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人文艺术>>○ 诗人的灵感>>作品精选>>2004>>11-12月精选>>西河沟小事记(组诗)

主题:西河沟小事记(组诗)
发信人: 111105slb(温暖的石头)
整理人: x_angle(2004-12-28 10:29:02), 站内信件
西河沟小事记(组诗)




1蒋平


我骨头里
有一股肥皂的清香
但不属于我
是蒋平的

那一年,蒋平是知识青年
来到西河沟养蚕
他要塞给我几块糖
我不接,把小手握紧
藏到背后
奶奶拉过我去,小声说
“傻瓜,给你你就吃
那是糖”

我想吃糖
可是,蒋平的话很好听
和我们的土话不一样
他还有一股

肥皂的清香
也和我们不一样



2桃花


桃花开了
是哪个魂借着桃枝
回家来

宋桃花,生前喜欢红色小袄
喜欢和院里院外的桃花
斗艳

闪过五月
西河沟的桃花就要落

只是夜半
宋桃花又要哭





3白与黑


后沟有三孔土窑洞
一孔住着老大白蛋
一孔住着老二黑蛋
另一孔,空着
原先住着他们的爹娘

白蛋眼睛有点斜
黑蛋左腿有点瘸
一出窑洞
是个陡破

白蛋有一台祖上留下的老纺车
西河沟的人有时过来纺麻绳
就把灰尘掸掉
抬到院里来

黑蛋会扎针
有一部《本草纲目》
早已发黄,都是老字

在族里,白蛋黑蛋辈分很高
好多老人也叫他们爷爷

白蛋是个光棍
黑蛋也是个光棍
他们死了之后
这两孔土窑洞和另外一孔一样
也要空下了



4王老师


五年级教室,王老师正讲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却见一个美女的脸露在墙头上,
向他一笑,隐去了”
他老婆一下把门推开
王老师跑下讲台,把门带住
又把办公室的门关紧
这个农妇的吵闹声
就小了

王老师出生在北京郊区
随他娘再嫁到南阳护村
他的话就成了土话
但给我们讲课时
一口北京话,发音很准

放学后,王老师顺便
挑一担水回家
种着玉米、谷子
养着猪
和村民们一模一样

后来王老师终于
从民办转成公办
端上了公家的饭碗
但眼屎越来越多
和村里的老汉一样
靠着墙根晒日头

这一次回老家
我想请王老师吃饭
还有教我小学的宋老师
只是教算术的冯老师
已经入土为安



5拔呀  


黑夜陷入西河沟  
拔不出,小时候我也有这种经历  
拔出左脚,右脚陷得更深  
母亲给我衲的布鞋  
灌满黄色的泥水  
谷子也有这种经历  
陷入干旱,拔不出  
还有父亲  
丢不下农具、马和十亩土地  
也很类似  

自己拔自己都是这样  
右脚替左脚拔  
左脚替右脚拔  
右脚替左脚下沉  
左脚替右脚下沉  

这种梦,一般要到公鸡叫明的时候  
才能停止流汗  
才能停止"拔呀,拔呀“的尖叫  


 
6 疼  


我以为我已经麻木了  
甚至过了惊蛰  
父亲到西岸里耙地  
我也不出汗  
也听不见杏花、桃花  

直到五黄六月割麦子  
女人生孩子  
麦秆与根分开  
麦芒扎呀扎,向手,向脸  
向左,向右  
背后只剩下一垄一垄的麦茬  
只剩下残阳  
血才从子宫流出来 



7看戏 



跟着爷爷去看戏
进入玉米地,和黑夜一起,变黑
黑到尽头,露出戏台
露出好多脸谱,演生前的故事
跟真的一样,小人物会跑龙套
不太露脸,不象大人物
专门出场,伊咿呀呀地唱台词
直到收场,格局不变
在回家的路上
我常常把爷爷的手拉得更紧
我倒不怕萧太后宋太宗
这些在戏台上依然风光的
大人物,人数也很少
我是害怕,跟在他们后面的
小人物,一个个从玉米叶子上冒出来
让我说出他们
姓什名谁



8乡愁


风,骑着马,红红地跑
想超过另一股
另一股也在加速
但不出汗,扬不起鬃毛
不和马融为一体
连轮廓也没有
只靠虚无增加力量

我对着马吹了声口哨
西河沟的圪梁就
骚动起来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