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地方风情>>秦腔秦韵>>〖陕西系列〗>>☆陕西城市简介☆>>美丽的陕西--安康<三>

主题:美丽的陕西--安康<三>
发信人: raoliang_111(过客)
整理人: zzz123654789(2004-12-03 14:50:07), 站内信件
    安康民间习俗,融传统文化与民族特色,尽得南北之风,以楚蜀为主。明清之际,湖广移民填川陕,同安康本地民间风俗相融,兼众家之长沿袭至今。每逢佳节时令,民间以杜火、跑旱船、舞龙、踩高跷、皮影戏、唱花鼓等传统活动相庆贺,尤以每年五月端午节“中国安康汉江龙舟节”为盛。
 
 http://www.ankang.gov.cn/akly/img/62-2.gif
http://www.ankang.gov.cn/akly/img/63-3.gif
http://www.ankang.gov.cn/akly/img/63-2.gif
安康古地先民自古即有端午赛龙舟、祭屈原之习俗。
  史载首次龙舟赛为康熙三十四年(公元1695年)。如今,每逢五月安康都举办“中国汉江龙舟节”,使这一传统习俗演化为极具特色的体育竞技游乐活动,成为展示民风民俗、汉水风情、时代精神的盛会。届时祭龙点水、百舸争流、龙舟竞渡、争抢水鸭等活动,把汉江变成欢乐的海洋。
http://www.ankang.gov.cn/akly/img/66-2.gif
http://www.ankang.gov.cn/akly/img/64-1.gif
http://www.ankang.gov.cn/akly/img/65-2.gif
 陕南是连绵不绝的大山,这山养育了那些数不尽的精灵们,也让来往于巴蜀之地和关中的人们吃尽了苦头,即便是浪漫透顶的诗人,也禁不住感叹"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就在被重重大山包围着的安康,在山水间过着平静生活的人们也同样离不开戏剧,安康的地方戏有七八种之多,而当中流传最为广泛、影响最大的莫过于汉剧了。

  汉剧在安康又被称之为"土二黄",因为安康人认为,汉剧是在安康土生土长的、是安康这一方水土自己的东西,带有浓郁的乡土气息。汉剧在全国来说,既是一个大剧种,同时也是一个稀有剧种。至于安康的汉剧究竟起源于什么时候,众说不一,但有案可查的是,早在清朝的道光年间,安康就有了相当规模的剧团。曾几何时,安康的各个县镇都有自己的汉剧团,甚至远至关中的户县、四川内江、汉中西乡、宁强。在湖北、江西、广东等地都有汉剧的影子,但关于汉剧的起源始终是一个迷。从剧本的数量来看,安康极有可能是汉剧的源头。安康有1000多个本子,随着汉江流到了武汉只有600多个本子,到了岳阳只有300多个本子--从理论上讲,武汉、岳阳都远比安康要繁荣发达,汉剧也就不太可能溯江而上,到安康这样一个相对闭塞落后很多的地方来发展,由此可以推断,安康很有可能是汉剧的源头。 

  在建国以前的时候,安康地处大山深处,汉江几乎是唯一的交通出路。闭塞的地理环境使得安康汉剧较少地受到外来影响,一直在安静地繁衍生息,所以它一直没有离开安康人的风俗习惯,包括安康人的审美习惯、欣赏习惯。久而久之,安康汉剧形成了自己鲜明的特色,在许多方面都和湖北汉剧、广东汉剧有着明显的区别。从唱腔来看,安康汉剧的唱腔更为古老绌朴一点,相比较而言,武汉汉剧(或者说湖北汉剧)由于同京剧一样,走的是一条宫廷化道路,唱腔也就更为圆润油滑一些;从脸谱来看,武汉汉剧也和京剧脸谱更为相似,是由几大块组成的,而安康汉剧的脸谱不但要精细一点,线条更加流畅、构图更加匀称细腻,而且数量上也要多得多。仅就花脸脸谱来看,有名有姓的脸谱亦即专用脸谱就有450个,譬如说张飞、关羽、赵匡胤等各自有各自的脸谱,此外还有为平凡人物准备的150个无名无姓的脸谱。



----
http://img11.photo.163.com/zzz123654789/1147548/59841521.gif
八百里秦川尘土飞扬,三百万汉子怒吼秦腔。文川武乡英雄地,濂池让水礼仪邦。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