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navi(ivan)
整理人: navi(2001-02-12 15:06:46), 站内信件
|
法国的咖啡文化
五、
可见,法国咖啡文化源远流长,绝非吃喝消遣般简单。 本世纪以来,咖啡馆往往成了社会活动中心,成了知识分子辩论问题的俱乐部,以至成了法国社会和文化的一种典型的标志。几乎没有哪个法国艺术家不和咖啡馆发生关系,作家如此,音乐家、画家也如此。19世纪的印象派画家们就在咖啡馆一方面给人画人像维生,另一方面在这里与志同道合之士漫谈,探索艺术风格、主题、技巧和新方法。而不同的咖啡馆可以形成不同的文化圈子,产生不同的艺术流派。作曲家夏布里埃曾经每晚都与诗人魏尔兰、画家莫奈一起泡咖啡馆,艺术思想互相影响,作品自然与潮流相呼应,反映出 19世纪末巴黎的精神面貌。而画家凡·高曾住在法国一家咖啡馆的阁楼,他的画作就有一幅《夜晚的咖啡馆》。他对那咖啡馆很有感情,生前曾在信上写道:"我希望将来有一天在这咖啡馆举办一次我的个人画展。" 直到今天,巴黎仍有不少咖啡馆洋溢着浓厚的文化气息。如在巴士底广场附近的"灯塔咖啡馆",就常有文人骚客济济一堂,谈论的还多是挺严肃的哲学论题。主事者是从巴黎政治学院来的哲学博士,而参与者也多自认为是"哲学家",还真能体现法国人能侃的一面。尽管扯得可能离现实生活千里远,但热衷此道者还真多,有戴着珍珠项链的淑女,也有刚从菜市场过来的主妇;有西装笔挺的律师,也有居无定所的流浪汉。这个咖啡店陈设古旧而普通,前来者无非是寻求--种精神食粮,喝咖啡倒是次要了。这里浓浓的文化气息就像从那咖啡杯里飘散出的香雾,嗅得到,还伸手可及,而聚会所形成的清风尚近年不仅影响着巴黎,还带动斯特拉茨堡和图卢兹等地。据说这种潮流的复兴在于试图 找回社区共同生活的意识和怀念传统的哲学文化。已经习惯了富裕和现代生活的人们,开始重新反思失落的许多人生价值,重品味、讲享受、追求自然和休闲的风气渐成趋势,而怀旧的浪潮亦盛行于西欧社会。过去那些咖啡馆常客的儿孙辈们,又一个个自觉不自觉地进到那按照传统风貌修复的老字号咖啡馆里。
六、
大量的咖啡馆分布在大街小巷的角落,较为平民化,还兼着酒馆和小餐店的功能。这里不分等级成份,也无论清高与世俗,来上一杯可以闲坐半天,或谈天说地,或读书看报。而亲朋戚友、同事同学也愿意泡在这儿聚会谈心;搞艺术做学问的常几个人凑一块儿争论;若独自一人在自说自话也没有旁人感到奇怪。大家都在享受着悠闲,没有人认为这 是在挥霍时间,而很多人愿意相信:那些深邃的哲思、智慧的火光,往往就是在这种环境中诞生。这是一方独特的小天地,进这里可以吸拉着您的粗布鞋,可以带上您的宠物狗, 可以吞云吐雾抽香烟,当然还可以敞着西装不系领带。反正您就自便吧,这里的特点就是随意、活跃、无拘束,很符合法国人的性格。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咖啡座上的小圆桌一般都挺小,两人对坐着常常膝盖碰膝盖,要是情侣,正好托腮帮子眉来眼去,气息互传,更显亲密融洽。即使不是情侣,也让双方大大拉近了距离,有什么话不好说? 咖啡的原产地并个是法国,咖啡立是在1657年才首次传入法国。然而咖啡文化却由法兰西民族带到这个近乎脱俗的境界,成了一种精神象征。确实,我们在巴黎等地看到的每一个夜晚,即使到了夜深,地铁里的乘客已是冷冷清清三两个,街上别的店铺早已关门,可是那些星罗棋布的咖啡馆里还是灯火通明、高朋满座。法国人无论日夜,总在没完没了地、海阔天空地演绎着其独有的咖啡文化。
七、
巴黎作为世界艺术中心,在二次大战前达到了空前的繁荣。像毕加索、斯泰因、海明威、乔伊斯等等都曾在巴黎生活多年,有的甚至客死巴黎。即使在战后,巴黎也是世界各地的作家艺术家的梦幻之地,像拉美的著名作家马尔克斯、聂鲁达等等都到过巴黎。拉美魔现实主义文学也打上了巴黎艺术的印记。巴黎的咖啡馆就是这些作家艺术家当年最常光顾的地方。毕加索当年从西班牙到巴黎时,穷困潦倒,就在他花光了身上最后一个法郎时,一个善良的咖啡馆老板收留了他,作为回报,毕加索把他信手涂鸦的画作都交给了咖啡馆老板,好心的老板将这些当时谁也看不上的画一一保存下来。几年之后这位咖啡馆老板因此而财运亨通。
巴黎的咖啡馆是最有人情味的地方,那些穷困的艺术家在这里买上一杯咖啡,就可以从白天坐到深夜,这里既温暖又安全,还可以写作画画。巴黎的咖啡馆是仁慈而宽容的,它从来不会因为你只喝一杯咖啡就催你早早离开,只要你愿意,凭着一杯咖啡,你可以一直呆下去,这一传统一直沿袭至今。
今天的巴黎仍然到处都是这样的咖啡馆,林立在街边,随处可见。临街的窗户是透明的,你可以坐在里面一边品咖啡一边看着街上的行人或街景。咖啡馆外通常露天放置了一些桌椅,客人可以一边喝咖啡一边沐浴温暖的阳光。咖啡馆里的椅子通常是木制的或者藤编的,十分普通;圆桌也并不大,比一只大号的脸盆大不了许多;但来这里喝咖啡的人并不需要太多的地方,他们要的只是一份闲适。
咖啡馆的建筑通常有一半建在人行道上,外表的颜色通常也是咖啡色的,用英语或者法语写着咖啡二字,远远地便一目了然。今天的咖啡馆仍和二战前一样,既不过分热闹,也不过分冷寂,在这里,你一边品着咖啡,一边可以想象当年毕加索和海明威的生活。
---- 风回小院庭芜绿,柳眼春相续。
凭阑半日独无言,
依旧竹声新月似当年。
笙歌未散尊前在,池面冰初解。
烛明香暗画楼深,
满鬓清霜残雪思难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