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影视沙龙>>● 世界电影>>印度热的下一个梦幻工业──电影

主题:印度热的下一个梦幻工业──电影
发信人: fasterhigher(千里驴)
整理人: marco_0708(2004-12-18 11:11:30), 站内信件
印度热的下一个梦幻工业──电影


孟买有一个宝莱坞(Bollywood)

印度的软件产业逐渐抬头,正如世界信息重镇硅谷边的加州一样,丰富的
科技增加了好莱坞的风华,印度的电影工业也在软件的发达襄助下,构筑
另一个新梦幻工业的可能性。

文◎黄兆平.张茂柏.林惠君.张皓安 [email protected] 

「印度人的生活如果没有电影,会黯然失色。」引导特派小组参观Filmcity
影城的马哈塔影艺公司(Maharashtra Film, Stage & Cultural Dev. 
Corpn. Ltd)公关萨尼(Omveer S. Saini)说。

这座片厂位于孟买市郊,一片起伏平缓,林木葱郁的山丘,面积五百英亩
,由马哈塔(Maharashtra)省政府设置,有四十个外景场地,十八座有空
调的摄影棚,总面积二十万平方英尺。任何制片商只要花少许租金,便可
借用此地的寺庙,村镇,教堂或法院拍摄影片。

电影产量位居世界之冠

「印度电影融合了歌舞,戏剧与信息,满足民众的幻想,是一般人最喜爱
的娱乐。」萨尼说。

路过一个现代化的外景区,一个摄影小组正在拍摄一位穿白色铠甲,身材
魁梧的机车骑士,萨尼说:「这是印度版的机器战警。在此地电视非常叫
座。」接着他指着一个小池塘说:「这是人工湖泊,曾经有导演用来拍摄
海战。」几个村童正在池边戏水,实在让人难以想象,在这里拍摄海战,
会是何种效果。

但是对印度观众,这显然不是问题,他们热爱电影,促成这个国家蓬勃的
电影工业。印度不仅是亚洲第一部电影的发源地,同时也是世界电影产量
最多的国家,每年发行八百多部剧情片,远逾美国好莱坞。而孟买则是印
度影坛的首府。它去年生产了两百六十七部剧情片,占全国剧情片八百七
十七部的三十%,居印度各地之冠。

跨越阶级贫富风靡全国

这种优势,除了孟买是国际商埠之外,还有历史原因。印度人首次看到的
电影是一八九六年,在孟买一家旅馆放映的六部无声短片。印度自制的第
一部剧情片,Raja Harishchandra,一九一三年在孟买首映。一九三一年
头一部有声的印度影片Alam Ara在孟买诞生,电影从此进入印度民众的生
活,成为举国的嗜好。而孟买也就自然而然成为印度影业的首府,在国际
间继好莱坞(Hollywood)之后,博得宝莱坞(Bollywood)的雅号。

如今在印度各地的城市,搭乘马达三轮车,只要告诉司机距离你目的地最
近的电影院,便万无一失。当你的三轮车在大街小巷穿梭时,你免不了会
看到四处林立,彩色鲜艳的电影广告,而且你一定躲不开在市场、公车与
公共场所大声播放的热门电影配乐。电影跨越了阶级与贫富,风靡了整个
国家。

沿袭传统观念感动观众

印度电影多半含有强烈道德意味,刻意描绘穷人的善良,对家族的忠诚,
对宗教的虔敬以及女子的贞节。为了使这些平凡的教训产生娱乐效果,剧
情有时十分牵强。

在制片人Manmohan Desai执导的名片「Amar」、「Akbar」、「Anthony」
中,三个兄弟从小离散,由三个分别信奉印度三大宗教,回教,印度教与
天主教的家庭收养,长成之后又因缘巧合一同对抗黑帮,因此受伤,亟需
输血,但是他们的血型奇特,只有一名老妇的血型符合,当她躺在医院的
床上输血给这三名青年时,他们才蓦然发现他们是亲兄弟,而捐血给他们
的是他们自小失散的母亲,影片结束时这位母亲的影像逐渐被印度祖国取
代。

除了夸张的情节,印度电影还沿袭传统戏曲的观念,认为要感动观众,必
须包罗人生九种基本情绪,由荒诞不经的笑闹到摧肝裂胆的悲苦,其中穿
插不可或缺的歌舞,因此多数影片长达两个半小时,剧情有主线,有支线
,故事不止一个,而是好几个。

「新潮流」国际大放异彩

悖离现实的剧情,深得教育程度不高,笃信宗教民众的喜好。但是也招致
许多批评,认为它谄世媚俗,维护社会的既有体制,让贫苦的芸芸众生,
安于现状。不满这种趋势的心理,导致印度影坛「新潮流」导演的崛起。
他们并没有一致的理念,唯一共同之处是用电影反映人生,探索严肃的社
会问题,作品中有强烈的感情,不少在国际影展中大放异彩。

Satyajit Ray是这类导演中的先驱,他的作品「Apu Trilogy」用三部电
影,描绘一名男孩在现代印度长大成人的历程,公认是印度电影的经典。

另一位翘楚是女导演Meera Nair,她的第一部影片「Salaam Bombay」,
叙述孟买街头流浪孩童,便在坎城影展赢得金镜奖(Golden Camera)。

不过阳春白雪,究竟难敌下里巴人,新潮流的影片至今不如商业电影叫座
,在印度每天走进电影院的三百五十万观众中,它能吸引的仍旧只是少数
。因此艺术电影与商业电影,就像印度无处不在的贫民与富翁,在疑忌不
安中勉强相处,一方羡慕另一方的卖座纪录,另一方则嫉妒这一方享有的
国际声望。

尽管市场广大,印度影片,能够收支平衡的却祇有二十五%,造成轰动的
只有五%。而且集中于四种语言。最多的是印度语,通常以孟买为中心,
其次是由海得拉巴(Hyderabad)发行的Telegu语,清奈(Chennai)发行的泰
米尔语(Tamil),以及Trivandrum 发行的Malayalam语。

因语言障碍外语片市场小

像好莱坞一样,著名演员是票房的保证,制片家通常要罗致巨星才能获得
银行的贷款,因此名星的声价不凡,片酬可达制片费用的四十%,男影星
Shashi Kapoor在生涯的高峰,曾经同时签约主演一百四十部影片,轧片
风气盛行的结果,两年拍完一部戏算是正常,四年才杀青的也不少。

印度影片有不少抄袭好莱坞的制作,但是外国电影,在印度的市场很小,
主要是语文的障碍,近来采用印度语配音的外国影片颇有斩获,第一部尝
试这种方式的侏罗纪公园在两星期之内,创下五十万美元的票房,相形之
下黛咪摩尔(Demi Moore)主演的「桃色交易(Indecent Proposal)」,因
为使用英语,放映一年,只卖了十六万美元。

同一理由,印度电影,虽然也在中东,东非,北非,加勒比海以及海外印
度社区播映,它的外销市场微不足道。

周边产品带来丰厚利益

配乐原本是电影的副产品,但是最近播放电影插曲的电视节目兴起,带动
了印度的音乐带市场,流行的电影主题曲卡带,销售额可以达到数百万卢
比。电影作曲家成为影艺圈内炙手可热的人物,根据《今日印度》周刊
(India Today)的报导,他们的报酬,五年以来涨了十倍。

在Filmcity的最后一站,是一个疾风吹扫的山头,可以眺望远处的群山与
一泓碧水,景色优美,萨尼说,这个山头配合水面,稍加布置即可充当日
内瓦,多伦多或是任何著名的国际都会的外景。

夕照下的湖水,烟波缥缈,使远在湖另一边的城市,看来像是海市蜃楼。
印度导演就是用这样简单的背景,制造幻象般的影象,满足观众的遐想,
对他们不禁满怀敬意,九十年历史,两万七千多部剧情片,印度电影为这
个民族提供的不只是娱乐,而是心灵的慰藉与精神的升华,而当印度的软
体产业逐渐抬头,正如世界信息重镇硅谷边的加州一样,丰富的科技增加
了好莱坞的风华,印度的电影工业也在软件的发达襄助下,正在帮印度构
筑另一个新梦幻工业的可能性。

编按:进入二十一世纪,印度崛起一直深受到世人嘱目,部分印度人的聪
明才智,让印度成了信息工业的软件世界工厂,在「知识经济」领域中,
占有重要席次,十月中旬,中央社商情部特别派出黄兆平、张茂柏、林惠
君、张皓安四人组成印度采访小组,他们实地深入印度后,发现了印度的
创意产业又有了新苗,软件业发达的印度,正要跨入电影工业这一个新领
域。为了让更多的国人更理解印度,从中找启示,寻机会,中央社商情部
特别投稿本报,深刻描写印度的下一个值得关注的梦幻产业。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