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qiang-1973(纤纤蝶)
整理人: zmsz(2005-03-03 17:03:50), 站内信件
|
也不知是在冰天雪地中脱了外套着了凉,还是与雪共舞耗尽了力,年初二竟咳出了血,所幸只是一点点,又没有发高烧,吃了冰糖炖雪梨,总算是止住了。
年初三还得起大早,伺侯好大小酒穿戴妥当,怀抱着小小酒在8点以前整装带发,领着11支演艺游椋涣敬蟀褪吭厝耍硪涣净醭底暗谰摺⒌乒狻⒁粝欤桓业÷纳狭寺贰?
车中污浊的暖空气晕4我了,小小酒竟然没有哭闹(这点倒和她小哥哥相象,小酒对车子也是一点都不感冒),可能将车子当摇篮了,睡得甚香,我用脑袋顶着车窗破璃咬着嘴唇,勉强坚持了3个多小时,总算是平安无吐的到了老家,外公外婆,我亲娘啊亲娘舅什么的都齐约约站在村口迎我们,车子在停在村外,因为雪地泥泞,车子根本开不进村,五十多人的一支队伍就这么挎着提着拎着抬着什物的浩浩荡荡的走进村,演员们直抱怨,路难行,扭了脚,脏了鞋。我也只好赔着笑脸打个哈哈:“穷山恶水,多多包容”!
演员用半个小时喝喝茶吱嗑瓜子,已调整好状态,两专职人员领着帮忙的乡亲,也将舞台拾到的差不离了,算不上排练,简单的走走台步,找找感觉。舅舅便来招呼大家午餐。瞧在纤纤蝶外公80大寿的份上,艺人们没有闹酒,以工作餐的速度吃完了饭(嘻,我估计是饭菜不合胃口)。
瞧瞧天色看看表,离天黑演出时间尚早,便先兑现了许下的诺言,领着演员们去逛逛我们的小城,小城虽不大故事可不少,景点更是一个接一个,名人故居多多多……周总理故居、周总理纪念馆、文通塔、韩信的跨下桥、漂母池、钩鱼台、《西游记》作者吴承恩的故居,抗金女英雄梁红玉、大英雄关天培等等等等等等等……还好是一队黄包车拉着这一票人,不然这双脚一路走下来,晚上还有谁撑得上台。问问游后感,都不好意思说实话,尽拣好话话了。其实我也知道家乡正在一日一日的被市场经济所吞食,失去了她原有的韵味。可是狗不嫌家贫,儿不说母丑,在我眼中,她永远都是独一无二的,任何地方都取代不了她在我心中的地位。只是这几位先人应该护佐一下这一方土地,也该出现些当代的人物,是吧?
18:00以后庆寿的客人陆续来到,随着烟花爆竹声声中,锣鼓响了起来,第一个节目舞龙舞狮《双狮拜寿》开演,在你来我往的酒杯对对撞中,我不知道能有几个安下心来听越剧《五女拜寿》,只可惜了精心准备的苏州评弹、黄梅戏这些传统剧目,原以为会大受欢迎的,除了老妈奶奶级的专注,结果反响平平!唉,真应了那句丑话,无论多大年纪的男人,都喜欢18岁的女孩,青春舞引来口哨声此起彼伏,就连点了《皮影戏》的外公也是笑露出假牙来:)折腾了3、4小时后,在家乡剧种《淮剧》中闹完了。
恨铁不成钢,虽然事先关照舅舅他们请客人和好热闹的乡邻好好地欣赏演出。但远远不能比在五星级大酒店中的客人素质。我明白艺人多少有点不愉,觉得观众有点不够礼貌不尊重他们在冰冷气侯中的奉献(要知道那是零下6℃),虽然给了我薄面不曾说什么,可面子上多少都有些挂不住。
但也是这些乡里乡亲感动温暖了他们,在散了场演员们要进城在二舅舅供职的宾馆休息时,乡里的小路是没有路灯的,那一段到村口的泥泞路,结了冰更是难走,高一脚低一脚的瞎灯黑火的,演员都有点怵。舅舅找到的一二个矿灯手电筒,能管多大的用。但是,那条小路的每家每户的都敞着门开着厅灯院灯,灯火照亮了的不仅是路面,也温暖了演员的心,他们上了车仍在不停的道谢,直说乡风纯朴乡风纯朴。
----
我思想,故我是蝴蝶
万年后小花的呼唤
透过无梦无醒的云雾
来震撼我斑斓的彩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