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starbottle(绿珠)
整理人: happyboy_xn(2004-10-21 12:17:44), 站内信件
|
读《荷包里的单人床》有感
——选择离开选择努力 文/绿珠
我有一本小说,每天都会放在枕头下,临睡前读上几页。已经读过太多遍,但仍是每一次重温都震撼我感动我,让我心痛也让我泪流不止。
那是张小娴的《荷包里的单人床》。
故事的内容并不复杂。
苏盈是一家布艺店的雇员和一家烧鸟店的小股东,在买暖炉的时候邂逅了做医生的秦云生,一次医疗急诊时进一步相识。苏盈爱上秦后不惜离开相伴已久并一心想和自己结婚的杨政文。
和秦云生相守一段时日之后,苏盈发现他始终难以忘怀5年前死于意外事故的芭蕾舞演员孙米素。失意的苏盈离开香港来到法兰克福,3年后和秦云生相逢故里。善良的张小娴还留有一个拥有微微希望的结局,让情人重逢重识。
有几个镜头让我印象非常深刻。
1.寒冷天的邂逅
在一个零下七度的冬季的一天,苏盈在买暖炉时遇到秦云生,这个几乎让她倾尽感情的男人。那是最后一个暖炉,他穿着厚厚的衣服正患着感冒。彼此推让了一下,最后苏盈买下了它。在开车途经露天咖啡座时,她看到正在用咖啡送药的他很寂寞的样子。那天的晚上他们又在苏盈和惠绚合股刚开张的烧鸟店里相见。之后苏盈在被送往医院急诊时,终于知道他叫秦云生,是个医生。
苏盈说“从第一天开始,我就觉得跟你很熟,那时候,我并不知道你是个拒人于千里之外的人。”
如果她当初知道他是一个拒人于千里之外的人,她还会不顾一切爱上他吗?如果换我,我就不会。我害怕受伤。害怕我会错意,害怕知道自己喜欢的人原来不喜欢自己。其实有什么比这一点还紧要?当一个女子知道自己心爱的男子原来心中还有别的心爱。我十分肯定,我不会原谅他。
我不知道是不是自己固执,总觉得喜欢一个人和爱上一个人是一定要有理由的。喜欢对方什么?爱上的又是对方什么?那个理由应该是对对方的认同,也是对自己的说服。认同得越是清晰,对自己的说服也越是坚定,那样的感情才会有天长地久的执着和义无返顾的无悔。
如果见面时的一个微笑让你觉得足以托付一生,那当然也是理由,可这理由多少会显得单薄而率性,如果后来他不再这样微笑了呢?
我认为爱上的应该是感觉,如果是这一点,书中多少都能讲得通了。我喜欢温暖的感觉。我害怕冷漠。
苏盈从见到秦云生的第一天就开始爱上了他。苏盈爱上他也许是因为和他一同邂逅那最后一个暖炉,也许是因为看到他喝咖啡时寂寞的样子,也许是因为感觉上和他很熟……就是这些理由。
或者,没有理由也是可以爱的。
2.看得见灯光的房间
书中很多次提到灯光,这是我最感觉动人的笔触,可能是我很喜欢灯光的缘故吧。
那次秦云生到苏盈所在的布艺店想要订做一副新的窗帘。他告诉苏盈自己住在西环,苏盈去他家度量窗户的尺寸。很多个晚上,苏盈就这样在自家阳台的夜色中凝望西环那栋楼顶层的灯光,那灯光和自己心中的光亮一样,遥远而模糊。
她决定离开杨政文搬出来住,毫不犹豫地租下了蒲飞路34层的一套公寓,原因只是“我站在窗前,竟然看到你住的地方。西环最后的一间屋,顶楼有灯光。”
就是这个灯光。
后来,苏盈常常就在这里等待那盏灯亮,等心中的爱人“回家”。
苏盈打电话给秦云生,秦云生说:“很巧,每次刚到家,你就打电话给我。”那个木讷的男子从来不知道他是怎样掌握明灭着苏盈心中的“灯”。
爱上一个人的时候我们总是这样“想方设法”周到地“设计”着偶然和巧合,不然,真实的生活中哪来那么多“不期而遇”和“不谋而合”?
我们为自己和爱人设下了“陷阱”作为坠入爱河的通道。真可笑。原来爱情也是可以策划的。
太多女子都曾经这样天真,可惜不是很多男子曾珍惜过。
如果我们太小,就不明白感动。如果我们长大,就难以感动了。
尽管如此,夜色中的光源从来就不会是温暖的,比如月亮,比如星星,比如透出灯光的窗口。
不温暖的情况,还有爱上一个不爱自己的人的心。
我渴望温暖的氛围,如果没有爱人,我就要灯光。
3.恩戴米恩的月光
买下那盏要花去苏盈半个月租金的吊灯,只因为它叫“恩戴米恩的月光”——有着磨砂玻璃制成的半圆形灯罩的吊灯,亮起时温柔的灯光能把整间房间都照得悬浮起来。
这样即使不能感动爱人,亦能感动自己了。
恩戴米恩是神话里的人物,有人说他是国王,但是大多数人都说他是牧童。我小时候听过这个童话,妈妈和我说,爱不是这样子的,要排除万难然后相受。现在我很相信妈妈的话,当然了,我更相信万难之后又有万难,正如政治上说的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即使解决了这个矛盾,那个矛盾又产生了……
恩戴米恩长得俊美绝伦,当他看守羊群的时候,月神西宁偶然看到他,爱上了他,从天而降,轻吻他,躺在他身旁。为了永远拥有他,月神西宁使他永远熟睡,像死去一样躺在山野间,身体却仍然温暖而鲜活。每一个晚上,月神都会来看他、吻他。恩戴米恩从未曾醒来看看倾泻在自己身上的银白的月光。痴情的月神永恒地、痛苦地爱着他。
苏盈说:“你就是我的牧童,可惜我不曾是你的月光。”
谁是我的牧童,我又是谁的月光?
苏盈和秦云生逐渐有了交往。秦云生是被动而迟疑的男人,苏盈是哀婉而执着的女人。 在一间手表店的橱窗里,他们看到一只能显示月圆月缺的男装手表。店员告诉说这是月相表,根据中国历法预校月圆月缺的日子。 苏盈想买下它送给秦,提醒他“月亮总会复活”。
呵呵,长腿乌龟不会让死人重生,当然也包括消逝了的爱情吗。
人在两种情况的时候常常会浑然不觉。一是爱上他人的时候,二是被他人爱上的时候。前者浑然不觉的是自己无尽的付出,后者浑然不觉的是自己无尽的幸福。就象痴情的月神将月光倾泻给长卧不醒的恩戴米恩。
“爱”让人们彼此沉醉,醉心于自我的“浑然不觉”。
请别因为我得到太多人的太多宠爱就说我是一个不会感动的女子,我时刻都会深深感动,虽然我已经不太会表现出来。是的,很多人爱我,我都会感激,但我从来不会内疚他们的付出,爱情就是这样啦,难道我就没有付出过吗,当然付出不一定会得到回报,真心也可能遭遇冷淡。
我也曾经这样的啊……
4.秦云生和孙米素
整个文章中秦云生几乎始终是个感情的“得利者”。说“几乎”是因为他占尽了小女人苏盈的体贴和温情,而让他不能全然释怀的却是5年前死于意外的孙米素。
苏盈的烧鸟店所在之处曾经个意大利餐厅,那是秦云生和孙米素第一次约会的地方。孙米素是个芭蕾舞演员,5年前在更衣室里撞倒屏风,玻璃裂片割开她的大腿动脉失血过多而死。
孙米素是个没有任何场景的角色,只出现在秦云生的回忆和对话之中。可她却是个绝对的胜利者,因为死亡使孙米素在他心中保留了永远不变的容颜和性情。甚至可以看到她在一旁漠然微笑的神情,不用任何语言和心机,轻易地保全和占据爱人的心。与其说那是爱的力量还不如说是死亡的力量。不过爱和死亡同样霸道。
秦云生后来终于还是接受了苏盈,因为苏盈相信“死掉的月亮总能够复生,死掉的人却永远无法复活”,因为苏盈相信“爱和死亡的力量是一样的”,而她可以用爱来改变他。
他们有过一段彼此温暖体恤的时光,可被人爱和爱人的感觉就象糖果,能留住的总是那么一段时间。苏盈始终感到秦云生心里另一个女人的阴影,那个已经死去不会再回来的女人的阴影,那是一种可笑的较量,却操纵着两人痛苦的心灵。
这样的得到一个心爱男子的爱,我宁愿不要。我如果爱一个人,我会充分信任他,包容他一切的过去,只要他现在心里只有我一个。我可能自私,我决不愿意和别人分享爱情。
在这篇小说中,我是极为厌恶秦云生这个角色的。他一开始就明白梦见“荷包里的床”是苏盈潜意识向往婚姻,但是他不敢。他不敢对不起死去的孙米素,其实也是他不敢释放囚禁已久的自己;可他又多少都“贪婪”着苏盈的痴情和迷恋,那种迟疑和恍惚间的徘徊是我瞧不起他的真正原因。
5. “荷包里单人床”
在孙米素离开的5年时间里,秦云生开始看解梦的书。那次苏盈告诉秦云生自己梦见“荷包里藏着两张单人床”,而他却含糊地回避过去。当苏盈翻看他的一本解梦的书,才知道那是做梦者对于婚姻的渴望。
而他,是不愿意给她承诺的男子。
当然了,秦云生并非完全没有爱过苏盈,他只不过是不能忘却孙米素。死亡有时比爱更为霸道,它的优势就在于无法延续却运握了所有和全部的美好就此停格。
说到苏盈的婚姻,势必要提到杨政文——这个故事中我很钦佩的一个男人。我不愿去评判他是否如苏盈所言的那般“已变成一个赌徒。在他的生命里,只有赢输和买卖”。我想说的杨政文是始终愿意和苏盈结婚的男子。那其实是很不易的事情。因为那时他们已经在一起很久了,如果他还愿意结婚说明他愿意交付自己给她,也愿意承载她的所有。男人比起女人来总是更喜欢“自由”的。
我不喜欢赌博,但我欣赏杨政文对苏盈的情份。
爱得深或者不深,不是几顿饭、几个“抱枕”或几声卿卿我我的甜蜜说话,而是一生心甘情愿的平淡的相守。在这个冷暖自知的现实社会,那样才是真正奢侈的情感,已经很少有的情感。
杨政文在苏盈离开后没多久就准备结婚,和一个他并不爱的女子。而这一切都是为了能最后努力尝试着挽回苏盈。杨政文在小说中只是个配角,而他这个角色的设立仿佛也只是为了越发地显露苏盈为了秦云生放弃之多之决然。
看到这里,我恨起苏盈恨起秦云生……
当然,最后苏盈没有回头。杨政文结局最大的无辜在于所做的妥协让步期望付出……却全然只是为他人情感而设的参照物。
6.徐铭石的“对不起”
其实在书中我比较喜欢徐铭石。虽然他最终都是没能和他所爱的苏盈在一起,但他的“单恋”功夫真的是上乘,他和苏盈说:“单恋是很伟大的,我爱她,她不爱我,我愿意成全她。”但苏盈质疑他:“总希望有一天他能够望我一眼吧?怎可能无止境地等待呢?”徐铭石回答:“那你还没有资格单恋。”
是的,徐铭石实在太有资格单恋了,他为了心爱的苏盈而离开了深爱他而他都爱过的周清容。他只说了一句:“对不起。”真让人心碎的对不起!
对不起代表了一切言语,说明了我不再爱你。
7.主角苏盈
我不喜欢苏盈,十分的不喜欢。
感觉她是个非常自恋的女人。她只爱自己,舍不得自己难过和寂寞,轻而易举就可以拂去所有:说杨政文心中“只有赢输和买卖”,说自己不再爱他。
“不再”吗?其实是自己背叛,是自己移情他人。一旦厌倦,无论遇到的是谁,也根本不一定要是那个秦医生,她也一样会爱上。“寂寞”和“厌倦”是她爱别人的真正原因。而那其实也不过是期望得到的一种过程,正因为没有得到,所以那个过程就充满着诱惑的激情。说什么为了秦云生怎样怎样,说穿了其实是为自己,如果她是可以和愿意为别人的人,她就不会那样不“为了”、不考虑杨政文。
我喜欢苏盈,十分的喜欢。
感觉她是一个很坚强的女子,永远都不会妥协,只为追求自己心中所想的而努力,即使会失去太多既定的幸福。
我渴望自己也能够如此的坚强,但我只是不知所谓。无论是爱着还是被爱。
苏盈能够和杨政文在一起,必然也是爱过他的,唯一不同的只是那是曾经。任何爱恋的离散除了死亡就是背叛。而一旦下定决心,可以找出无数个背叛的理由,那些个理由每一个都是精致的,细腻的,发自内心的,让人听了叹息不已的……唯一相同的是一样能够混淆和安慰感知:以为是错了,以为以前是爱错了,而只有这次才是对的。其实有什么不同?又何来对错?
依照苏盈的个性,曾经应该也有如同对待秦云生那般的对待杨政文吧?她能离弃杨政文,秦云生一样能够不选择她。合情合理——有什么不可以? 世界上的人们总在留住别人,也总在离开别人。
小说最后苏盈和秦云生两人的故里相逢,彼此各怀心酸的对话,略留希望的结局,这是张小娴的宽容之笔。让读者自己想象他们的感情。
只要珍惜,哪里的距离都不会遥远。这才是我深信不疑的真理。即使是相隔天涯,还只是在咫尺。
苏盈打动读者的是她的一往情深,而她最后不明朗的结局是让我“心痛”的真正原因。
她到底有没有得到幸福。
这个世界有太多的不圆满,不论原因和过程,人们最愿“慷慨解囊”的就是遗憾和同情。多多少少难得用情了,这真是悲哀啊。
值得或是不值得,那是另外一回事情。
或者说,爱情从来没有值得与否,有的只是,你是否用心去爱。
但愿我和我的至亲好友都能够幸运。
---- —————————————————————————————
爱上亦舒~ ~爱上肖邦~ ~爱上毕加索~ ~爱上绿珠==
—————————————————————————————
你好吗?
我很好。
《youth.name》——我们的志愿者网络杂志!!请代为宣传,万分感谢!浏览网址:http://www.youth.name
感谢您对志愿事业的支持!
感谢您对社区服务的贡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