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yong1015(色猪)
整理人: marco_0708(2004-12-16 15:22:28), 站内信件
|
你作梦吗?
电影里走投无路的上校军官本·马可是这样问他曾经一起作战的同伴和自己。梦中惊魂应该是这个电影的钥匙,但主人公在星条旗环绕的狂热场景里挣扎于现实与梦魇之间的时候,影片不仅没有如同惯常的批判性电影带给人强烈而清醒的疏离感,反而让我这样的观众也身不由己地陷入半梦半醒之间。
重复相同的噩梦
美国陆军少校马可夜夜重复着相同的噩梦:梦里面他回到了十几年前在科威特沙漠执行任务的夜晚,诡异恐怖的幻像根本无法与他记忆中的真实相吻合。1992年贫瘠的沙漠腹地上的那个夜晚之后,当时还是马可的下属军官的雷蒙德因为英勇地拯救了整个分队的大多数士兵,而被军方授予代表最高荣誉的勋章。
斗转星移,时间到了现在,马可上校由于和当晚幸存的一位士兵的重逢,更加深了他对于梦魇和真实的困惑;而战斗英雄雷蒙德则成为了当时的副总统候选人,在背后支持他的是雷蒙德强悍而野心勃勃的母亲参议员艾莉诺,母子俩人携手试图在政坛呼风唤雨。纠缠不去的噩梦和渐渐显露的线索,使得马可一步步地接近雷蒙德,然而他并不知道,他的行为不仅会揭开一个惊天的政治阴谋,同时也威胁了其他人的利益。
压迫性的窒息感
电影所以会让人半梦半醒的重要原因,是由于编导时刻在提醒着,这是一个无比真实、无法复制的美国。开场的一段美国流行音乐,挤满了银幕的玩牌的美国大兵,就透露出极端美国化的信息。此后时空转向十二年后的当今,正是选举浪潮涌动的时候,极度狂热中的现实社会看来像扭曲而不真实的梦境,而夜里重复的梦却充斥了更多的冷酷、恐慌、不安,是否最真实的罪恶就在那些交错紊乱的影像背后?
马可一路探究事实的真相,接近电影的尾声时,当梦和真实重合的那一刻,却正好是恐惧达到最大化的时候。当人们在梦境和现实中都无法得到双重的解脱,而只能面对人性中最丑恶的一面:极端的暴力和良知的沦丧。
如果说[沉默的羔羊]中导演是在用吃人博士优雅而残忍的暴力来解剖社会,那么[谍网迷魂]就是将美国民众周围的政治环境赤裸裸地呈现在电影当中,而且一切都在被加倍放大:充塞着银幕的近距离人物脸部特写,强烈的白光,紊乱痉挛的梦境,选举时巨大的电视荧屏,喧嚣而狂热的选举会场,那些海洋般的星条旗提醒着这个国家引以为豪的自由民主观念。
除了影片中人物们恐怖的梦境,其余的场景可以说在美国早就被民众习以为常,然而由于导演有意的特殊处理(导演长期的摄影搭档此次表现极为优秀),成功地让我们陷入了一种无法摆脱的压迫性的窒息感,而那种山雨欲来的潜在紧张感一直挥之不去。
本土导演更老辣
在电影中猜测真相并非一个好玩的游戏,紧张和不舒服的感觉始终如影随形。虽然电影的形式大相径庭,然而当结果显露出来的时候,如果细细思量,会发现本片的故事核心与[华氏911]的某些观点不谋而合,似乎反映出现时美国的不少电影人对于反恐走向极端后到达另一种方向的忧虑。
这就是肆意的践踏人权,为了达到目的不择手段而体现出的政治最阴暗面,同时也是人性的最阴暗面。好莱坞虽然制造了数不清的商业电影,然而电影人对于政治题材的关注从来没有停止过,不少导演在表现美国社会症结方面比大多数美国境外的导演老辣得多。虽然电影的情节依托和环境设置无一不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但影片的主题无疑具有一定的永恒性。
和[华氏911]纯粹的政治性不同,乔纳森·戴米对于现实政治的关注显然凌驾在人性剖析之上,然而拨开当前政治的迷雾,电影仍然把最终的缘由指向人性的深处。
当年那个参议员母亲亲吻儿子的镜头,在如今看来早已不具有石破天惊的力量,但梅丽尔·斯特里普饰演的艾莉诺在这一场戏中表现出来的人无休止的欲望,效果依然异常惊人。
当她微侧的脸上充盈了激动、感慨、狂热、迷恋,面对儿子天使般绽露的笑容(实际上是丧失良知后的顺从),那种情不自禁吻上儿子嘴唇的(色猪注:如果画面继续,相信是母子乱伦的场面,此作者没留意到母亲吻儿子之前脸部表情的细微变化......)。一切真相,一切阴谋,都被病态的狂热心理所操控,人类的悲哀在这个短短的镜头中呈现在观众面前。
剧本的致命伤
作为一部在暑假上映的影片,吸引人的故事构架是不可缺少的。在本片严肃的主题下面, 编导为我们制造了数次令人窒息的转折,尖利并且冷酷,并且如同潮水涨起,一次高过一次,直到我们发现影片中的人物再也无路可退。剧本的主体故事是比较优秀的,通过多个人物交叉的关系和人物处境危险性的递进,成功地营造出震慑人的紧张气氛。
剧本的致命伤在于支线情节的疏漏和一些细节的欠缺合理性:影片为了丰富人物关系和故事容量,特意安排了黑人女子与马可邂逅并且结伴同行的情节,考虑到本身陷危险的他,居然会轻信这样一个明显希望接近他的女子,实在不那么让人信服(本猪注:认为有可能,在人处于孤独无助的时候,的确希望有人陪伴,况且他对这黑女子充满戒心)。
而马可在结尾处的挣扎反复也有问题,也许编导们早已忘记他们在前面安排马可摆脱了控制(本猪注:哎,此作者没完全看仔细,马克只是表面摆脱,他依然被人操控,时机未到而已,在最后重要时刻,他才被人操控做杀手,做替死鬼,才开始挣扎)。剧本明显的不完美也使电影的主题表达受到了影响,不过几个主要演员的优秀表演(尤其是梅丽尔·斯特里普)多少弥补了这一缺陷。
《满洲候选人》又是一部充满了对现实政治映射的电影,不管影片本身会对目前的选举形势有无明显的影响,电影对于一些根本性的政治问题的关注,是永远不会过时的。
(本刊驻美特约专稿/子君,色猪加注)
----
一个中心---DVD/VMcds,两个基本点---星光随想/amzts和军旅生涯/xgj001588。
喜欢美的事物:黑色,白色、红色、蓝色、女色,出色等。:)
 
*猪言诸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