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gzwfox(天涯乞兒)
整理人: fanny-hotmail(2004-12-01 22:55:08), 站内信件
|
懷念粗口學術大師 黃霑
霑伯因肺癌復發仙遊,全港評論一面倒讚揚霑伯的粵語流行曲的「文化」貢獻,絕少人敢推崇霑伯的粗口鹹濕「不文化」成就。只談「文化霑」,少提「不文霑」,正如只講經濟建設,不講民主自由,對霑伯不公道,對社會後世也不負責。霑伯的功業,是「粵語流行曲其體,鹹濕不文精神其魂」,香港人不要只知道〈兩忘煙水裡〉的才子黃霑,更要高度評價「兩忘粗口中」的不文老霑。
霑伯首創「粗口學」,把廣東粗口「學術化」,更循循善誘。例如霑伯不止一次向我提點:時下的旺角金毛強和大學生,說起粵語粗口的lun字,都誤作為「撚」,霑伯一見到粗口的正字遭受褻瀆,必定仗義執言:「撚條×呀?呢個『撚』字,唔係粗口!係『撚手小菜』個『撚』呀,個字音,係N,唔×係L呀!」
有一次,我有心考霑伯:「霑伯呀,北方話講到男性生殖器,只有一種說法,即是『雞巴』。但廣東卻分為賓州、七、九、撚等等,有什麼分別呢?」霑伯看見我充滿求學上進精神,哈哈大笑,然後乾咳四五聲,露出煙屎牙咆哮:「陶傑,等我話你知。廣東話係好絕,明明係一條男人生殖器,有四種稱呼,梗係冇×死錯人喇!,凡係三五歲幼兒生殖器,即是得粒花生咁大,先至叫做『賓州』,而成年人發育完成條,即是你同我條呢(我即時插嘴:『霑伯,你又知我條發育完成?』)先至叫做『撚』!至於七同九呢,,應該硬而處於垂軟狀態,先至專門叫做『七』,而唔應該硬陣,佢又扯行到爆,搞到鬼死咁尷尬,先至叫做『九』!呢兩個詞,係唔可以打亂用!」語音剛落,他又狂笑起來。我恍然大悟,「賓州」是指幼兒在發育前未出毛的嫩芽狀態,正如現時在行政會議的那幾個等待割包皮、尚未脫穎而出的下屆特首候選人。而較高層次的便是發育雖已成形,但該軟時不軟、該硬時不硬,如處理23條和沙士的大兜亂者!
霑伯博學,真神人也。這位有「流行曲李白」之稱的曲詞泰斗永遠離開我們了。霑伯有一顆稚子之心,他一點也不老,祈願他去了一個兩忘煙酒的快樂國!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