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地方风情>>闽南风情>>【网友之家】>>〖个人文集〗>>〖名士风流〗>>〖zmsz-宝哥〗>>【时事政论】>>从行路难谈起

主题:从行路难谈起
发信人: zmsz(宝哥)
整理人: zmsz(2005-03-03 17:03:25), 站内信件
   
八山一水一分田的福建。 
无论是古闽越国还是现今称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福建省,“穷”就一直是它的名字。 
百分之八十五的山地丘陵,绵延不绝的西部武夷山脉、杉岭山脉阻隔中原文明;中、北部则有戴云山山脉、天湖山山脉、洞宫山山脉、博平岭山脉、鷲峰山山脉、太姥山山脉等等让人无不仰天长叹:“闽道难,难于上青天”。 

大凡到过福建的外地人。 
其耳边会时不时传来的难于下咽的地瓜话。 
大到闽南话、福州话、客家话、莆田话、小到各市各县甚至隔个山头就有的乡音村语。 
再看看列入世界遗产的永定、南靖的那些土堡(楼),就应该知道自给自足行,老死难往来,虽有千言万语可以夸夸解释其来由。 
其实只要借用上述的一句“行路难”,应该便可以解释的一清二楚的。 

据我所知。 
福建省即使从1997年底的首条同三高速公路泉(州)厦(门)段开始至今经过七年的奋斗,所通的包括2004年年底才开通的京福高速公路(三福段),以及为弥补龙岩老区人民为新中国开创所做出贡献而建造的漳龙高速公路,加起来总长也不过1000多公里。 
这里的造价平均每公里高达4600万元,从而为居全国高速公路造价第一位。 
你们还别不信。看看同三高速公路福(州)宁(德)段那短短140多公里路程,所拥有的特大桥16座(总长度16.6公里)、隧道14个(总长度19.5公里),就知道其建设难度是多么的巨大。 

无怪乎,那些念念不忘叶落归根,满怀爱乡之情心思光宗耀祖的占台湾百分之八十的福建籍的台胞们,一边在祖家涕流满面的省亲捐助,一边却将其大把大把的台币、美金投向苏州、上海、东莞等等,而不是他们的祖地福建。为什么? 
当我从高速路口出来以平均每小时80公里的速度在苏州工业开发区驶往日本富士通公司时,一脸沮丧看到的是平展展用六车道水泥路分割成井字型一望无边成片的工业区时,心想福建无论如何也找不到一块如此广袤的地块。等花了一个多小时到达目的地后,才发现,这条笔直八道的开发区的主路还有很长很长看不到尽头。 

难,行路难。 
也许熟悉福建的你会说,你上述说的不过是福建山区。 
不错,福建沿海地有五口通商之二的福州、厦门;又有万帆竟技有着海上丝绸之路美誉的泉州;还有着丢下一粒米便可长出稻谷的被人称之鱼米之乡的漳州。外商百分之八十以上的投资也都集中这些区域。 
不过随着二十多年的沿海开发,其土地费用,人工费用都大幅提高,原先那种两头在外加工低附加值产业所看中的土地、人工低廉,环保费用几乎不计,取而待之是所谓的无法理喻的本土企业都没搞明白的所谓国民待遇。 
特别是在国家一会儿大力开发西部,一会儿振兴东北导向性政策面前,沿海的优势几乎消失怠尽。 

面对各省对包括土地、税收等等不一的诠释。 
老实巴交的背无靠山的福建人,在国家以前线为由从未进行大规模经济投入,全凭自个刨食的情况下,还得平均每年向朝庭纳贡55亿之巨。 

如此抽脂掏油的,能不穷吗? 

不能,也不应该穷。 
答案是让人非常遗憾的。 

据福建省侨情普查统计结果来看: 
截止到1990年,福建省的海外华侨已达1086 万 人,分 布 在 全 世 界 160 多 个国 家 和 地 区。另台湾省的80%的汉族人是来自福建。在利用外资金额和项目中,有90%以上来自侨港澳台。虽然目前尚无法截止2004年我省在海外的华侨实际数,但从几成空村空镇的沿海来看,估计人数远远超过1990年1086万人。 
从分布地域上看: 
福建的闽南人多在东南亚一带;而福州的长乐人多选择美国、福清人聚落日本;三明市的特别是明溪县人多在东欧一带逛荡。据从美国回来有乡亲们说,生活在那里生活你可以不会说英语、也可以说不清国语,但你一定得会说福州话,因为福建人在美国的比例已远远超过广东人。 

为什么,有钱。 
一个海外打工者以欧洲为例,没有什么技术的一月为二千欧元以内,有技术的如泥水工、机修工之类的每月均在3000欧元以上。一年下来不算加班加点费,收入就达20万至30万人民币足以抵出国所需24万左右的费用,第二年就开始赚取纯利。更别说那有些心计的出国打工者所赚取收入远远不止这些。 
看看是什么支撑福州的房地产开发,从2004年房地产销售情况看。福州本市五区以内居民购买量不及一半,百份之50以上的房产是由本地五区以外人员所购,其中又以所辖八县那些人占绝大多数。而且所购的房产无论是均价还是楼盘都远远比五区人要高的多好的多。 

所以说福建人不穷,要穷只是穷政府。 
政府穷是因为没税源,没税源是因为没工业。没工业是因为没人投。 
为什么没人投? 
路难是其一,地难平是其二,抽脂刮油是其三,其实真正影响海外其本土人投资热情的是观念和乡情。 

春节期间随父母到大伯家谈起家乡事,个个心愤不平。 
说是村镇干部眼光短浅个顾个的。对自己有利的事拚老命争,对村里镇里乡民有利的就不那么热心,到了村委镇办听到是一片麻将声,看到了是门窗紧闭。不少象他们这样想为家乡做点事业的人,兴冲冲来却直愁眉苦脸摇头的回去。 
他们在谈到为什么海外那么多乡亲不愿回乡设厂置业时说道:“XXX回来办厂,好家伙整个村里个个都去攀亲说旧,乡干部要他们捐条路建个学校;村两委要个土方工程修善村容村貌;乡里乡亲的这个要安排个岗位,那个要肥缺项目等等搞得整村乌烟瘴气的,厂没办就把人吓的半死。好不容易有人把厂办下来了,逢年过节乡、村又来了,这个要点赞助,那个来点支持。更别说那些政府部门这检那查穷折腾的,没两年XXX就跑了,跑到外省去开厂了,这下乡亲们都甘愿了。” 

还别笑,看看福建省一个有着中国尤太人之称;全国各地以老军医起家;垄断东北大豆市场和和在各地钢材市场占有一席之地的莆田人,除了那个叫雪津啤酒之外还有几家象样的企业?没有。 
为什么莆田过年期间所有的宾馆都不够住?因为都被那些从全国各地回乡的阿哨抢光了,而且是越高档的越难住上。难道他们没地方住吗?不是。家里早就由他们出资盖城了一幢幢洋房别院,甭说住他了就是住他一个班也足足有条。因为他们身边都带着由异域风情美不胜收的“阿藏”(二奶)们,带回家不便,自然只能住在宾馆酒店里。仅此一斑就足已见识该地区人的富裕程度。 

可他们宁死也抱着外头赚钱回乡花,这帮尤太人无论如何也不会在家乡置厂办业。看看乱七八糟的莆田市政,谁也想象不到莆田人的真正的富裕实情。 
为什么?黑! 
由于工作缘故我常到莆田市那个在唐朝出个梅姬的仙游县,一家企业的老总是这样告诉我的:“XX啊,这厂你觉得能活吗?光产品质量这口市里某部门,就有标准化处,计量处,质量监督处,质量管理处,产品检验检验所,计量测试所以及所符的标准化协会,计量协会,质量协会等等,配个县里的共有十三四张嘴,每个口都张着嘴,一张嘴丢个少少钱,也要得十多万,这只是一个部门啊!你说还有税务,工商,环保,防疫,你算算,我忙的过来吗?伺候的了吗?要知道一张嘴没伺候好,你就别想有日子过!别处有这样的吗?没有吧?!” 

福建各级领导一谈到经济一讲到如何建设海峡西岸,矛头便会个个直指道路交通建设。诚然,八山一水一分田的福建的确路难行,不过上述这一切如果一味怪责于行路难,好象很难胡弄的过去。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