進入青海的只有遜尼派和哈乃斐派,信徒遵行「格底目」教坊制。後來,由於封建制度的發展和階級的對立,格底目派一統天下的局面被破,從阿拉伯傳來的蘇斐爾派創建了"門宦"制度,出現虎夫耶、嘎的林耶、哲赫忍耶和庫卡林耶四個派別,即通常所說的"四大門宦"。清末到民國初年,在青海又有伊赫瓦尼派的興起。格底目派又稱老派、遵古派,是西北地區最早的教派。在青海信仰該教派的人數較多,占有一定的優勢,主要分布在西寧市、東部農業區和海北與黃南等地。
四大門宦中,虎夫耶有二十多個派系,在青海有華家場門宦、花寺門宦、穆夫提門宦、鮮門門宦、崖頭門宦等。其中,花寺門宦在青海境內信仰人數最多,流傳較廣。嘎的林耶派在青海有祁門、鮮門、廣門三家,哲赫忍耶在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首傳於循化,僅在民和一帶有信仰群眾。庫卡林耶在青海始終未取得突出進展,信仰人數較少。 伊赫瓦尼教派是河州人馬萬福所創。馬萬福(1849-1934)為東鄉族,祖居現今甘肅東鄉族自治縣果園村,人稱「果園哈智」。清光緒十四年(1888),曾到伊斯蘭教聖地麥加朝聖,並學習伊赫瓦尼學理,立志改革中國的伊斯蘭教。他和河州地區十位有名的阿訇結為「兄弟」,創立了伊赫瓦尼派,積極開展傳教活動。該教派雖然創立於甘肅河州,卻傳播於青海。不但在青海占有較大的優勢,而且曾風行西北,流傳全國,是信仰人數較多的教派之一。 伊斯蘭教的清真寺是當地回民和撒拉族人居住地方最突出的建築物,著名的清真寺有西寧東關清南大寺、循化街子清真寺、平安洪水泉清真寺、民和川口清真寺、化隆群科清真寺、大通塔爾灣清真寺和門源南關清真寺等二十多座。
---- 我没法选择出身在什么家庭,也没法选择财富,但我应该可以选择爱情,应该可以选择做人的尊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