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chgirl2001(楚楚)
整理人: chgirl2001(2004-11-03 23:44:23), 站内信件
|
白衣飘飘的年代
记得有一个词叫做“时过境迁”。弹指一挥间,我们就好像又步入了某个新的生活氛围。不经意的时候,发现自己也已经不是当年的自己。现实生活里是如此,网络也是如此。
《白衣飘飘的年代》是上个世纪风靡一时的校园歌曲。那个年代的学生,大概比我们要单纯。单单从歌曲里看,似乎是在纪念着某个逝去的青春,逝去的人。怀旧,也本是人之常情。
扳指算来,从最初接触网络到如今,的确是变故了不少。依稀记得刚刚接触网络的时候,只有14、5岁的样子。那个时候不会用QQ,甚至不知“电子邮件”为何物。只是跟爸爸学习了一下利用“搜索引擎”查资料。刚接触网络的时候,正是《还珠格格》第一部的首映,而那是的自己又疯狂迷恋上了小燕子赵薇。遂把“赵薇”打入搜索引擎的方格之内,误打误撞一般的就进入了一个影迷为其制作的个人主页,贪恋地看着她的信息,领略到网络带来的神奇。而刻印在记忆深处的,是知道了网络中有一个地方叫做“论坛”。第一次尝试发贴的时,竟不会用“网名”,傻傻地用自己的真实姓名发帖子。看着自己的文字(更确切的说是“意见”吧)变成铅字,那种兴奋到今天仿佛依旧记忆犹新……
可是,那个时候的学业很紧张,家里还用的“拨号”,远远没有先进到有QQ,能视频聊天,一周能上一次网已经很奢侈的事情。但是回味起来,确是“拨号上网”,忙里偷闲的日子却是最快乐的。大概也是一种忆苦思甜吧。
“网络文学”似乎已经是个固有名字了。或许“文学”这个词太过于沉重了。2001年,我激活了现在所用的这个ID。似乎没有什么犹豫的选择了“人文艺术”区域。虽然没有贯通古今的学识,甚至没有看过什么中外名著,大概许是骨子里对“以文会友”的向往吧。
“文字接龙”是社区上屡见不鲜的游戏。尤其是与“武侠”相关的版面,这样的活动参与过很多。古龙说:“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我们用自己的ID纷纷上演着江湖故事。或许自己所编述的故事没有很多的文学性,但是也从中体会到了一点点的快乐。
2002年的暑假,我参与到广州社区的“武侠小说”版面。那是高二升入高三的暑假,相信每一个人都知道这样的假期对于学生而言意味着什么。或许是在学业的重压下,短暂难得的网络生活才让我感觉到十分的轻松和快乐。
那个时候,韩霄还是活跃在版面里的分子,紫魔似乎还是还是板斧。韩霄以“GG”的身份出现在社区里,写着各式各样的小说或者魔幻。给人的感觉总是酷酷的。不知不觉得对“他”竟生出情愫来了……她和冷剑月联创《剑霄传》的岁月,当时紫魔和冷嫣写有《仙魔传》,韩霄说要和她们两个丫头挑战,遂有写《剑霄传》的念头。我也多多少少地参与了。“楚楚”在里面是一个单恋“韩霄”又为他而死的女孩子。记得当初和韩霄一起构思的时候,都极力想人物形象塑造得酷酷的。当时,我们在现实里里的课业都很重。往往商谈完创作方案后,如梦初醒,韩霄会说又有多少卷子没有做、多少实验报告没有写,我也常常自责在网络虚拟的文字幻想里耽误了许多的时间……但是,那份源于文字创作构思的快乐又是那么记忆犹新。
《剑霄传》创作完毕后,我高二的暑假也正是宣告结束。写完了《我读<剑霄传>》,我正是向网络生活告别。投入高三的繁忙,承受着升学的压力,闲暇起来发呆的时候,还会常常缅怀社区,缅怀大家一起写作的“年代”。
再次回到网络的时候,是高三的暑假。点击鼠标的手似乎有点生疏了……时过境迁,网络亦是如此。我繁忙而颓废的高三就这样匆匆地结束了,带着高考失败的伤痛,以一种“逃避现实”的心态存在网络上。
03年的暑假,我认识了“子翼”和“相距千里”。曾听说这样的话:“财富不一定是朋友,但朋友一定是财富。”那么他们应该算是网络历程里的财富。
认识子翼,最大的感觉是“相见恨晚”。因为错过了子翼组织的“北武评论同盟”,而我认识的他的时候,他已有点退出江湖的意思。只能从北武的精华区里看到他们昔日的风采。知道了北武这片土地上,有着“三江、四海、五壶、六缸”的江湖组织。
子翼所在时期的北武“年代”,“学术氛围”很为浓烈,有着一种“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的高雅。每次活动都有其特定的主题,有固定的主持人。交流思想、辩驳的气氛浓烈,很有武林高手切磋武艺的味道。直到今天,我知道那段日子被称为“北武的辉煌”……
----
让每一个日子
都串联成
我们最美丽的回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