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shaozidzy(斯韵)
整理人: lxdgood(2004-11-16 09:00:59), 站内信件
|
“十一”,在众人纷纷利用这七天的大假去旅游之时,乐助会有这样一班会员,心中记挂着我们生活在贫困山区的同胞们,尤其那些失学或正面临失学的孩子们,他们现在的情况如何了?
带着这片爱心,大家走到一起来了。三台车,十七个会员、连同四个小孩从广州出发了。
每次调查,都在见证着苦难。“吃水、用水贵如油,石头缝里刨粮食”,石灰岩地区素有广东“寒极”之称。土壤不保水也不保肥,几天不下雨地就干到底,下再大的雨也不见水流。
<img src=null alt=null>
这里旱地占总耕地的90%,地里到处是裸露的岩石,被叫作“石花地”。
石花地里乱石林立,一亩地里有几十块甚至几百块石头,农民几乎就是石头缝里刨食。
主要农作物是耐旱的玉米、黄烟,雨水多的年份才能多种一季红薯或土豆。
堆放在“客厅”里的玉米,要吃大米得用玉米去换,100斤玉米换60斤大米,而每年换回来的玉米还不够家人食用。
生活在这种地方,不是他们所要的,更不是他们的错,但命运对他们太不公平了。
现实是,年老的这一代已经无法摆脱这种命运;
难道年青的一代也同样没法摆脱这种命运?
贫穷令这里与城市生活产生巨大的差别:
在厨房内二代人同床:
而最令他们二代人掩脸痛哭的是:失学,这将令他们永远的贫穷。
但是,他们是我们的邻居、我们的同胞。。。。
访查的队伍一路前进,无畏山路的艰辛,因为他们深深知道,这里有着许许多多需要帮助的人,也许一次的相助,就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
当我们在空调中吃着肯德基、在音乐中叹着咖啡的时候……
在同样的时间里,这些孩子只能默默的一次又一次重复着上一辈留下来的工作:
割草、打柴、耕田,辛勤的汗水只为了能来换回可以生存的机会:
孩子们无法掩盖天真无邪的笑容,虽然贫苦,但永远有自我欢乐的空间。
其实最震憾我们的,总是在看到这些孩子们衣衫褴褛,渴望上学的时候。她们充满期待与好奇的神情,令我们无法正视:
他们极怕羞,也很朴实,送给他们的字典和文具衣服,也显得十分的珍惜。
每次到山里,听着一个个破碎家庭的故事,看着农民生存环境的恶劣,我的心都被一次次刺痛。有时候我也深深的怀疑,我们究竟可以为他们做什么?
这些黑点是苍蝇,令人无法靠近,更无法想象如何在飞满苍蝇的房子里生存。
这位失去儿子媳妇的老人,她只能带着一个孙女独自生活,面对着我们的离去,又一次的擦去眼泪
与我们一同前往的,有二、三十岁的年青人,也有三到十岁岁的小孩子,他们这一代的人,如果不亲身经历,也许永远无法想象还有这般生活的同龄人。
在回来的路上,经常会看得到立着许多教育村民的牌子,这个令我印象深刻
我们可能没有力量改变一代人的命运,我们的帮助对他们来说可能是杯水车薪,但帮与不帮之间,横着一条分水岭:对自己的同胞正在遭受的苦难和不幸,我们能无动于衷?
此时,我可以大声地说:我们开始行动了!
同胞,请伸出你的手,帮助他们实现那或许简单的梦想:坐在明亮的教室大声朗读他们的今天。

---- 用一点善良 关注失学儿童
用一点时间 了解我们
http://www.ahelp.cn/ 乐助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