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cliffwang(60分万岁)
整理人: zchcp(2001-02-16 23:11:51), 站内信件
|
华岩寺
位于九龙坡区华岩乡大老山,因寺南侧有一华岩洞而得名。民间传说古洞中石髓下滴成水花,故称华岩;或曰清初僧人圣可挂锡于此,夜梦五色莲花大如车轮,因有华岩之名。该寺始建年代无史可考。清康熙及道光、同治年间,均相继培修扩建,现占地面积1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
华岩寺岩高百丈,形状像笏,寺内外松竹修茂,十分幽邃,有天池夜月、万岭松涛等八景。
“华岩寺”、“华岩洞”等名均为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于1988年题写,现嵌于山门。1937年曾于此建佛教学院,欧亚地区20个国家的佛教徒及有关人士,曾前往朝觐、游览。
大小华岩寺华岩寺分大寺、小寺。大寺殿堂建筑系传统庭园式砖木结构建筑群。分为前、中、后三殿堂,即大雄宝殿、圣可祖师堂和观音堂。寺左侧为接引殿。大雄宝殿内的十六尊者木浮雕,为各寺院所少见。寺内还珍藏有印度玉佛及铜、玉、石、木、泥雕像多尊及大金塔模型等。
小寺即华岩洞,与大寺隔湖相望,为华岩寺之祖庙。
华岩寺每日8:00~18:00开放。乘222路汽车可达
罗汉寺
坐落在渝中区民族路,是全国汉族地区重点佛教寺庙之一。重庆市佛教协会设于此。
罗汉寺始建于北宋治平年间(1064—1067年),原名治平寺。寺因罗汉洞而建。《蜀中名胜记》载:“治平寺……有罗汉、先天二洞,皆古洞。”清乾隆十七年(1752年),因前殿坍圮,改建龙神祠。后又称罗汉寺、古佛岩。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隆法和尚重修庙宇,并仿新都宝光寺建罗汉堂,泥塑五百阿罗汉,方改名罗汉寺。1942年罗汉寺遭日机炸毁,后修复。“文化大革命”中,罗汉塑像全被捣毁,1984年政府拨专款重塑。始建时的园池古迹今已湮没无闻,仅余“明碑亭”所嵌“西湖古迹”碑石,还依稀可辨字痕。
罗汉寺内长20多米的古佛岩,存有宋代摩岩石刻佛像400余尊,其中卧佛涅像(俗称“睡佛”)、观音像和供养人像等,风格颇近大足宝顶山石刻。
大雄宝殿中有许多佛教艺术珍品,有十六尊者塑像,即释迦佛的16位学习成绩最好的学生;有明代的“西方三圣”铜铸像,缅甸的“释迦牟尼成道玉佛”,临摹印度壁画“释迦牟尼离宫出家图”等。
寺内藏经楼收存的大藏经、梵文和藏文经典,以及古籍字画等,多为唐、明两代瑰宝。罗汉堂内造像总计524尊,皆泥塑像。其造型细腻精巧、神态逼真,常有善男信女至此,默数罗汉以测吉凶祸福。
罗汉寺每日8:00~18:00向游客开放。乘401路电车,103、104、105、111、112、122路汽车和105路观光(外环)车可达。
慈云寺
位于南岸区玄坛庙狮子山麓,濒临长江。寺门左侧卧一石刻青狮,与长江对岸的白象街遥遥相望,素有“青狮白象锁大江”之说。寺始建于唐代,重修于清乾隆年间,原为观音庙。1927年云岩法师募资扩建,更名慈云寺,是当时全国惟一僧尼合庙的佛教寺院。
慈云寺建筑具有中西风格,在中国佛教寺院中独树一帜。寺内主要建筑有大雄宝殿、普贤殿、三圣殿、韦驮殿、藏经楼、钟鼓楼等。
慈云寺所藏文物玉佛、金刚幢、千佛衣、藏经、菩提树等并称五绝。藏经楼藏有稀珍本的影印宋版《碛砂大藏经》一部计6362册,以及佛教经典、金绣佛挂像、千佛衣、古代指书指画和日本早年出版的全套佛像影画等。还有一棵国内罕见的菩提树,系60年前自印度移植,如今已枝繁叶茂。树下池内有雕塑莲花一朵,上立释迦太子像,四周塑有九条龙,口喷清泉,曰“九龙浴太子”。
大雄宝殿正中供奉的释迦牟尼玉佛,高1.87米,重1500多公斤,系中国四大玉佛之一,1931年由缅甸迎来。玉佛前悬挂着四个金刚幢,上面有五色金线盘结粘贴而成的《金刚经》全文。
慈云寺每日8:00~18:00开放。乘304路公共汽车到五院车站下,步行10分钟可达。
老君洞
位于南岸区上新街以东约2千米的山上,系南山风景区景点之一。
老君洞始建于唐代,原名广化寺,为佛教寺庙,明万历九年(1581年)改为道观,名“太极宫”(俗称“老君洞”)。清道光、同治、光绪年间几经培修扩建,先后共建殿宇九重,曰:三清殿、文武殿、观音殿、吕祖殿、真武殿、三丰殿、邱祖殿、斗姆殿、玉皇殿。各殿结构精巧,依山造殿,凿崖成像。
数百年来,每逢初一、十五或清明佳节,道观内香烟氤氲缭绕,山路上行人络绎不绝,香客朝山,游人踏青,景象十分动人。
沿青牛崖壁左侧石梯上行百余米,至老君山顶,举目远眺,山城景色尽在眼前。
老君洞道观内多崖刻佛道故事图像,其中以九龙碑和八难岩两处石刻浮雕最具艺术价值。另有摩崖石刻文字多处。
重庆基督教联合礼拜堂
该礼拜堂原名社交会堂,坐落在重庆解放碑磁器街96号,又称磁器街教堂。属基督教卫理公会,即卫理公会在重庆的一个教堂。根据《圣经》教训和教会制度所规定的圣礼,举行礼拜。每逢圣诞节、复活节等重大节日,信徒们就聚集到礼拜堂,参加礼拜活动。
该堂建于1925年,当时可容纳千人,抗战时期被日机炸毁,1943年修复,1953年重新修建。
天主教若瑟堂
天主教最早传入重庆,可溯自清咸丰八年(1858年)。天主教重庆教区主教座堂若瑟堂,位于渝中区民生路,占地面积1700平方米,正中经堂面积约500平方米,可容纳1000余人。另有服饰、祭器物一间。
若瑟堂经堂内,两排大柱托着乳黄色厅顶,华灯高悬,烛光交映。正中有彩塑耶稣、圣母、若瑟像,两壁有十四耶稣苦修油画像。陈设典雅华丽,气氛庄重肃穆。
若瑟堂每个主日安排三台弥撒。逢重大祭祀活动,有千余教友来堂参加弥撒仪式。
1917年由法国神父孟东主持修建十字架钟楼一座。钟楼高36米,内置吊钟三口,大时钟一座。抗战时期,经堂被日机炸毁,钟楼无大损伤,1946年8月修复。
天主教若瑟堂乘401路电车,413、418路汽车可达。
清真寺
重庆伊斯兰教堂清真寺,位于渝中区中兴路,占地面积4500平方米。该寺为明万历年间侍郎马文升主持修建。原分三寺,中兴路寺院为西寺,另有南寺(今重庆剧场址)、北寺(今江北区域内)。1940年,南寺被日机炸毁,1942年修复。不久,南北两寺并入西寺。
1982年,清真寺进行了全面培修,建筑更具特色。阿拉伯式绿色圆堡赫然立于屋顶,上矗星月标志;大殿四柱耸立,殿堂内粉墙银光,色彩和谐,气氛肃穆。
寺内存有伊斯兰教圣训。有阿訇主持宗教活动。每逢斋月节日,教友聚此祈祷诵经。每周星期五为“聚礼”日。
寺内设有招待所和清真餐厅。市伊斯兰教协会设于此。
清真寺乘109、301、303、306路公共汽车可达。
---- 太阳当空照,
花儿对我笑,
小鸟说:
“早早早,
你为什么背上小书包?”
我去炸学校,
从来不迟到,
绳一啦,
赶快跑,
“轰”的一声学校不见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