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whitesnake(maya)
整理人: kgb(2001-02-21 23:43:55), 站内信件
|
石籽
Pink Floyd ——The Wall I
一九七四年,Pink Floyd 乐队离开了Capitol唱片公司,组建 Pink Floyd Music 公司,
而其作品则由 CBS 唱片公司发行。
一九七五年,乐队成员在一起完成了新作专辑《Wish You Were Here》的录制工作。专辑
依然在探索和创新,灵歌、布鲁斯、爵士等音乐类型都包容其中。一九七七年,《Animal》发行。此
张专辑就象一组寓言故事,从动物引伸出讥讽人类的主题。这张专辑是Roger Waters个人创作的
体现,专辑感觉是灰暗沉重的,从《Animal》中我们可以感到《The Wall》的影子。
一九七九年,双专辑《The Wall》发表。这是一部结构完整而严谨的宏大作品。Roger Waters
用了大半年的时间进行创作,整张专辑具有一定的自传性质。这部作品共有二十六首曲目,
时长八十二分钟。《The Wall》在 Billboard 专辑榜上蝉联冠军十五周,单曲《Another Brick
In The Wall》在单曲榜冠军位置上呆了四周。《The wall》使Pink Floyd乐队登上了事业的顶
点,他们凭借自己独竖一帜的音乐风格成为了一支身处最高的超级乐队。
《The Wall》是一部完全现实意义的作品,内容涉及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对人们造成的伤害、丧失
亲情的家庭使孩子变得缺乏安全感和孤僻、学校教育的死板压抑了学生的天性、混乱的爱情关系则让
人处于绝望和疯狂的境地、滥用药物和吸毒的社会风气只引人走向毁灭。
专辑第一首歌曲开始时,一句简短的“You came in”和一小段隐约而抒情的管风琴声让人
觉得很惬意,但很快重重的鼓声即刻将人拉回到一个斗争激烈、生存困难的现实当中。《In The
Flesh》就象一个故事的序幕,它讲述了人生伊始个人并不知道他要面对的是怎样一个残酷的世界:
Is this not what you expected to see?If you'll like to find out what's
behind these cold eyes?
之后的《The Thin Ice》、《Another Brick In The Wall》(Part I),则从一个孩子的
心理感受出发,讲述了孩子对于家庭亲情的渴望以及失去这一切之后的迷惘和痛苦。
《The Happiest Days of Our Lives》、《Another Brick In The Wall》(Part II)
则用尖厉的斥喝、沉重的鼓点、急促的吉它和整齐的合唱营造出一种气氛,这让人想起学校教育的机械
和学校生活的压抑。Pink Floyd在这做出了反抗和呐喊:We don't need no education,We
don't need no thought control。
《Mother》、《Good—bye、Blue Sky》、《What Shall We Do Now》、《Empty Spaces》、
《Young Lust》这几首歌则是Roger Waters对自已由童年成长为成人的描述。《Mother》、
《Good—bye、Blue Sky》是专辑中少有的抒情曲目,干净简洁的木吉它伴奏衬托出一个孩子在成长
中一面渴望母亲的保护、一在又在试图挣脱约束的心态。而小鸟的鸣叫和孩子纯净声音下的一句
“Good-bye,blue sky”,预示着无忧无虑的童年生活从此结束。而之后的几首歌则在讲述个人独立面
对生活时随之而来的更多的困难和迷惑。“What shall we use to fill the empty space”,“How
shall I complete the wall”,“I need a dirty woman,I need a dirty girl”。青年时期的困惑和
疯狂开始呈现。
接下来的《One of my Tears》则对自己所经历的转瞬即逝的爱情历程表现出伤感和无奈。歌曲在短暂
的留恋与痛苦之后忽然变得激烈,这暗示着失意者在难以承受的现实中已经接近崩溃。然而,
压抑最终得到解脱,这就是痛苦呐喊的《Don't leave Me Now》之后的 《Anorher Brick In
The Wall》(Part III):“Don't think I'll need anything at all,All in all it was all
just bricks in the wall。”
专辑《The Wall》第一张最后一首歌是舒缓和灰暗的《Good—bye,Cruel World》,这是阵痛之
后的沉寂。
Pink Floyd The Wall II
《The Wall》的第一张唱片上的曲目在发展中有明显的时间主线,它基本上以Roger Waters成
长的线条发展而来。而第二张唱片没有了时间上的清楚线索,但它的13首曲子依然是相互关联和延续
发展的,它主要是以Roger Waters成年后心理轨迹为方向。如果说第一张唱片是在讲述“墙”的构
筑和形成,那么第二张唱片则是讲述一代人在成长过程中痛定之后开始形成完整的人生观,他们从个人
的茫然和痛苦中走出,开始冷静地注视环绕在四周的墙,并终于决定打破它的禁锢和压抑从而开始新的
生活。
开篇的《Hey You》就已经在谈论“墙”:The wall was too high as you can see,No
matter how he tried he could not break free。而Roger Waters在这表露的还仅仅
是一种愿望,他自己也不确信:Hey you,don't tell me there's no hope at all。”接下来
的歌曲《Is there anybody out there》始终在叩问这样一个问
题:Is there anybody out there?《The Wall》的黑色情绪和沉重压力一直存在,但从这里
开始,在疑问当中我们已经开始感觉到一些希望和信心,就象《Nobody Home》中说的:I've got a
strong wage to fly,But I've got nowhere to fly to。
前方似乎可以看到光亮,Roger Waters也变得温柔和关爱,《Vera》、《Bring the Boys back
Home 》中,他已经在为打破心灵之间的壁垒开始行动:Don't leave the children on their
own,Bring the boys back home,也正因为这样,第二张唱片与第一张相比显得更抒情,旋律
也更动人。
《The Show Must Go On》与专辑第一张唱片的第一首歌《In The Flesh》相对应,
《In The Flesh》中有这样一句话:Might like to go to the show,To fell the warm
thrill of confusion,而《The Show Must Go On》则在最后用一句“Will I remember
the songs,The show must go on”拉开了下面剧情的序幕。接下来的《In The Flesh》
对童年时期有过的猜想和困惑做出了一些解答,年少时充满阳光的渴望注定要在成长后被阴云笼罩,如
果要寻找到一条出路,就必须去推翻那墙无处不在的“墙”。
紧张的《Run Like Hell》之后出现了专辑中第一首充满辉煌气息的片章《Waiting For The Worms》。
给人光明意味的和声、歌剧般的唱腔、短暂的《Another Brick In The Wall》旋律、背景音效中的叫
嚣声在愈来愈强的和声中终被淹没,一句“Good—bye,cruel world,It's over”让人们终于在
无尽的黑色压抑中得到片刻释放。音乐嘎然而止之后是
钢琴伴奏下短暂而孤单的《Stop》。《In Final》中的结束部分再次出现了越来越声势浩大的和声,
和声中是一片砖墙落地的坍塌声,这时候管风琴再次出现,隐约中《Outside The Wall》浮现出来。
这是专辑最后的旋律和声音,它表达出一种怀有伤感的希望:All alone or in twos,The ones
who really love you,walk up and down outside the wall,some hand in
hand,some gathering together in bands……
《The Wall》的余音落下,而人们的心也似乎跟着落到了看不到的最深处,这是一部震撼人心的作
品,每一个乐章都有它现实的意义。它通过Roger Waters的回忆告诉人们善与恶、生与死、纯洁与
肮脏、忠诚与被叛之间的界限原来并不是一清二楚的。作品内容就象是二战以后西方社会的浮世绘,战
争的阴影、教育的扭曲、人性的异化、毒品的泛滥和两性关系的混乱,每一点都反映出那一时代的特征。
而其中的反战精神则带领《The Wall》登上了精神世界的另一高度。《The Wall》是一部划时代的摇
滚音乐作品,它不但深入了六七十年代人们的心中,也深入影响着八十年代及以后的人们。
---- 我苦、我悲、我惨!
神啊,赐予我力量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