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已关闭版区>>羊城故事>>历史、名人>>武杰之乡——佛山(介绍一下黄飞鸿等资料)

主题:武杰之乡——佛山(介绍一下黄飞鸿等资料)
发信人: nanhai13(十三郎_有心无力)
整理人: lzyboy(2001-04-19 20:52:52), 站内信件
武杰之乡——佛山

 

  这里是一代宗师黄飞鸿的故乡,这里是咏春先师梁赞的故乡,这里是世界武圣李小龙的故乡。 佛山位于广东中南部,珠江三角洲腹地,毗邻港澳,水陆空通畅,地广物博,民风谆厚,人杰地灵,历出名人。自古以来是岭南的鱼米之乡和对外开放的口岸。 佛山“肇迹于晋”,得名于唐。以发达的手工业和商业著称于世,与湖北汉口、江西景德、河南朱仙齐名,并称四大名镇。名声显赫。一九九二年十一月一日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鹏为佛山题词“历史名镇、改革先锋”。 近代佛山是鸦片战争的抗英团练基地和红巾军起义的根据地,珠江三角洲抗日游击队的大本营。强身健体、防身御侮的传统,孕育了一代练武强身,保家卫国的英烈和武林精英传奇人物,武术拳馆历劫不衷,新人辈出。这里有大侠霍元甲创建的精武会佛山分会,有英雄辈出的鸿胜武馆,有培育李小龙成长的嵩山少林寺至善禅师藏身传武的红船弟子(粤剧艺人),在历史上起着领袖群雄,保家卫国,发展武术威振海内外的作用。爱武练武更是深入民间。先后有梁赞(佛山赞先生)的咏春拳,鸿胜馆张鸿胜(张炎)的蔡李佛,悦安堂梁容和悦安社陈安的少林拳,兴义堂招锡、杨三才的洪拳,梁世苏的少林寺南拳共五大派。后李佩弦等成立了佛山精武体育会聘请北方名师于乐江等到会任教。开始有弹腿、鹰爪,、螳螂、太极等北派武技传入。再有广东十虎之一龙形拳师林耀桂高足弟子曾根、马齐、叶可声传技于广州佛山、三水。至今龙形拳罗强(卖鱼强)、白眉拳刘少良(刘伯)、太极、鹰爪曾坤、梁振声、区荣巨、咏春拳岑能、彭南(黑面南)、梅花桩李铭清等新一代拳师继往开来,南拳北腿风魔佛山,威振海内外。 

佛山武术的地位和影响 
邓光民 

  在中国武术发展史上,河南的嵩山少林寺、陈家沟、河北的沧洲名扬天下,其地位和影响得到公认。那么佛山武术该处于什么位置呢?可以用以下几个方面作出评价。

佛山在南派武术发展中产生过巨大的作用 

   在清代,广东实际上已经成为南派武术的中心。清中叶前,以洪、刘、蔡、李、莫五大名拳影响最大,但到清末,蔡李佛拳取代了五大名拳的地位,成为广东最大的流派,其中佛山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张炎于咸丰元年(1851年)在佛山创办鸿胜馆,传下陈胜、雷灿、黄宽、张三炳、李恩、谭立、黄四、阮懈等人,其中陈盛在佛山继任馆主,门人逾万,使鸿胜馆成为当时中国最大的武馆。雷灿先后在广州、香港设馆,其门徒谭三,与北派拳师顾汝章易徒而教,人称“南拳北腿”,名满羊城。后将设在小北的鸿胜馆改为“北胜馆”,“北胜”自始成为一大流派。李恩在广州成立省港鸿胜馆,其规模在广州也一时无两。谭立在四邑设下多家鸿胜馆,影响很大。
   阮懈在香港设馆,其门人众多,至今在美国仍有传人设馆。在蔡李佛的三大流派——雄胜、鸿胜、北胜中,两派源自佛山,影响也最大。 咏春拳也是在清末传入佛山后始得发扬光大的。永春拳始创于何地何人尚有争议,但“显”于梁赞是绝无争议的。而今流行于世界各地的永春拳,都传自佛山。
   洪拳作为五大名拳之首,至清末已日渐式微。黄飞鸿、林世荣师徒对洪拳的振兴以至流传功不可没。黄飞鸿自幼在佛山继承家传,又拜林福成为师,成为洪拳大家。后来,黄飞鸿在广州新豆栏开设宝芝林药局,授徒凌云阶、梁宽、卖鱼烂、陈 锦泉、帅老郁、帅老彦、陆正刚、林世荣、镜洲及继室莫桂兰等,后来林世荣广为授徒,洪拳才不致湮没。 
   南派拳术流派众多,但能在世界广泛流传的,当数蔡李佛拳、永春拳和洪拳,由此可见佛山在南派拳术发展中的地位。

佛山武术在历次革命中作出过重要贡献

  蔡李佛拳兴起于道光十六年(1836年),正是中国内忧外患,阶级矛盾日趋尖锐的时工。道光十八年(1838年),林则徐任钦差大臣,主持禁鸦片运动,即派出幕客杨畏三邀请蔡李佛宗师陈享辅助组织民勇,陈享组织广州、佛山等地的勇士,起抗外侮。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侵略者在广东遭到大败,但由于清政府腐败无能,妥协派得势,林则徐被革职,陈享等退隐回乡,广传弟子。到1845年,广东各地均开设了蔡李佛武馆。道光三十年十二月(1851年1月),洪秀全,冯云山(蔡李佛门人)在广西金田起义,建号太平天国。
   在太平天国革命中,蔡李佛门人是重要的组织者和参与者。太平天国创始人之一、南王冯云山,是陈享门徒龙子才的弟子。陈享在石达开处当过幕客,龙子才是太平军的将领。佛山鸿胜馆的创始人张炎,也是太平天国革命的重要参与者。据记载,鸿胜馆创办于咸丰元年(1851年)(一说1856年),正是太平天国革命爆发之时,建立鸿胜馆,是为了呼应革命,据陈享公纪念总会记载:“同治三年(公元1864)……六月十五日,曾国藩、国荃昆仲破南京,追捕余党。张炎星夜乘舟抵京梅乡,享公与联袂抵港,寓乡亲陈典堂所营于香港西环之金山庄,寻受美洲三藩市陈氏联宗会聘赴彼邦传技,临别,嘱张炎以擂槌之‘噫’、虎爪之‘或’、出脚之‘嘀’为暗号,盖为避虎伥也。”另外,鸿胜馆传授的主要拳术套路是平拳、长拳、扣打,其中平拳、长拳含有“太平天国、长安万年”之意,亦可见张炎与太平天国的关系。
   最近,我们发现鸿胜馆门人唐栋巨(陈盛门徒)撰写的鸿胜馆历史中,多次将蔡李佛拳说成是“白毛派”、“白毛技术”,“白毛”可能指的就是太平军(清政府称太平军为“长毛”)。据研究,太平军普遍运用的拳术、器械正是蔡李佛拳术,而且实战效果很好。现在,我们从鸿胜馆传下的拳术、器械套路中,仍可看到许多作为两军对阵时使用的技击术。
   咸丰四年(1854年),佛山爆发了震惊中外的红巾军起义,其领导者是广东天地会首领陈开和粤剧名伶李文茂。参加起义的,除了有手工业工人和农民,数千粤剧艺人。李文茂演二花面角色,精于武技,所率的红船弟子,多为琼花倒馆的武打好手,往往在战斗中起到重要的作用。1855年,起义军进入广西,在浔洲建立“大成国”,坚持到1861年。 
   太平天国革命和红巾军起义虽然被残酷镇压,但佛山武术家并没有停止斗争,1867年,张炎重返佛山复馆,广收门人,并灌输革命思想,使鸿胜馆成为一个以推翻清政府统治为宗旨的进步组织。1905年,孙中山级建同盟会,其成员就包括有鸿胜馆的李苏、钱维方等。辛亥年初,李苏组织了一支鸿胜馆成员为骨干的民军,并在9月分兵两路,歼灭了驻在佛山的清军,光复佛山。
   辛亥革命后,鸿胜馆中的骨干分子继续追求真理。1921年春,佛山成立了理发工会和土木建筑工会,会长分别是鸿胜馆的骨干梁桂华和钱维方。1922年,梁桂华、钱维方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与王寒烬、梁复燃组成中共佛山组,领导佛山工人运动,同年,佛山工联会改为工人代表大会(工代会),钱维方任执行委员会主席,梁桂华、陈雄志、汤锡、陈艺林等鸿胜馆成员都在工代会中担任重要职务,鸿胜馆中的工人绝大部分都加入工代会。当时工代会属下有103个工会,会员共35000余人,在广东工人运动中举足轻重。1924年5月,吴勤以南浦鸿胜社成员为骨干组成的南浦农团军,是中国第一支人民自卫武装,名称由廖仲恺所创。农团军成立当日,廖仲恺亲自到会主持。1925年5月,南海县第四区农民协会在太上庙成立,吴勤任会长。农会成立当日,廖仲恺再次亲临指导,可见佛山农民运动受到国民革命政府的高度重视。 
   1927年1月,国民党第二次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鉴于国民党右派阴谋在会议期间暗杀到会的中共领导和国民党左派领袖,中共广东区委委派钱维方、梁桂华、周侠生等组织特别保护大队,队员大多是鸿胜馆的高手,结果,圆满完成了任务。 
   1926年4月12日,蒋介石发动政变,4月15日,佛山市工代会、南海四区农协会,鸿胜馆同时被查封,佛山一大批革命志士包括相当一部分鸿胜馆的成员被杀害。此后钱维方、梁桂华、吴勤等坚持地下斗争,参与了广州起义,其中梁桂华在广州起义时任工人赤卫队副总指挥,在战斗中负伤被捕,最后英勇就义。 
   1937年,逃亡到香港的钱维方、吴勤回到佛山,主持刚恢复的鸿胜体育会。他们在馆内开设敌大刀教练班,并到市内各学校教授武艺。1938年月10月,佛山沦陷前夕,吴勤结束鸿胜馆馆务,率200多位鸿胜馆成员到南海石肯乡组成抗日游击队。后来,这支队伍取得广州市区游击第二支队番号,发展至数千人,成为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的抗日武装力量。给予日伪国以沉重打击。1942年5月,吴勤被国民党别动军林小亚杀害。 
   日本侵华期间,佛山精武会澜石石头分会的会员参加了乡民自发组织的抗击日寇的战斗,全部壮烈牺牲。
   佛山武术家前仆后继,从旧民主主义革命到抗日斗争近100年,在中国武术发展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佛山武术为中国武术走向世界起到特殊作用 

  由于毗邻港澳,以及政治、经济等因素,佛山武术家很早就走出国门,到海外谋生,特别是在清末至大革命失败,抗日战争初期及新中国成立前夕,都有大批武术家出走香港至到世界各地,客观上对中国武术起到了传播作用。 
   佛山鸿胜馆是中国最早走向世界的武术组织之一。早在咸丰初年,鸿胜馆的创始人张炎就到香港设馆授徒,其弟子陈盛、阮懈、雷灿等在清末也先后在香港设馆。大革命失败后,鸿胜馆被查封,大批武术家被迫流亡海外。抗战期间,钱维方在香港设馆授徒,阮懈的弟子刘彬1939年在美国三藩市创立鸿胜馆。四十年代,汤锡、崔章、江安、龙子祥、陈伦、刘锦东、周庆、马恩、李秋等鸿胜馆三传、四传弟子赴香港发展,成为香港一大拳派。1965年,关文经在新加坡创办鸿胜馆。1976年,陈锦辉在委内瑞拉创办鸿胜馆。1978年,郑才在马来西亚设馆,此外,加拿大、美国、英国、日本、意大利、西班牙、澳大利亚、菲律宾、德国、法国、荷兰、瑞士、比利时、印尼、南非、台湾、澳门、越南等国家和地区也开设了鸿胜馆,传人的踪迹遍布世界各地。崔广源先生的高足陈锦辉在委内瑞拉授徒23年,任该国国防部、警察总部武术总教官,该国总统、国防部长等政要及百万以上军人、警察、平民均学过蔡李佛拳。 
   咏春拳在佛山有悠久的历史,但由于收费较高,往往只有富家弟子才可学,如陈华顺每月要收白银数两,一般学武者很难承担,故只收过16个徒弟,叶问就是其最后的一个徒弟。1949年,叶问到香港设馆,授徒梁相、叶步青、招允、李小龙、骆耀、徐尚田、黄淳梁、何金铭等。六十年代,李小龙赴美国发展,创办“振藩国术馆”逐步成名。1971年,李小龙主演的电影《唐山大兄》,打破了香港开埠以来电影片卖座纪录,以后推出的《精武门》、《龙争虎斗》、《猛龙过江》、《死亡游戏》亦好评如潮,连创佳绩,李小龙获得了很高的荣誉,也推动了中国武术在海外的流传。 
   叶问1972年去世后,其子叶准、叶正继承父业,致力向海外推广永春拳术,叶准先生还获得美国奥委会的嘉奖。
   梁挺1973年起致力抟播咏春拳,创办国际永春总会,至今已在60多个国家设立机构,支部超过400多个家。多个国家的特种部队教练,世界拳王般、欧洲泰拳冠军史提芬奴·厉慈、德国的国际空手道亚军基富·简等均拜到梁挺门下。 
   洪拳在海外的传播,主要是黄飞鸿、林世荣一脉。林世荣随黄飞鸿学艺20年,20年代迁居香港,对洪拳进行了全面的整理,先后刊印《工字伏虎拳》、《虎鹤双形拳》、《铁线拳》等拳谱,在海内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其亲侄林祖自小随叔父学艺,16岁起任林世荣的助教,21岁自立门户,前后授徒50余年,桃李满门,相当一部分人在海外发展,美加、欧洲、东南亚等地也有洪拳的流传。 
   佛山武术在海外称之为kung Fu——“功夫”(这本是佛山和珠江三角洲中部地区对武术的俗称),被认为是一种实用的技击术。数十年来,佛山功夫屡屡在各类国际擂台赛中扬威,因而深受欢迎。现在,佛山功夫已成为在世界上最流行的中国传统武术。 



----
心声泪影女儿香,
燕归何处觅残塘。
红宵夜渡寒江雪,
痴人正是十三郎。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