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音乐天地>>● 摇滚音乐>>打口唱片>>打口心得>>另类的打口

主题:另类的打口
发信人: kgb(Jeune Seigneur)
整理人: kgb(2001-02-13 23:08:24), 站内信件

在刚刚出版的《北京新声》的扉页上,我们会遇到一个奇特的
词——打口。这个词在民间流传已久,却从没有人将其正式命
名为“新一代音乐人”的标志。这本公然题献给“打口的一代”
的实验出版物,打破传统书籍的编印原则,立即在圈内成了一
个时髦的话题,就像当年朋友偷偷递给你一盒“打口带”一样,
令“打口青年”们兴奋不已。

“打口”一词容易让人联想到“打滚”——这个如今不再时髦
的词,这个词曾是八十年代另类青年的代称,曾是火热的“青
春句法”的总纲和关键词。其灵魂,从核心到外延边界,无不
弥漫着爱情政治学、实验诗歌革命术以及热血无限欣快症的具
体气味。  

反观这段文化历程,我们就会发现,正是这种以“打滚精神”为
特征的异端气质,赋予并构成了当代文学艺术的特殊立场,这一
立场已成为我们精神生活中最为宝贵的价值安慰和意义来源。一
代人用痛苦、血腥、热泪、汗水和不断受挫的梦想混合而成的江
湖味,持续不断地刺激着习惯于庙堂趣味的庸俗鼻孔,成功地催
生了当代文化的另类风光。时至今日,遍及文学、绘画、电影等
领域的这一“打滚”潮流,在流行音乐的版图上,也成功地完成
了从划地打桩、锐意开垦、肆意拓展的历程,为那些“想听想听
的”九十年代耳朵提供了足够丰富的声音,并顽强地向前延伸着。
 来自本能的野性力量就像品种一般凝聚起生命的结晶体,在与社
 会和时代形成存在的张力与对比的同时,也为奇妙的自我之书的
 情节与段落,找到了丰富的词汇、独特的句法和书写的原则。
 “青春之歌”代代不衰的秘密也正在于此。从“打滚”到“打口”,
 历史记忆的书写与录入,也因此而将那暗含在每一位历史亲历者
 心目中带箭头的坐标,按照这种原则向前推进。  

从这种意义上讲,《北京新声》正是用它的“打口”特征,捕捉
住了新一代最前沿的身影,它收藏了中国心脏的声音,一代人成
长的声音,这声音来自:麦田守望者、地下婴儿、鲍家街43号、
子曰、张浅潜、清醒、超级市尝新裤子、花儿、秋天的虫子,10支
青春乐队的嗓门。这些由“打口带”喂养的声音,云聚在中国的
心脏,形成合唱和独唱的章节,以他们“打口”的青春哲学,宣
称要和世界一同歌唱。 如果说“打口”一词在过去,或多或少,
会让人想起有罪的该隐额头上的记号的话,那么,在今天,“打
口”一词的含义已从根本上超越并包容了中国海关在资本主义“垃
圾文化”制品上留下的权力印记的范畴,而成了九十年代亚文化
的一种新标志。从而,也使这本献给“打口一代”的《北京新声》
成了描述、呈现、囊括“打口青年”现状与生活的、典型而重要
的物证。它之所以配称“典型而重要的物证”,正在于作为诗人
的编者,依据他们对亚文化的独特理解,综合多门艺术极其前卫
要素,透过制作技术的整容魔力,将一本关于音乐文化的书编成
了一本极富创意的“打口”书,并且,大胆而成功地将与之对应
的“青春句法”改写成了如下形式:“打口一代——这些崭新的
偏执、挑衅、迷幻——的地下离心分子的全部幻想、热泪、情欲、
压抑、痛苦、绝望、悲哀——正以狂欢、咆哮、疯癫、逃亡、妄
想——和最为大胆,最为刺激,最为有力——以及最最极端的形
式,像呼啸出林的幼狮般——迫不及待要狂奔而出。” 

--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