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whitesnake(maya)
整理人: kgb(2001-02-17 17:47:33), 站内信件
|
英国传媒是典型的骑墙派,这一点是举世公认的。多亏了他们当年的鼎力相助,原本处于劣势的Blur才得以在95年那场单曲大战中,得以凭一首“Country House”压倒Oasis的“Roll With It”,然后所谓的Brit-Pop风潮才得以借机席卷全球。当他们发现Blur渐渐遗弃了病入膏肓的Brit-Pop,转而投奔到大洋彼岸的Indie Rock的怀抱时,他们转身就把Oasis扶正并不遗余力地恶毒吹捧,冀望能创造出另一波British Invasion,谁曾想Oasis却只是一瘫粘不上墙的烂泥。
而不知不觉,原来Blur出道已有10年了,当年那帮引领时尚潮流的时髦Boys现在已经内殓为低调的成熟Men了,所以这张被冠名为“第一张真正的Blur精选集”来得正是时候,它完整地记录了乐队从90年代初的“Baggy Rock Band”蜕变为今天的“Gomez and Beta Band”,对于喜欢Blur乐队的人来说,这是一次Refreshed的惊喜,而对于从未对Blur感兴趣的人而言,这是一次很容易上瘾的爱之初体验。
从忧郁迷幻的“Beetlebum”开始,到全情嬉笑狂欢的“Song 2”(经典的FiFa98的吼叫“Wooo-Hooo”)结束,这是1997年的同名专辑《Blur》带来的双重享受,也彰显出他们对歌迷的一次预先考验:嘿!宝贝,还喜欢我们么?让Brit-Pop见鬼去吧!在踢完Brit-Pop的屁股后,接下来他们却让你马上重温一下1994年那张将Brit-Pop(这个词出现的频率太高了!)推至高潮的专辑《Parklife》,当年最热门的Disco作品“Girls and Boys”里的这句经典歌词你不得不记住:Girls who want boys who like boys to be girls who do boys like they're girls who do girls like they're boys,虽然长的象我的裹脚布,但是从语法上讲是通的,这也是他们当年之所以让英国中产阶级趋之若骛的秘密武器-----幽默却耐人寻味的歌词。紧接着的一首来自《The Great Escape》(1995年)的冠军单曲“Country House”里依然洋溢着温情动人的管弦乐,还有“Universal”里的关于末日来临的一些貌似严肃实际却很做作的思考,都足以听得你手舞足蹈。其实Blur不是不会写流行歌,听听1999年《13》专辑的主打歌“Tender”你就会对Damon Albarn的写作才华刮目相看,不过到底Blur不能,也不应该象Oasis这般肤浅,所以他们情愿让带点Low-Fi成分的“Coffee and TV”去拿走1999年欧洲MTV大奖的最佳Music Video而已。
其实Blur并没有彻底抛离市场,(这一点跟王菲很相象)看他们别有用心地推出这张“主流另类一把抓”的10年精选集,而且还“白送”你一张现场Live录音,就知道他们也是需要奶粉钱来养家糊口的。
---- 我苦、我悲、我惨!
神啊,赐予我力量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