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honda_ccb(往事如风)
整理人: honda_ccb(2004-12-24 23:29:40), 站内信件
|
2004年12月对韩国现代-起亚汽车公司来说,具有特别的意义,韩国历史最悠久的汽车制造企业起亚汽车成立于1944年的12月,今年正好距其成立60周年,而现代汽车成立于1967年的12月,今年也是现代汽车的37周年庆。当然自从现代和起亚合并成为现代-起亚集团以后,现代多少对起亚比自己的历史更长总有些不大舒服,但是,两者与另
一家韩国三大汽车企业,现在被通用收购的大宇一样,各自开始生产汽车都开始于上世纪60年代,回顾一下近邻韩国汽车产业的发展历史,对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也许有着不少借鉴意义。
去过韩国的人都知道,在韩国主要城市的大街上,找一辆非本国品牌汽车真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尽管在首都汉城的商业区你能同样发现奔驰、宝马、VOLVO等世界一流品牌的汽车销售展示厅,但是在马路上能看到的进口车绝对是寥若晨星。而普通韩国民众开的车以我们的眼光来看,也大多数超越了经济型轿车的概念,而以B级甚至C级车为主,MPV和SUV也很受欢迎。我们在不得不钦佩韩国消费者爱国心在汽车消费行为表露无疑的同时,也对韩国汽车产业的发展历史产生了好奇,同样在中国,我们造车的历史甚至比他们还要早上十来年,如五十年代我们就生产出了解放卡车与东风牌轿车,而为什么在近40年的今天,韩国汽车在代表世界主流市场的欧洲和北美都能大量出口,同时自主研发能力蒸蒸日上,产品品质远非昔日吴下阿蒙;而我们却依然满足于引进与6+3汽车巨头合资以后带来的新车型的巨大利益,自主研发能力少的可怜,产品品质依然不能让国人信赖,在核心技术方面更一无所长,更惶论代表未来汽车产业发展方向的绿色清洁能源、低耗能低排放、新材料等一系列新技术了。
七十年代初期,韩国政府开始实行“汽车国产化”政策,就已经将汽车和钢铁、造船等并列为国家支柱产业重点发展。自现代引进三菱发动机、底盘和传动技术开始,起亚也与日产技术合作,大宇则在1972年与美国通用开始合资为标志,几大汽车公司开始了技术引进的道路,这一起点的模式与我们是一模一样的,只不过我们比他们晚了约十年。但实际上,最初韩国汽车产业发展过程也是跨国公司淘汰车型的本地化生产和销售的过程,但此时,韩国政府为保护本国幼稚的产业,则对进口汽车实行一系列以高关税为主的进口壁垒,使同时期本国几大汽车公司能安心消化核心技术,提升自身研发、生产与管理能力。而一待国产化的基本实现,政府即开始力推“出口导向”战略,韩国汽车迅速成为全球汽车贸易中的重要出口国,而进入九十年代中后期,韩国汽车业在西欧、北美、东欧、中亚和大洋洲纷纷建立生产基地,实现了海外生产体系与全球化的营销网络,虽然遭受了九十年代末期的亚洲金融风暴的洗礼,在韩国政府的主导下,使几大汽车公司进行了合并与整合,但韩国汽车产业近两年核心竞争力依然在显著上升。至2003年,韩国年产汽车318万辆,成为全球第七大汽车生产国,而中国虽然在总产量在2002年就超越了韩国,但是韩国汽车产量中的近60%全部是出口,而且几乎占据了全球第一大汽车市场美国进口车市场份额的25%。而在新近美国几大本土权威机构的评比中,现代-起亚的几款代表产品纷纷战胜了老对手日本丰田和本田的主力产品,在品质上得分取得了第一的成绩,这也逐渐彰显了韩国汽车工业中硕果仅存的现代-起亚集团未来冲击全球第五的实力。而另一家大宇虽然被通用收购,但在小型车的开发经验与实力上有目共睹,几款产品均成为未来通用旗下雪佛兰品牌重塑辉煌的主力军。
纵观韩国汽车产业的发展史,几点启示值得我们深思:
一是政府始终在汽车产业的发展过程中扮演了重要的策略、扶持和主导角色,使整体产业的发展始终与世界汽车行业的前进趋势相一致,从利用汽车国产化学习外国先进经验与核心技术,到出口导向战略让本国汽车企业到海外参与竞争,从而完善自身的技术实力,以及一直实行的进口壁垒对本国汽车市场的保护,让本国汽车企业利用本国市场完成了资本积累等,无不体现了韩国政府在其中的重要作用;
二是韩国本国汽车企业积极发展自身技术能力与打造自主品牌的进取精神,是韩国汽车品牌能迅速进入全球汽车主流市场,并保持相当的核心竞争力的关键。韩国汽车虽然也许在欧美并不是品质一流汽车的代名词,但是外型的时尚、丰富的配置与合理的价格使产品竞争力很强,加上比别人长得多的保修时间与售后服务体系的完善,使韩国车在各地消费者心目中的信赖感逐步增强;
三是集团化、集约化的重点经营,抓大放小,随着大宇、双龙和三星纷纷被通用、戴克和雷诺收购,既利用跨国公司实现了对效益不好的企业的购并与重组,不使本国产业动荡过大,同时形成了以现代-起亚为主,具有全球竞争能力的跨国汽车集团,现代和起亚在管理与技术上的互补性,以及合并整合后在车型、发动机、底盘等共用平台的延展上可以互相借势,更使竞争力显著增强,无疑将成为韩国汽车产业中的领军企业。
当然,在汽车消费的舆论引导上,韩国也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当然本国的国民素质与国民性也是其中重要因素,再此不一一赘述。
那么,探究韩国汽车发展历史,对我们的意义何在?诚然,中国现实环境与韩国还是有着很大的不同,但是八十年代至今的国内汽车产业发展上,我们并没有好好把握机遇,也没有清晰的可具体执行的产业长远发展战略,更没有利用与跨国汽车公司合资的机会好好发展自身的自主开发能力,汽车行业自主品牌弱小、企业散乱差的局面延续至今,不能不令人扼腕。但是,时不我待,距离WTO的最后期限已经越来越近,中国汽车产业必须要以超常规的发展模式才能走出一条中国道路来,政府应该再度发挥其主导力量,而企业也应该承担其振兴中国汽车工业的责任。否则,未来的中国汽车工业就有可能象过去我们的民用航空制造业一样,在貌似甜蜜的合资道路上最后完全迷失了自己。幸而,已经有企业深深意识到了这个问题,象上汽已经利用一系列的海外资产运作,如收购韩国双龙和英国罗孚,已经跨出了实质性的一步,虽然未来整合被购并方的技术与生产能力还是一个重要的课题,但这种跳跃性的思路也许就是中国汽车工业未来走向世界之希望所在。
----
你的IP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