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l5()
整理人: lly(2000-01-21 03:58:26), 站内信件
|
广东人结婚与内地不同。
内地人结婚重心是闹洞房,一帮姑娘小伙逼着新郎新娘"咬苹果""学跳舞""痛 说恋爱历史",种种法子,折腾到小夫妻精疲力尽为止。
相比之下,广东人结婚就文雅多了,因为整个婚礼中,"戏肉"是在接新娘的 时候,所以主演竟也不能是新郎了,而是一帮利齿伶牙的伴郎伴娘。
当伴郎伴娘的,不需要英俊靓丽,高大娇俏,但一定要能言善辩、身手敏捷 ,有时还要有霸王之力才行。接新娘时,无非为了显示新娘子之尊贵,所以新郎 不能空手而来,必须送"红包"。青年男女们借收送"红包"之机,玩个热闹罢了。
每每结婚当日,新郎雄姿英发,一帮伴郎则摩拳擦掌,大有龙潭虎穴在,"虽 千万人吾往矣"之态。而女方自不示弱,设下重重阻碍,一定要让男方焦头烂额才 好。所谓容易得来不珍惜,就让你们历尽苦辛才知道新娘能入男方家门,得来不 容易啊。如果碰上新娘家住摩天大厦,仰望高入云端,而其间又有院门、楼门、 防盗门,新郎和伴郎们要一一破关,且还有时间限制,不能拖过吉时。这时候便 显出了伴郎们的素质了,孙子兵法、孙膑兵法、三十六计要熟用,《卡耐基口才 学》、《战争论》、《男人和女人》一类的书更要精通;必要时,硬气功空手道 也得会几手,以便破门而入。
不过这些都只能是游戏,伴郎伴娘都会掌握火候,即显得娶亲曲折不易,又 能适可而止不误吉时。但世事难料,也有时双方入戏太深了,竟于一门之隔中, 上演《战国春秋》起来。
话说一户官爷嫁女,来迎亲的伴郎们十八般武艺使尽,而伴娘的城池依旧"我 自巍然不动"。一伴郎情急,高呼:"再不开门,我们剪电线、切水管的干活。"这 一计显然是三十六计之"釜底抽薪",只是说说而矣。不料,话音未落,众伴娘不 及反应,便闻一声怒吼,斜刺里闪过一员战将,噢不,是闪过新娘之父,目若寒 星,大喝:"谁敢?看我不找人抓你去蹲几天!"一门内外的人全吓得两腿战战,几 欲先走。直到其父回身骂道:"××××(官职名)的家也敢撒野。"双方才苏醒, 于是伴郎在新郎的带领下惶惶然躬身送出"开门利事",伴娘们亦是默默无语,面 目严肃地接过来,然后如外交使节交接物品般送出了新娘……
这只是一个民间传说而已,真假难辨。不过,不少伴郎倒乐意碰上这样刺激 的场面,也能生出许些情趣来的。
前面说过,当伴郎不仅要口若悬河,还要会点功夫。却说这一日,新郎领队 要迎新娘,不料可能心性过急,罗家英的《我向你求婚》只唱了三遍,伴郎们便 急不可耐地手推、肩撞、屁股拱。也是伴娘们疏忽了对手的实力,竟不曾锁门, 新郎轻易入了门。这时,便听得女方长辈惊呼:"吉时还早,妆未化好。"可按规 矩新郎又不能退,情急之下,新娘的姨妈姑姐们手拉手地联成一堵人墙,像阻挡 洪水一样把众人挡住,并把他们网进一间偏房里。伴娘们自知气力不如男子,于 是把门关上,再在外面用绳子缚住,生怕他们突围而出。房内众男折腾半天,果 然如瓮中之鳖。待新娘准备停当后,外面把绳子解开,叫道:"出来吧。"里面应 道:"不出。"过了十多分钟,见里面还没动静,就问道:"你们要怎样才肯出来? "里面齐声道:"给开门利事!"但眼看时间一分一分地过去,女方只好答应,并象 征式地给了一封利事。天下竟有这等事:伴郎向伴娘讨"红包"?打开闺房门时,只 见平时没多少主见的新娘已急得眼圈红红,眶内滢滢闪闪的……
有此例子我心里暗想:到我攻城略地之时,不知又是一番什么景象呢?
-- 疏懒怕磨墨,情多难落笔 .
夜宿英特网,泼得满盘雨。
《江门文学网》:http://jmwx.yeah.net
※ 来源:.月光软件站 http://www.moon-soft.com.[FROM: 202.96.190.10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