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raoliang_111(过客)
整理人: zzz123654789(2004-12-03 14:50:07), 站内信件
|
商洛是秦楚大道,又是革命老区,地跨长江,黄河两大流域,有秦之雄,有楚之秀。青山绿水,奇花异草,名胜名迹,土特名产,其秀其韵引人入胜。 商州,位于陕西省东南部的秦岭东段南麓,地跨黄河、长江流域。境内群山起伏,沟壑纵横,气候适宜,资源丰厚,山川秀丽,风景醉人,是陕南的一方“风水地”。
商洛曾是战国时期商鞅的封地,李自成屯兵养马、休养生息之处。三秦要塞武关,天下闻名。武周大云寺全国独一无二。洛南猿人遗址、商州东龙山夏代遗址,为全国考古新发现。明代修建的东龙山双塔与“龙山晓日”交相辉映。闻名省内外的清代“船帮会馆”建筑雕刻精美绝伦,其人物造型、楹联,至今无人破译。李自成屯兵养马的“闯王寨”依稀可见当年盛况。丹凤境内的“商鞅封邑”遗址尚存。“四皓”古陵曾是文官下轿、武将下马肃然恭拜之地。
商洛地跨长江、黄河两大流域,属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气候带,特定的地理位置形成了独特的山、洞、水自然风光。鲜明的喀斯特地貌特征,大自然的鬼斧神功,形成了发育完美以柞水为主的洛南、山阳溶洞群。这里钟乳林立、千姿百态,被誉为“北国奇观、西北一绝”;牛背梁国家级羚牛自然保护区是休闲度假的理想去处;新近开发的山阳月亮洞迂回百折,恍如地下迷宫。建设中的山阳天竺山森林公园,地处秦岭深处,奇峰幽谷,飞瀑清潭;商州市仙娥湖,水天一色,碧波万顷;静泉山八景美不胜收;丹江漂流惊险刺激,为西北首漂。商洛山灵水秀、民风淳朴,旅游正掀开其神秘的面纱。
老君山旅游风景区地处华山之阳,位于陕西省洛南县巡检镇,与陕西潼关县、华阴市、河南省灵宝市相邻,相传太上老君在此修炼成仙,故而得名。老君山群峰俊秀,怪石嶙峋,苍松劲树,四季常青。春季山花烂漫,馨香四溢;夏季翠绿可餐,清爽宜人;秋季红叶似火,热情奔放;冬季银装素裹,分外妖娆。老君山溶洞溶柱林立,景观别致,烛火通明,古香古色,天然溶柱形成的“圣君卧榻、系牛柏、炼丹炉、塔林、高山飞瀑、天门、青牛、豆腐坊”等道教信物,还有老君庙、玉皇殿等名胜景观,成为老君山作为“中国道教之源”的历史佐证,千百年来一直为道教信众朝圣之所。天然溶柱鬼斧神工般雕成的大自然奇观,与天然、原始的自然地貌融为一体,成为老君山生态旅游开发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经旅游部门考察论证,该项目已确定为商洛市重点旅游开发项目,于2001年9月批准立项建设,目前登山道路、太上老君雕像、游客休息亭、溶洞照明等旅游基础设施工程已完工,初步建成生态旅游登山观光区、老君洞喀斯特地貌观赏区、即将兴建秦岭奇石盆景展览馆、道教文化文化艺术碑林、太上老君纪念馆、湖光山水瀑布游览区(水上乐园)、玉皇殿观赏区(天坑地貌观赏区)、老君山索道、青牛洞岩溶地貌观赏区、秦岭动植物园等旅游风景名胜,成为我省又一著名旅游风景区,为了提高老君山的文化内涵,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展现老君山“中国道教之源”的独特魅力,现筹建“陕西洛南县老君山道教文化商业一条街”,进一步促进老君山旅游事业的发展。
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并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本土宗教,是在中国古代朴素的宗教信仰基础上,由原来的方仙道和黄老道发展演变而来,它伴随着中华文明的崛起而诞生。鲁迅先生曾说:“中国根柢全在道教”。老君山旅游风景区位于西岳华山之阳,地处秦岭东南段北端的陕西省洛南县巡检镇,占地面积1500余亩,开发区域68平方公里,与陕西潼关县、华阴市、河南省灵宝市相邻,新建的洛南-潼关公路附近(距洛南县城47公里,潼关县城26公里),到达西安-郑州的高速公路仅30公里,并与310国道、312国道、陇海铁路相接,相传道教始祖太上老君在此修炼成仙,故而得名。 “山之名,以人著”,唐刘禹锡曾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老君山是道教始祖太上老君修炼成仙的地方,自然而然的成为“中国道教之源”。在老君山的险峻群峰中有一个“老君洞”,洞内溶柱林立,姿态万千,错落有致,特别是与道教传说中的神物酷似的“系牛柏、炼丹炉、圣君卧榻、天门、豆腐坊、仙塔、玉柱、青牛”等溶柱景观更是引人入胜,令人神往。相传太上老君在此修炼成仙,玉皇大帝亲驾相迎,云游至与此处遥遥相望的玉皇岭切磋仙道,遂成道教一统。之后太上老君仙游到河南灵宝函谷关,应关令伊喜之约,书《道德经》五千言;又降至西安周至楼观台讲道,止此,道教传统才深深的扎根于中华大地。故民间人士在这陡峭的山崖上建造老君庙、玉皇殿以志纪念, 现在还有古时候树起的石碑记载着这一史迹,更有老君庙、玉皇殿那历尽苍桑、饱经风霜的铮铮风骨,浩立于峭崖绝壁之巅,俨然向世界宣告中华道教在这里诞生.每年的农历二月十五日是老君山朝山庙会,届时,陕、晋、豫等省的善男信女们络绎不绝地从四面八方赶来,虔诚朝拜,祈福迎祥,其时山上山下人流如织,香火鼎盛,一派祥和气氛.
金丝大峡谷
四皓古墓
“白发四老人,昂藏南山侧……飞声塞天衢。”这是唐代大诗人李白途经今丹凤县商镇拜遏四皓墓留下的诗句。四皓,是四位皓首银须老人,东园公唐秉,夏黄公崔广,鹿里先生周术和绮里季吴实,皆秦博土,后因逃避焚书坑儒来到商山。四老登上商山,只见千山苍苍,四野茫茫,泉石青幽,草木含情,比起绳绳嗡嗡的京都咸阳,真是人间净土。这儿听不到刀枪鼙鼓的惊鸣,看不见残暴无道的杀戮,见不到争宠斗势的恶棍,觉不到尔虞我诈的寒惨,也没有卖官卖爵的小人,遂决心“岩居穴处”,“紫芝疗饥”,在商山隐居下来。
四皓在商山避秦隐形不久,刘汉王朝统一了天下。当汉高祖刘邦要废掉太子刘盈,另立赵王如意时,刘盈的母亲吕后经张良策划,约请四皓出山。“偕入汉廷,一语吾主”,改变了刘邦废太子的初衷,终使刘盈做了汉惠帝,四个功高盖世的老人,尽可高官厚禄颐养天年。可是,他们却功高身退,重返商山,终老山林,死后便葬于商镇,这就是四皓墓的来历。其冢现高5米,直径7米,辽阔墓区,高槐深竹,松相干霄,身入萧寂幽古的氛围,不禁令人肃然起敬。相传,汉惠帝曾派三千御林军每人自长安携土十斤,来商山为四皓墓培土,令文官下轿,武官下马,汉惠帝、柳宗元、王禹称曾为“四皓”撰碑。
几千年来,墨人骚客,达官显宦,大凡涉足商州者,无不来到这里拜谒,三国曹植、唐代李白、柳宗元、杜牧、白居易、元稹,宋代王禹称,明代李梦阳,清代郑板桥……都在这里留下了不朽的诗篇。如“卧逃秦乱起安刘,舒卷如云得自由”,“奇谋垂大誉,善后亦当思”,“灵芝不是凡夫采,荷得乾坤养得闲”;“百年身世片时间,商山不隐隐何山”。四皓如果有灵,定会被这些藏球吐玑般的佳句深深感动。“地以人”。四皓墓现已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载入《全国名胜辞典》。近年来,经过修葺,墓家四周青砖砌护,修围墙,筑门楼,专人管理,园内种植花卉,繁英密蕊,红紫芳香,吸引着远近瞻仰吊古的游客。
戴云山
此山雄居城北,居高临下,既是战略要地,又是旅游佳景。戴云山高耸入云,奇峰峻峭,它以欲雨先云而得名。亦名松朵山、戴云峰,民间有“松朵山戴帽,长工睡觉”之说,即意“有云必雨来,地主憎恨长工欢”。旧时山上有“玄帝庙”、“玉皇阁”,三月三逢庙会。满山古木参天,松朵如云,烟树渺茫,望之如画。站在山巅了望,商州城池尽收眼底,顿觉悠悠忽忽,缥缥缈渺,久雨天晴,云山雾海,犹如进入蓬莱仙境。如果定睛凝神远眺,可环顾四周百里,山天相连,水绕山转,林果葱葱,展现在眼前的是一幅美好的山水图画;近涉,满目青山无数峰,翠柏青松数不清,鲜花遍野似锦缎,层层梯田上峻峰。20世纪八九十年代,戴云山上新建了两座电视、广播转播台,这两座铁塔好似“戴云峰”两把长剑刺向蓝天,给商州古城又增添了一大景观。
丹江漂流
丹江,相传因产“得者多寿”之“丹鱼”而得名,亦称丹水,商州市城到丹凤龙驹寨河段俗称“州河”,龙驹寨至河南省荆紫关河段俗称“寨河”,发源于商州市西北部的凤凰山南麓,经商州市、丹凤县,于商南县汪家店乡月亮湾出陕境,又流经河南、湖北于丹江口注入汉江,全长443公里,为汉江最长一支流,为长江二级支流。《煎茶记》称丹江为“天下名水”。《陕西通志》卷8载,李秀卿排列天下名水20种,丹江为第15。《续文献通考》称:大禹曾到商山治水(治理丹江),并得真行子所18《九畴书》、《灵宝五符治水真文》方取得九州治水之成功。而且将佐禹治水有功的契封于商山,即历史上有名的古商国。翻检《禹贡》得知,丹江始航时间当在春秋战国之前。《唐书》载丹江为唐“贡道”,是丹江航运之鼎盛时期。然丹江自古多险滩,龙驹寨到竹林关,名“流岭峡”或“月日峡”,谷底狭窄,乱山夹峙,奔流若沸,系丹江著名的险段。寨河船工,有《没奈何,走寨河》之歌吟传世:没奈何,走寨河,手把舵,腿哆嗦。四百水路三百滩,龙王争来阎王夺。没奈何,走寨河,纤锯身,石割脚。 厘局船霸催命鬼,捐税更比石头多。没奈何,走寨河,眼流泪,口唱歌。水贼绑票抛深潭,要寻尸首鱼腹剥。
寨河故险,然险境自有历险之情趣,正是弄潮儿大显身手之所,恰系探险旅游之好去处。何况如今有诸多水库,以调节水位,绝无大险之虞。可谓:艰而夷,危而安,有惊无险。自古漂流于丹江者,不乏名人。唐代李白荡舟丹江上游仙娥溪后吟道“横天耸翠壁,喷堑鸣红泉。寻幽殊未歇,爱此春光发。溪旁饶名花,石上有好月……,明发首东路,此欢焉可忘”。白居易泛舟丹江之后有“我为东南行,始登商山道。商山无数峰,最爱仙娥好……,渴望寒玉泉,香闻紫芝草。”杜牧漂流丹江后所写《丹水》:何事苦萦迥,离胸不自裁。恨身随梦去,春态逐云来。沉定蓝光彻,喧盘粉浪开。 翠岩三百尺,谁作子陵台。
宋代,贬官商州550日的大诗人王禹称泛舟丹江后亦写有一首《丹水》:瑟瑟复潺潺,朝宗去不还。和云归汉浦,喷雪下商山。影浸仙娥面,波涵织女鬟,饮猿清满掏,渡鹿冷侵斑。北润深通洛,东奔险叩关。灌园萦似带,漕皑曲如环。夜枕惊幽梦,秋汀照病颜,玉膏分地脉,银汉落人寰。漱石藏青鲤,崩沙聚白鹇。村桥微雨后,岸树夕阳间。翠涨新萍绿,红浮败叶殷。贰车时濯足,来伴钓翁闲。
明代著名旅游家徐霞客,北谒太华之后,南朝武当。即由洛南县经老君峪,自龙驹寨起航,漂流了龙驹寨以下丹江全程。《徐霞客日游记》是这样记载丹江漂流的:“时浮云已尽,丽日乘空,山岚重叠竞秀,怒流送舟,两岸浓桃艳李,泛光欲舞。出坐船头,不觉仙也!”其情其景,与通往“世外桃源”的武陵古溪别无二致。著名学人陈寅恪教授,在《桃花源记旁证》中指出:商山即“陶渊明写作《桃花源记》的主要根据”。
为适应随着改革大潮而兴起的旅游热,商洛外事旅游办公室及丹凤、 商南两县旅游公司,于1991年6月1日,首开西北漂流之先河。漂流现分三段,在丹凤县境内两段:上段自棣花二郎神庙下水,至船帮会馆登岸,全长15公里,江阔流舒,古人曾有“森森清江下急流”“帆通汉水潮偏绿”的描述,沿江有岩险东旸、县花胜地、商山雪霁、四皓古冢、两岭石窟、商鞅封邑等。下段由船帮会馆前徐霞客登舟处入水,至月日滩,全长7.5公里约1小时半。山狭流急,素有“没奈何,走寨河,手把舵,腿哆嗦”,“四百水路三百滩,龙王争来阎王夺”之谣谚。沿江有鸡冠插汉、金鸡锁关,镇江巨石、乌龟白驼、赧王斩山、月日险滩诸景,并遍布各种书体之摩崖题刻。犹有好事者,从这里漂流百里达竹林关;在商南县境内一段,湘河镇庙沟至月亮湾,全长17公里,水深流急,漩转浪高,惊而无险,饶多情趣。沿江有红鱼口;梳洗楼、月亮湾等。倘未尽兴,可继而漂流到白浪街,观尝三省石景点。游客所乘航具,包括竹筏、皮筏。每筏坐4至6人,有训练有素之年轻船工撑篙。在“高山流水”、“小小竹排”等古今乐曲声中起航。登筏漂流,如踏云驾雾,可尽情领略沿途之自然风光及人文景观。细细品尝野山野味以回归大自然,野情野趣以捕捉新感觉。放情嗷啸“云驻云飞随尔便,潮起潮落奈我何。”“一路缘溪花复水”、“森森清江下急流”的观光漂流线,使古今多少游客“明日欲别不忍去”。著名作家姚雪垠为之题词:“秦楚雄关, 漂流胜景”。商州作家贾平凹题词:“昔日水旱码头,今日漂流胜景”。1993年以来,16个不同国籍的外国友人来商漂流,无不为之陶醉。盛赞“既有北方之粗犷,又江南之抚媚,是理想的天然消暑度假胜地。”
商山沃土,积淀着灿烂的古代文化,哺育了绚丽的当代文化。
古代,自旧石器晚期到清代,商洛名胜古迹数百处;历史文物逾万件。旧石器老观台文化和新石器仰韶文化、龙山文化、楚文化遗址,记载着先民的伟大创造;文字始祖“仓颉造字碑”阴刻28字难辩难认,隐藏着中国文字起源的千古之秘。秦代武关、西汉“四皓”古陵、金代“二郎庙”古建筑群被收进《全国名胜辞典》,遐迩闻名。唐大云寺、丰阳塔,清船帮会馆巧夺天工,均为省级重点文物。
商於古道,历来是雅士垂青、游人揽胜之地,仅咏颂商洛的现存诗词就有400多篇。据史志记载,自汉唐以来有李白、白居易、韩愈、元稹、杜牧、李商隐等150余名文人雅士"往来悲欢万里心,多从此路计浮沉",留下了数百首脍灸人口的诗词佳作和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古诗词之路从秦岭文公祠至商南阳城驿,可领略"乱山高下入商州"之势,可品味"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之美景,在此条线路上重修文公祠,修复四皓庙,建武关诗堂,可再现阳城驿盛况。
当代,云涌商山腾墨采,雪翻丹水蹴文澜。新中成立后的商洛人民,创造了新的艺术成就。50年代商洛花鼓戏《夫妻观灯》艺压群芳,进京在怀仁堂向中央首长作汇报演出;商洛道情《一文钱》轰动西安,60年代搬上银幕;70年代商洛花鼓戏《屠夫状元》被全国20多个省市剧团移植演出;80年代,商洛花鼓戏《六斤县长》获文化部创作一等奖,在京、津、沪上演;反映农村改革的商洛花鼓戏《鸡洼窝人家》,翌年的商南花鼓戏《桃花运》获全国农民创作三等奖;90年代,反映老区革命斗争的商洛花鼓戏《泉水清清》,荣获第三届艺术节一等奖。一曲曲戏剧,犹如烂漫山花,为商洛赢得“戏剧之乡”的美誉。
秀丽的商山洛水,还哺育了当今中国乃至世界文坛“奇才”著名作家贾平凹;一级作家京夫;一级剧陈正庆;文艺评论家李高信。郭伯一创造的沥书书法堪称华夏一绝。
----
八百里秦川尘土飞扬,三百万汉子怒吼秦腔。文川武乡英雄地,濂池让水礼仪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