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地方风情>>闽南风情>>【网友之家】>>〖个人文集〗>>〖名士风流〗>>〖zmsz-宝哥〗>>【时事政论】>>湛庐

主题:湛庐
发信人: zmsz(宝哥)
整理人: zmsz(2005-03-03 17:02:54), 站内信件
  
如果你是冷兵器时代的爱好者.  
如果你对中国历史尚有一丝了解.  
如果你是古龙,金庸拥戴者.  
或许你什么都不是.  

但,我相信.  
有人只要一看到"湛庐"两字,就知道是什么意思了.  

剑!  
是的.是剑!  

湛庐剑号称天下第一剑.   
在中国古代五大名剑:湛庐,巨阙,胜邪,鱼肠,纯钩之中,位居剑首.  
此说是依<东周列国志>记载:"湛庐乃五金之英,太阳之精,出之有神,服之有威".所断定的.而非我信口雌黄.  
更据有关史实:湛庐自锻铸成剑以后.先后为越王,吴王,楚王,秦王等帝王拥有过,而被后人视为镇国之宝.  
杜甫更是有词为证:"朝士兼戎服,君王按湛庐".  

http://img22.photo.163.com/zmsz/3772197/111126229.jpg 
湛庐剑-- 
出处于我省闽北地区(即现今南平市松溪县)的湛庐山. 
是距今二千六百多年前,剑匠欧冶子奉越王之命,在此用耗费三年多的时间铸锻而得此剑.应该没多少人知道吧?  
如果说这扬名全球的<湛卢>宝剑的注册商标为一个姓范的松溪人所有,更没知道,或者说根本就没人敢相信. 

不过,这却是事实. 
就在前天,我慕名特地从顺昌县驱车3.5个小时来到松溪县. 
经朋友介绍认识了这个松溪县湛卢宝剑厂也是商标所有者范厂长.这位湛卢宝剑商标持有者年纪并不大.约在四十左右岁. 
口才彼佳.交淡中他告诉我:"上史纪八十年代初,中央电视台曾报在河南某地出土一把后经证实的,正是传说中距今有二千六百多年历史的湛庐宝剑". 
后来他的岳父,一位彼有经验冶炼打铁师傅.就开始按民间中流传的传统工艺加以锻造,终于掌握了古人淬火的独特技艺.及要经过有一定温度控制的48道淬火锻打.终于成功铸出失传二千六百多年的湛庐宝剑. 
据说只要有一道工序不到位.剑身不是太刚易折,就是剑锋无力. 
他还拿出一份1986年6月14日出版<福建日报>,以"当年欧冶子铸剑地,如今湛庐剑现问世"为题的报导,以及包括厚厚钉成册的<人民日报>,<文汇报>等二十多种的转载此新闻的报刊捧给我看. 

不过,这事并没能引起当地政府及百姓的注意. 
过了两年,他毅然以<湛卢>申办注册宝剑生产厂.并告诉我.松溪县共有三家正规的<湛卢>宝剑生产厂,之所以让他们使用注册的商标,是因为另二家是他的岳父及其族亲.不好意思不让他们所用. 
当私下问及带我来的朋友:"政府怎么没把<湛卢>宝剑的商标做为松溪县人民共有财产"而加以发扬光大,就象安溪县人民政府将铁观音以地方誉名加以保护时.朋友笑的告诉我:"他们那里懂得这些啊". 

的确. 
位于闽北山区归南平市管辖的松溪县很边. 
边到离浙江省最贫困广元县只有24公里.而到福州却要盘山绕路,即使有了高速公路还要六个小时左右才能抵达. 
这里很穷.虽没戴上贫困县的帽子(听说是当时的县政府怕这名不好听),每年的财政收入也只在6000万左右.全县除了种殖烟叶,水稻之处几乎没有什么工业. 
这里人烟稀少.总共13万人口分布在包括湛卢山在内的大大小小山沃里.即便是县城也包括外来打工人员统在内的4万人左右. 

出门后.朋友很无奈的告诉我: 
松溪很落后,特别是想法特别落后. 
你们看看临近的淅江温州,产品还没出来就打广告.有了订单大家分着做.所以整村,整乡,整县都有一个拳头产品.而成为一个产业链. 
可这事在松溪却不行.比如说生产<湛卢>宝剑吧,订单多了做不了.想自己扩大吗,又没钱. 
你别问我什么不下给别人做,要知道你就是接到大单分派给别人做.做人也不做.因为别人要看你笑话.看你做不了而违约罚款了.他们才高兴. 


不过,我却没这么想. 
如果<湛卢>宝剑真象浙江出的<青龙>宝剑那样大工业成批泛滥的话. 
那我肯定不会大老远特地拐过来"请"的.幸好幸好.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