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marco_0708(春情花花铁达尼)
整理人: marco_0708(2004-11-08 09:49:58), 站内信件
|
《花与爱丽丝》--花儿有多香
作者: leonyin 后窗看电影
真实而清晰的呼吸声。畅快而清脆的钢琴声。明净的光影。行走的少女。这个缤纷的季节,岩井用他熟悉的笔法将又一副青春的图样绘成诗画,送给所有喜爱他的人。
这一幕,拉起时,我有一阵久违的感动,眼里带着湿润,即便什么也不为,即便只是为了缅怀自己那即将逝去的短促的韶华。
花与爱丽斯,是两个17岁少女的名字。体型稍胖的是花,纤细一些的是爱丽斯。花似乎永远行走在爱丽斯之后,一如她们对爱情的果敢。直到她们在车站看见了,帅帅的宫本,一切开始有了变化。
花爱上了那个神情酷似《情书》里藤井树的少年宫本雅志。当然,这不过是暗恋,纯粹的一相情愿。像极了《四月物语》里单纯痴迷的榆野。于是,花开始了尾随,跟踪,照相,以及设法加入宫本所在的相声社团。
暗恋总有结果,再荒唐也是童话。某天,边走边读相声文本的宫本,一不留神竟撞上了一道铁门,晕倒在地。每日皆追随其后的花,适逢此景,急中生智,向躺在地上,神志模糊的宫本撒了一个至善至美又祸害无穷的慌。她告诉宫本,自己是他的女友,他曾经向她告白过。
一出好戏就此上演。
这个由花一手编织的谎言像雪球一样,越滚越大。搭上了爱丽斯,也连累上了另一段纯洁的爱情。爱丽斯与宫本相爱了……
很久未看到岩井的长篇作品了,上一部描写残酷青春的《关于莉莉周的一切》,回想起来,已是很遥远的事情了。多少时日过去,当带着另一番完全不同的境遇,重新面对这位老朋友时,心中难免感慨。好在,朋友依旧是朋友,岩井依然是岩井,几个镜头下来,毋须多言,默契已然。
青春的主题,微晃的镜头,优雅的钢琴与弦乐,如呼吸般自然而真实的表演,岩井继续用着他风格化的笔触,开始了又一次情感的征程。
看封面上,花与爱丽斯对望的神情,我很难猜想,这到底是一出怎样基调的戏,是纯美之极,还是残酷之极?因为,嬗变的岩井总爱在这两者之间来回周旋,让观众在他流动的影像前,上天入地。
做好了准备,我开始了一趟为时135分钟的期待之旅。
这是一部散文式结构的电影。看着它,人会联想到很多。记忆的岁片,如拼图般,重新组合了起来。花暗恋的情愫,极似《四月物语》中那场甜蜜的阴谋。爱丽斯片段式的生活记录,则会教人重温榆野独居生活的点点滴滴。当然,你还能找到《情书》,甚至《烟花》的影子。需要承认的是,我们对于岩井作品细节的关注,似乎早已超过影片故事本身。那些细腻而精致的细节,十分耐人回味。
在《花》中,有一个最让中国人欣喜的细节。父母离异后,跟母亲生活的爱丽斯,一次与父亲见面。父亲除了对女儿嘘寒问暖,更大谈学中文的好处。并神奇般地在一座桥上捡到了一部中国人的手机,借机展现了一下自己还算流利的中文。有趣的是,爱丽斯的父亲对手机失主说认领地点时,并非普通所指的警察局,而是极具中国特色的派出所。看完这段,除了忍俊不禁,更陡生几分身为国人的自豪感来。
末了,父亲教会爱丽斯用中文说“我爱你”和“再见”。而这也成了影片最后,身陷三角恋情的爱丽斯转身前对宫本说的最后的话。令宫本始终不知爱丽斯所想,却让观众心生慨叹。
岩井喜欢用各种方式,让他影片的主人公张扬着自己的青春。在《花》中,他让爱丽斯用芭蕾起舞。这一段长达数分钟的舞蹈,拍的美纶美幻,是全片的一个亮点和情绪的升华。之前,走在大街上被星探发掘的爱丽斯,屡次试镜都因为表现过于拘束而遭淘汰。直到,她来面试一个平面广告的女主角。这一次,她将自己彻底释放开,全身心的跳了一段令在场所有人击节称赞的芭蕾。脚步轻盈,旋转如飞,酣畅淋漓,至纯至美。一种那些矫揉造作的人,怎样学都学不来的美。清澈到无懈可击的青春就此绽放。
令我惊喜的是,这位曾经在《关于莉莉周的一切》扮演援助交际少女的女演员苍井优竟有如此之好的舞蹈功底。因为影片前面,花与爱丽斯,只有简单的舞蹈动作,照照相,摆摆Pose而已,并未涉及连贯的舞蹈表演。回看,这显然是岩井的一个伏笔,期待给人一种惊喜的效果,彰显青春迸发之美。
值得一提的是,在岩井的短片《ARITA》中担任女主角的广末凉子在本场戏中客串了一个面试助理的角色,里里外外地打着电话,戏份不多,似可有可无。
到最后,爱丽斯终获成功,完成了岩井从三角爱情到青春的成长,这样一个话题的转换。花与爱丽斯的精神世界也重归平静,欢畅依旧,喜剧收场。
我想,这该是一个大部分人都乐于看到的结局。生活本来就够惨淡了,还不让人从虚幻中寻找点欣慰和满足?还要去体验残酷与肮脏?
2004年的这个季节,像一个坐标,定义了我的一段生命。因为《花与爱丽斯》的出现,让生活跟这个深秋的感觉一样,充满希望。
---- Stop all the clocks,cut off the telephone,
Prevent the dog from barking with a juicy bone,
Silence the pianos and with muffled drum,
Bring out the coffin,let the mourners come.
Let aeroplanes cricle moaning overhead,
Scribbling on the sky the message He Is Dead,
Put crepe bows round the white necks of the public
doves,
Let the traffic policemen wear black cotton gloves.
He was my North,my South,my East and West,
My working week and my Sunday rest,
My noon,my midnight,mu talk,my song;
I thought that love vould last forever:I was wrong.
The atars are not wanted now;put out every one;
Pack up the moon and dismantle the sun;
Pour away the ovean and sweep up the wood;
For mothing now can ever vome to any good.
W.H.Auden(1907-1973)
海湾对面的哈瓦那--Wim Wenders
Marco电影日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