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地方风情>>秦腔秦韵>>〖陕西系列〗>>☆陕西城市简介☆>>咸 阳 经 济 概 述

主题:咸 阳 经 济 概 述
发信人: zzz123654789(摩洛)
整理人: zzz123654789(2004-12-03 14:50:07), 站内信件
    [概况] 2002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为250.6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0.2%,高于全国、全省增幅。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5.36亿元,增长2.5%;第二产业增加值106.17亿元,增长16.2%;第三产业增加值89.07亿元,增长8.4%。三次产业比重为22.09:42.37:35.54,第一产业比重比上年下降1.03个百分点,第二产业上升0.87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上升0.16个百分点。①市场物价基本稳定。全市商品零售价格总指数为100.1。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为100.9,其中食品类、衣着类、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交通和通讯类的价格指数依次比上年下降1.1%、0.9%、2.6%、4.4%;烟酒及用品类、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娱乐教育文化用品类价格指数依次比上年上升4.0%、4.3%、1.7%。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为101.9。②国有企业改革不断深入。2002年计划安排的35户企业已全部退出国有,企业改制方案已经有关部门批准,各企业正在组织实施,部分企业已实施完成。③劳动就业工作进一步加强。2002年末全市从业人员38.40万人,在岗职工37.50万人。全年安置下岗职工1.52万人,劳务输出12.49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2%,比上年下降0.5个百分点。
    [农业和农村经济] 农林牧渔业生产稳步发展。2002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为91.82亿元(现价,下同),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2.56%。其中农业产值为72.53亿元,增长0.71%;林业产值2.11亿元,增长0.47%;牧业产值16.65亿元,增长11.74%;渔业产值5300万元,增长14.47%。①农业获得较好收成,产业化步伐加快。2002年粮食总产量178.55万吨,比上年增长1.61%,其中夏粮增长2.82%。以精细菜、反季节菜为主的设施农业发展迅猛,带动蔬菜生产快速增长,蔬菜总产达到170.64万吨,增长14.59%。其中大棚菜发展到3333.33公顷,蔬菜产值占农业产值的比重为14.21%。水果总产206.44万吨,与上年持平,但由于水果品种结构的逐步调整,其产值仍比上年增长1.1%。②林业、水利建设取得新进展。2002年全市完成整片人工造林3.7万公顷,飞播造林9200公顷,封山育林2.15万公顷,零星植树1446万株,中幼林抚育1.51万公顷,育苗1300公顷。黄土高原水土保持世行贷款项目顺利通过阶段性验收。全年全市水利投资2.83亿元,新增灌溉面积1.5万公顷,发展节水灌溉面积1万公顷,水土流失治理面积400平方公里,兴修“四田”5466.67公顷,解决饮水困难15万人。③畜牧业发展迅速。全市肉类总产量11.86万吨,比上年增长19.2%;奶类产量20.45万吨,增长24.38%;禽蛋产量8.05万吨,增长17.69%。年末大牲畜存栏50.59万头,比上年末增长21.56%;猪存栏108.74万头,增长14.03%;羊存栏61.45万只,增长11.83%。④渔业生产持续发展。2002年全市大力调整渔业内部品种结构,成功推广、引进新技术、新品种,全年水产品产量7200吨,比上年增长10.77%。⑤农村非农产业稳步发展。全年非农产业总产值为314.9亿元(现价,下同),比上年增长6.1%。其中农村工业总产值为201.81亿元,增长8.03%;农村建筑业总产值39.03亿元,增长7.87%;农村运输业总产值29.46亿元,与上年持平;农村商业、饮食服务业总产值44.58亿元,增长1.16%。非农产业总产值占农村社会总产值的比重为77.42%。⑥乡镇企业发展势头良好。全市乡镇企业总产值(1990年不变价)为374.76亿元,比上年增长11.02%;乡镇企业营业收入360.93亿元,比上年增长9.4%。
    [工业和建筑业] 2002年,全市实现全部工业总产值419.95亿元,比上年增长16.05%。其中规模工业总产值221.84亿元,增长20.29%;规模以下工业总产值198.11亿元,增长10.69%。在规模工业总产值中,轻工业产值67.99亿元,比上年增长12.19%;重工业产值153.85亿元,增长24.66%。股份制和其他经济类型工业发展迅速,股份制及其他经济类型工业总产值分别为62.73亿元和75.34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7.08%和26.86%。部省属工业发展快于市县区属工业,部省属工业总产值126.26亿元,比上年增长30.98%,市县区属工业总产值95.59亿元,比上年下降0.33%。工业经济效益有所好转。市以下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91.58%,比上年上升1个百分点,其中产品销售率为97.17%,上升2.5个百分点;总资产贡献率为4.54%,下降0.7个百分点;资本保值增值率99.24%,上升6.3个百分点;资产负债率64.2%,下降6.8个百分点;流动资产周转次数1.16次,与上年基本持平,成本费用利润率2.41%,下降0.14个百分点;全员劳动生产率41388元/人,上升4.34%。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多数增长,在16种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中,原煤、机制纸及纸板、天然气、彩色显像管、彩色电视机等12种产品产量比上年有不同程度增长,化学肥料、水泥等4种产品产量比上年有所下降。建筑业发展迅猛。全市实现建筑业总产值88.22亿元(现价),比上年增长31.4%;实现增加值15.89亿元,增长21.1%。房屋建筑施工面积462.25万平方米,房屋建筑竣工面积172.55万平方米。
    [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较快。2002年,全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6.12亿元,比上年增长20.2%,创历史最高记录。基本建设作为投资的主体,继续保持高速增长的态势。全市基本建设投资50.24亿元,比上年增长44.4%,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59.3%,比上年提高了9.8个百分点。房地产市场不断升温、年末有开发活动的房地产企业45家,完成投资6.55亿元,增长50.4%。更新改造投资14.36亿元,受上年彩虹技改投资6亿元、基数大的影响,同比下降12.3%。农村集体投资2.28亿元,增长17.3%。城镇和农村私人建房投资分别为4.02亿元和7.19亿元,依次增长1.9%和3.1%。非国有经济投资高速增长。投资43.38亿元,增长60.4%;国有经济投资42.74亿元,下降4.2%;市县区以下投资成为拉动全国投资的重要力量。市县区以下单位投资61.38亿元,占全部投资的71.3%,同比增长32.0%省属单位投资10.38亿元,增长61.6%;中央属单位投资14.36亿元,下降23.4%。第一产业投资速度加快。2002年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用于第一产业的投资 6.84亿元,同比增长52.8%;用于第二产业的投资25.15亿元,增长8.3%;用于第三产业的投资54.13亿元,增长23.1%。
    全年新增生产能力主要有:中成药1030吨/年,原煤开采195万吨/年,输电线路长度(11万伏及以上)210公里,化学农药100吨/年,医疗器械制造3565台/年,奶粉3150吨/年,软饮料1.6万吨/年,方便主食品1.73万吨/年,粮食仓库5800平方米,新改建公路129公里,造林面积3.47万公顷,中、小学校及其他院校学生增容1.32万人,城市自来水供水能力3万吨/日,城市道路扩建面积29万平方米,城市排水管道辅设长度6公里,城市公共交通车辆购置58辆。
    51个重点建设项目中,托普西北软件园、泾淳二级公路、三原至旬邑通县油路、羊毛湾水库除险加固和光明乳业(泾阳)股份有限公司等19个项目建成或基本建成。城建10件实事基本完成,城市面貌进一步改观。
    [交通和邮电] ①全市公路客运量3895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2.44%;客运周转量239794万人公里,增长0.8%。货运量2022万吨,增长2%;货物周转量250866万吨公里,增长41.4%。全市公路建设投资8.64亿元,新改建干线公路190公里。新改县乡公路111公里,新铺油路346公里,新修村级公路349公里。②全市邮电业务总量达8.8亿元,比上年增长30.2%(其中邮政业务总量增长12.3%,电信业务总量增长33.8%)。年末全市固定电话用户54.7万户,其中乡村电话19万户,“小灵通”用户2.66万户。互联网拨号上网用户5万户。
    [国内贸易] 流通业务稳步发展,消费品市场趋旺。2002年,全市狠抓以集贸市场和成品油市场为重点的市场经济秩序整顿工作,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经营行为,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全年共检查各类市场229个,查处违法经营案件420起,推动了商品市场的健康发展。全市居民的生活消费环境进一步改善,消费市场日趋活跃。2002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9.2亿元,同比增长7.8%。①从销售地区来看,城市市场较为活跃。市区零售额完成31.7亿元,同比增长8.3%。县城零售额14.5亿元,县城以下零售额12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7.2%和7.1%。②从不同行业来看,餐饮业增速较快。全市批发零售贸易业实现消费品零售额40.3亿元,同比增长8.1%;餐饮业实现零售额5.5亿元,同比增长9.8%,比重逐步增高。制造业、其他行业零售分别增长5.1%和6.5%。③从经营方式看,连锁经营迅猛增长。咸阳市连锁经营迅速发展,以家乐、国美为代表的连锁店以其良好的经营方式和经营理念赢得了广大消费者的欢迎和信赖。咸阳家乐和国美全年实现零售额达3.27亿元,同比增长80.9%,远远高于全市批零贸易业的增速。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未来商业的集中度将进一步增长。
    [对外经济及外事旅游] ①2002年,咸阳市克服全球经济增长乏力的不利影响,外贸进出口保持了相对平稳的发展态势。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2.21亿美元,其中出口1.61亿美元,同比增长7.13%。产品出口五洲71个国家和地区,比上年增加了12个。在出口产品中机电产品增长较快,所占比重由上年的47.4%上升到58%。自营进出口企业已达到60户。②利用外资及对外经济技术保作成绩显著。全市共签订招商引资合同项目285个,总投资72.04亿元,合同引进市外资金68.3亿元,实际到位24.3亿元。全市新批外商投资企业6户,总投资额0.33亿美元,合同利用外资0.24亿美元,占计划的118.3%;实际利用外资0.18亿美元,占计划的102%。对外承包工程、劳务合同合同金额549.77万美元,完成营业额341.5万美元,占计划110.9%。年末在外人数496人,分别派往新加坡、日本、蒙古和台湾等12个国家和地区。技术引进项目2个,共330万美元。③外事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全年全市共接待外宾36批353人次,比上年增长11%。咸阳市在国外的友好城市已达6个,有友好交流关系的8个,对外友好交往关系已从亚洲扩展到美洲、欧洲、大洋洲。④旅游业健康快速发展。全年全市共接待国内外游额 1026万人次,比上年增长5.23%。其中过夜外宾3.4万人次,增长8%。旅游综合收入24.8亿元,增长33.1%。旅游市场管理得到加强,成立执法检查机构11个,有150多人专门从事执法检查。设立举报电话80多部,聘请旅游行风监督员90多名。
    [财政金融和保险] ①全市地方财政收入完成11.57亿元,同比增长6.7%,加上上划中央两税收入,全市财政总收入15.07亿元,增长7.2%。其中工商税收完成增长11.2%。财政支出21.74亿元,增长6.7%。②年末全市各项存款余额317.27亿元,比年初增加45.68亿元。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32.17亿元,各项贷款余额220.45亿元,比年初增加5.09亿元。全年银行现金收入687.99亿元,支出709.96亿元,货币投放21.97亿元。③2002年全市保费收入5.84亿元,比上年增长45.6%。其中财产险费收入增长7.4%,寿险、意外伤害险保费收入增长60.2%。全年支付各类赔款1.13亿元,其中财产保险赔款0.62亿元,寿险、意外伤害保险赔款0.51亿元。

 



----
 欢迎光临广州社区 秦腔秦韵版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