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jxbean()
整理人: dannylu(2001-04-15 11:22:10), 站内信件
|
朋友“芳踪”送来她的西藏游记,特此与大家一起分享!
西藏一瞥之一 拉萨的句号
当我终于站在布达拉宫广场上时,想不到自己竟异常的平静。夜色中依
山而建的红白两色的布达拉宫,一如我看过的照片和明信片中一般安祥和神圣。
广场上没什么人,除了我和几个刚认识的队友外还有一对小情侣。他俩站
在喷泉池旁一副正在斗气的样子,男孩拼命的解释着什么,已经快要失去耐心了,
女孩一脸的不平,后来更伤心的小声抽泣起来,搞得男孩越发手足无措。。。
被雨冲刷过的布达拉宫广场格外清新动人,想到明天我就要随越野车队出
发去阿里了,很希望此刻站在我身边的是句号。好动的她现在正躺在拉萨市人民医
院的病床上盘算着明天如何逃离医生的监视到街上做她称之为的“运动”吧?
我和句号是一年前在网上聊天室认识的,那时她还活蹦乱跳的经常在网站
聊天室和拉萨街头间乱跑,那段时间偶尔在聊天室撞见她,然后我们就天南地北谈
笑风生一番,和她聊天既默契又开心。她还固执的不用电邮,问我要了住址,宁愿
花两星期时间把信件从中国的最西寄到最南,她说这样的感觉比较好,虽然我太懒
从未回过她的信,她却没有抱怨过。
透过她的信我幸运的和她一起迎接了去年拉萨入冬的第一场雪;还陪着她
尝试了在夜晚的山中迷路被搜寻队拯救的经历;又在情人节那天笑看她跑到车站去
做了回亏本的卖花女。。。我们约好等我到拉萨时一起骑着自行车转遍拉萨街头,
还说好带我到她常去的咖啡店喝咖啡,以及如何在夜晚带着醉意约一帮人去广场上
跳锅庄。。。
想不到我终于到了拉萨,句号却在不久前查出患了心脏病,这对一向对自
己的健康很有信心的她一定是个不小的打击吧?即使这两天见面她也几次开心的告
诉我,看见她的人都说她看起来白里透红的绝不象个病人。但她说话很轻很慢,还
不时中途停下来按着胸口说心脏跳得太快有点喘不过气来,这可不象是从小在高原
长大的样子。我询问她的病情她不肯多说,只说这里太高了,也许几天后就要离开
她心爱的拉萨被转去成都治病,虽然她没再多说,但我可以感觉出她对拉萨的那份
不舍。
那个斗气的男孩不知怎么的,突然一把将哭泣的女孩横抱起来,大踏步
的向广场外走去,女孩被他的举动一时弄糊涂了,也忘了挣扎和哭泣,一动不动的
任由他就这么抱着走了。看不出来那男孩还这么有性格,我忽然有点□慕起那女孩
来了。。。
我和句号在网上极少谈个 人的事,她爽朗的性格和一手刚劲洒脱的字体使
我误以为她是个男孩,直到我来前与她通电话时才啼笑皆非的发现自己一直犯了雌
雄不分的错误,心想还好没有网恋,要不可就。。。
今天下午在新世纪咖啡的阳台上,面对着布达拉宫我们坐了好一会儿,拍了
照片后她拿出一张唐卡说是给我的,还细细的给我解释画中的意思。我不知说什么好,
一方面惊奇于她这么了解我的喜好,另一方面觉得自己很难回馈这份醇醇的
情谊。我这次给她带的是一本达赖喇嘛的自传和一个有点特别的笔记本,想着这两
件东西也许适合她在医院用。今天出来看她时本想带上我去桃源时庙里道士给的那
块玉石让她留着图个吉利,但匆忙间却给忘了。拿着珍贵的唐卡,想到她带着病不
知跑到哪里去买的,我很想对她说声谢谢却终于没说出口,好象在网上聊天时一样,
有些话说了反而见生了,不如在键盘上敲个笑脸过去:)更好。
不知不觉到了晚饭时间,队里打了好几个电话让我赶快过去。我走时句号
喝着她的果茶,平静的跟我说了再见,她还是那副面朝布达拉宫,听着音乐,平静自在
的样子。走到门口我再次回头看了看她,猛然发觉她的背影写着和她年龄不太相称
的成熟,还写着和这个城市一样的淡定和从容,这是我和她在网上聊天时从来不曾
察觉到的。
我知道,当我从阿里回来时她已经到成都治病去了,下次再见不知是何时。
虽然我懂得人生就是这样交织着相见的欢愉和离别的伤感,我也不是一个容易伤怀
的人,但一股惆怅的情绪还是在那一瞬间笼罩了我,挥也挥不去。。。
我已经走完阿里,告别拉萨,回到了我在南方的家。虽然还没有收到我在
拉萨唯一的朋友---句号的消息,但我相信也许明天我就能收到她的来信,再次分享
她的喜和忧。
现在,除了几分牵挂,在我心底更多的是对她和她爱的那个城市永远的祝福。。。
本来是要写写拉萨这个城市或者初到拉萨的感受的,结果一写到句号就停
不了笔,只好把原本叫“拉萨”的题目干脆改叫“拉萨的句号”了:)
西藏一瞥之二-----去珠峰的路上
我在西藏旅行时第一次尝试到了在车里过夜的滋味。那是在去珠峰的路上,
我们破旧的丰田62型越野车上除了司机外还挤了5个旅游发烧友:来自东北的性格直
爽的鸭绿江,受尽高原反应的折磨被戏称为高度计的湖北女同胞,爱说有色笑话的
广东仔,无锡来的沉默是金和在本车专管吃喝和娱乐节目的我。
我们是下午2点钟从日咯则出发的,计划天黑前赶到定日。象往常一样,
车子一过4000米,平时叽叽喳喳的高度计就因为高原反应而脸色惨白的靠在坐椅上
一言不发。当车子吃力的爬上5200米的嘉错拉山口,我们也都无一幸免的感到头晕
胸闷喘不过气。
过了山口下起了雨,路变得越来越难走,满是乱石和淤泥的荒原似乎到处
是路其实又根本没有路,司机只敢小心翼翼的跟随前面车子碾过的车轮印前进。两
旁看起来坚硬的表土下掩盖着松软的土质,一下雨就变成陷阱,有经验的西藏司机
一般都不会贸然去走没有人走过的道路。可是被汽车碾压出来的泥路在雨后也往往
成为最易陷车的地方。我们的车就陷了两次,虽然侥幸被拖了出来,但最后还是不
能逃脱被困的命运:由于两部大卡车深陷泥浆,这条脆弱的道路瘫痪了。
从下午6点一直到晚上10点天黑下来,司机和乘客还有热心的当地藏民尽
了最大的努力,也还是没能将两辆几乎翻侧的大卡车从泥浆里拉出来,从定日来的
车被阻塞在对面,而我们的后面还不时有新的车子陷进去。曾有越野车试图从旁边
的泥路绕过去,最终都是难逃一陷。
天黑时,寒风也乘势呼嚣着赶到。又饿又乏的人们纷纷返回自己车上,
刚才还喧哗的路上顿时寂静下来。黑暗的荒野中只有三两个车头灯照出长而孤寂的
光束,人们早已放弃了离开此地的最后一线希望,只盼熬过长夜,等待天明道班的
人能尽早赶到。
睡在车上是我们唯一的选择。车外到处都是泥浆简直不能落脚更别提搭
帐篷了。虽是七月份,晚上的气温却只有零度,我们胡乱吃了点干粮,再穿上放在
车尾箱的所有能找到的衣裳;尽管很冷但在这4800米的高原上我们不得不摇开些车
窗,让呼吸可以畅顺一点。
连司机在内的六个人在黑暗中发出临睡前最后一阵调整姿势的声响后,车
内就陷入一阵短暂的寂静。当我正在半梦半醒时,身旁的高度计发出一声呻吟:
“我好难受,我想回家。。。”,见没人回应,她又问:“几点了?”,沉默是金
无奈的睁开眼按下他的夜光表应道:“12点半”。几分钟后高度计可怜的声音又在
车里回响:“谁能和我讲讲话?让我知道我还活着?”,这回睡意朦胧的广东仔不
耐烦的咕咙了一声:“你还活着呢!”。这下谁也没法睡了,大家开始烦躁而无用
的腾挪着备受挤压的身体,这时高度计再次发话:“实在是对不起大家了,安静让
我感到害怕,谁能给我唱唱歌?!”
当我的夜半歌声在丰田车里响起的时候,大家谁也不再指望还能在这不走
运的夜晚打个盹了。。。。
雪域一瞥之三----过河
过河,在雨季的西藏,尤其在阿里地区对于每一个司机和乘客来说都是挑战。
印象最深的几次过河一次是在萨嘎。车开到河边,很高兴的知道这里是个
正式的渡口。不过渡船和开船的人连同开船人孤独的的藏式房子都在对岸。对岸说
远不远,说近也不算近。如果运气好,渡船人正好站在岸那边欣赏风景,那他老远
就能看见有车开过来,他可能会边热情的向你挥手边将船瞬间渡过河这边等着你了
(我的想象)。偏偏我们到的时候运气不太好,从他院子里冉冉上升的炊烟看来,那
会儿他应该正在他舒适温暖的屋子里侠意的喝着酥油茶,说不定还和几个朋友一起
正围炉闲话。藏族人喝茶时的闲情雅趣是绝不逊于英国人的,他们当然不会在享受
着茶和美味的糌耙时记得时常走出来看看有没有车或人要过渡的,何况这里一天也
难得有几辆过渡的车子。就在我们望眼欲穿时,渡船人终于喝完了茶并发现了我们
的存在,我们总算得以过河。
和第二次过河比较,我们实在不应该对第一次过河有任何抱怨。进入阿里
地区首府前先要越过著名的狮泉河,这里既没有渡船也没有桥梁。熟悉地形的司机
都知道,在中上游河水较浅的一段,河中有一块大石是司机们多年来测量能否开车
过河的标准。只要石头仍然露出水面,据说车就能开过去而不至有危险,如果石头
被水全部淹没,那么司机们无论如何是不会冒险过河的。我们的车到达时尚能看见
石头一隅,但石头有多大谁也说不清,我们的藏族司机说:“可以看见石头,过河
应该没问题”,可是另外三辆车的师傅看着湍急的河水却踌躇不前,我们这四辆车
中有两辆车经常出状况,在这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地方,只要有一辆车陷在河中,
后果堪虞。听说前天一辆大卡车就陷在河里了,那时也尚能看见石头的。 最后司机
们决定绕远路继续往河上游走,藏族司机知道前面有个小村庄,据说那里河水略浅
些。
沿河开车一个小时,我们来到村庄外,水似乎浅些,可是河面却宽阔很多,
而且一分为二。大卡车率先开进河里探路,河水直没车轮,幸好有惊无险。接着过
河的是越野车,每辆车过河时车上坐着的人都全神贯注,其他车的人均下车在两岸
屏息观看,只要看见车子摇摇晃晃要开上岸了,所有人都会立即欢呼雀跃起来,司
机也一副如释重负的样子。过第二条河时我们这辆一路上状况不断的车走在最后。
我们有三十年架车经验的熊师傅发动车子前象他一贯的那样先下车围着车子前后看
了一遍,然后坐上驾驶位一言不发就发动了车子并快速的向河里驶去,一驶到河中
心我们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虽然我们绝对信得过熊师傅的技术,但对这辆有十年
车龄早该退役的车子我们却毫无把握。果然,随着发动机声音的停顿,我们的车死
火在河中间水最深最急处了。眼看着水开始渗进车里了,面对窗外的涛涛河水我们
除了祈祷外毫无办法。熊师傅一遍遍的打火,最后不知是对上了车子的哪根神经,
轰隆一声车子又吼叫起来,在一片欢呼声中我们终于到了对岸。现在回想起来,停
在河中的时间也许只是一分钟,可那一分钟真是漫长啊。
第三次过河是在去那木错的路上。要过的河很浅,最多只能称为河滩罢了,
赤着脚也能轻易走过去。不幸的是我们的车在到达河滩时已经被连日来一路的乱石
颠散了架。我们眼看着同行的车子纷纷开过河去,而被抛锚在河边的我们却只有望
河兴叹。从下午直到天黑司机也没能修好车子。当晚我们拿出准备在那木错露营的
帐篷,枕着青草地,在河水击打着鹅卵石一路孱孱流过的自然之声里渡过了一夜(听
起来浪漫其实当时心情很差)。第二天早上司机才修好车子,我们也进山看到了美丽
绝伦的高原湖泊那木错。
刚进藏时,只要听见过河就有点心生畏惧。现在,过河远比让我走在平地
上对我更富吸引力。我想只有热爱迎接挑战的人最能理解这种心情吧?
雪域一瞥之四----雪域如厕之玉女心经
用“如厕难,难于上其青天。”来形容在西藏上厕所一点也不过份。但在
我们“江山如此多骄”的祖国大地上行走多了就知道,西藏之如厕难只不过是沧海
一粟罢了,不单不用小题大作反而可以引为趣谈。
第一次尝试“天地为厕”,是车停山边。只听有人大喊一声:男左女右。全
巴士的人就一轰而下各占山头了。可怜女生占据的右边是一条向下的羊肠斜坡,优
点是视野开阔,空气新鲜,缺点是不仅要在小雨中冒险下坡,而且一阵歌唱式的泉
水叮咚之后,位于较低位置的就连呼倒霉了,猛然间发现脚下小河流水哗啦啦,分
不清是雨水还是。。。最惨的是我当时虽然占领了有利地形,但费了九牛二虎之力
也不得其法,眼见左右两边的人如入无人之境,且得来全不费功夫,直急得我满头
大汗。那时才真切的体会了所谓的“欲速则不达”。
毛泽东曾说“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我以惊人的速度适应了圣地的
如厕方式。不仅如此,我还学会了在如厕中心猿意马,自寻其乐。高原上物质奇缺,
很多地方的厕所顶棚被视为奢侈物而被精简。在满天星斗的高原之夜,来到这种厕
所如厕不能不说是另一种浪漫,你很可能因为忙着数星星而忘记了厕所门外有
人正大排长龙,怨声载道。有人也许担心高原紫外线会灼伤日间如厕时娇嫩的肤肌,
解决方法很简单,只要如厕之前在暴光部位涂上些防晒油就可以一举两得换回一身
人人羡慕的古铜色肤肌,这就是为何所有的西藏指南中强调必带防晒油的原因之一
吧,此外还一再要求带上雨伞,到此大家应该都明白其中原因了。当然雨伞的作用
还不止于此。在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上,几乎可以毫不夸张的对女士们说:带上了雨
伞就等于带上了你的私人厕所。男士们也随时可能由于向身边两手空空的女生及时
献上了一把雨伞而被另眼相看。。。
一般来说,在西藏旅行十天半个月之后,大多数女士们不仅能够优雅自如
的野外如厕而且还领悟了其中不少优点,如视野开阔,没有异味,更加环保和不受
轮候之苦等等。甚至有人回到圣城拉萨之后还一时不能适应,惯性的叫司机停车,
然后神态自如的走到车后就地解决。这也算是西藏旅行后遗症之一吧,在此提醒各
位西藏旅行者注意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