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totorro()
整理人: commondaisy(2003-02-08 00:55:57), 站内信件
|
说起台湾校园民谣,就不能不提到新格唱片公司。新格的主要功绩有二:创 办“金韵民歌奖”和将民谣商业化。
新格唱片公司成立于1976年,随即在1977年创办“金韵民歌奖”,为台湾民 谣运动的发展提供了温床。
直至1981年停办为止,“金韵奖”一共举办了五届,涌现的校园民谣歌手过 百,其中的佼佼者有第一届冠军歌手陈明韶(代表作《让我们看云去》),第一 届优胜歌手邰肇玫和施碧梧(代表作《如果》),第二届冠军歌手齐豫(代表作 《橄榄树》),第二届优胜歌手王梦麟(代表作《雨中即景》),第二届入选歌 手李建复(代表作《龙的传人》),第三届冠军歌手王海玲(代表作《忘了我是 谁》),第三届优胜歌手施孝荣(代表作《拜访春天》),第四届优胜歌手苏来 (创作代表作《偈》)等等。
除了为民谣歌手提供创作和表现的舞台外,“金韵奖”更带动了校园民谣创 作和传播的热潮,罗大佑(创作代表作《童年》)、李宗盛(木吉他)、叶佳修( 创作代表作《外婆的澎湖湾》)、郑怡(代表作《月琴》)、杨芳仪和徐晓菁( 代表作《听泉》)、马宜中、黄韵玲、张清芳、娃娃、潘越云、张艾嘉、陈淑桦 等等一大批为人熟知的歌手都在这股热潮中登上音乐舞台,而黄大成、包美圣、 王新莲、郑人文、杨耀东、刘蓝溪等我们相对陌生的歌手更是不计其数。这些当 年知名和不知名的民谣歌手,或凭籍“金韵奖”步入歌坛,成为炙手可热的明星, 或走进幕后,成为著名的制作人、导演、媒体投资者。纵观当今台湾乐坛,民谣运 动中产生的一大批有理想有才华的音乐人,组成了现在台湾音乐界的中坚力量。
在七十年代,虽然校园民谣已经开始向人们表现出其清新质朴、朗朗上口的 独特魅力,但还没有成为当时音乐界的主流形式,因此,新格唱片在举办“金韵 奖”,不遗余力的发掘音乐人才的同时,开始了将校园民谣推向市场的商业化进 程,不但出版了多张“金韵奖”纪念专辑,使得许多经典之作得以传世,如《龙 的传人》、《雨中即景》、《如果》等等在上文中提到的歌手的参赛作品,还慧 眼独具地为许多新人出版专辑,使这些歌手得以为人所识,从而在歌坛立足,如 齐豫的首张专辑《橄榄树、李建复的首张专辑《龙的传人》、杨芳仪徐晓菁二重 唱的首张专辑《听泉》、包美圣的首张专辑《包美圣之歌》、王海玲的首张专辑 《偈》、丘丘合唱团(娃娃)的首张专辑《丘丘合唱团》...
1981年“金韵奖”停办后,新格唱片公司也走到了它事业的尽头(由于手头 资料不足,本文无法提供新格唱片公司衰败的原因)。这对刚刚蓬勃发展起来的 台湾校园民谣无疑是一个重大的打击。幸运的是,同年成立的滚石唱片公司接过 了新格手中的接力棒,将新格名下所有唱片的版权和一部分歌手购至旗下,沿着 台湾本土音乐的探索之路继续前进。
台湾校园民谣将出现重大转折,台湾流行音乐的新纪元即将到来。
-- 不良牛
※ 来源:.月光软件站 http://www.moon-soft.com.[FROM: 202.103.160.2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