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funboy(蓝波)
整理人: hotdragon(2001-02-15 01:20:39), 站内信件
|
今天的广州商业高度发达,对文化追求方面的欠缺却遭到外界的批评。
这一点我们的政府和民众都有责任作出正面的反应。身为广州人,你对岭
南文化的了解和关心程度又有多少?也许我们在这里的努力实在有限,但
如果能换来1%读者的关注,已经很让人感动了。
广州素以历史悠久,人文鼎盛而著称,曾在明清时代遍布广州城内的
书院祠堂就是其中一个很好的佐证,这些书院祠堂现有少量保存下来。书
院大体分为三类,由广东各级官员出面承办的官办书院;清末广州士绅社
交和聚会议事场所的文澜书院;以“书院”、“书室”为名的,是各姓氏
合族宗祠的姓氏书院。清代在广州建立的官办书院落,较著名的有粤秀书
院、越学书院、应元书院及广雅书院,这些书院的原址大部分已经随广州
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而消失,只有广雅书院,还有小部分建筑保留在广雅
中学内。
文澜书院成立于清代嘉庆年间,是由当时的洋行商人捐建。它从不招
生授课,而是西关一带士绅名流聚会议事、参与清末广州各类政治活动的
场所。以书院、书室为名的合族宗祠是清代广东省(珠三角为主)各姓宗为
方便省内各房居住场所外,这些合族祠也供奉同姓名房的祖先牌位,并且每
年都举行春秋两次祭祀活动。到现在这些合族宗祠所见无多,部分保留的
合族祠有陈氏书院、广东罗氏豫市书院、大马站书生街、小马站、流水井、
书坊街的大小书院、书室、家塾。
陈氏书院是现存规模最大,装饰最精美,保留得最完整的合族宗祠,
在为主体建筑内外构件上遍布精美的石雕、木雕、砖雕、陶雕、灰塑、钢
铁铸和彩绘装饰,被誉为“岭南建筑艺术的一颗明珠”。除了广州城内的
合族宗祠外,现在广州城郊的芳村还保留有一些大小不一的祠堂。在一些
经济条件较好的乡村里,除了建造大小级别不同的祠堂外,还会建造书室、
书社,请老师来教子弟读书,它们与大小马站书室性质完全不同,是真正
为内子弟提供读书,接受教育机会的场所,在黄埔区横沙村内,至今仍留
大小规模各异的祠堂,以及一条数百米长的“书香”街,街内一间接一间
的书室、书斋等。
广州现存书院一览表
名称 地点
陈氏书院 中山七路龙恩里34号
曾氏大宗祠 白云区钟落潭龙岗村
资政大夫祠 花都区新华镇
邓氏宗祠 二龙街龙涎里2号
番禺沙湾何氏大宗祠 番禺区沙湾镇
广雅书院 荔湾区西村广雅中学内
荣显家塾 黄埔横沙书香街内
豫章书院 长堤大马路广州第19中学内
大马站内平所书院 北京路大马站内
麦氏大宗祠 黄埔区南岗镇南湾村
张氏大宗祠 黄埔区南岗镇庙头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