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影视沙龙>>● 世界电影>>他山之石>>《无常》参破色相 袒露肉体 无量欢喜

主题:《无常》参破色相 袒露肉体 无量欢喜
发信人: marco_0708(春田花花铁达尼)
整理人: marco_0708(2004-11-08 09:45:25), 站内信件
作者: kavkalu  西祠胡同


【友情提示,看此片之前必须参透佛理,不然容易走火入魔,坠入无常地狱,如果你把她仅仅当成秀色可餐的色情电影,那么只能说明你下流!】 
题记: 

女人什么都不是,女人是好奇心的动物!渴望一时之欢,如果不是三人的话,就不会满足的! 

――――《无常》台词 

女人(正常的女人,不以身体为武器的女人)是因爱而性的,男人却因性而爱。有些道理。只要她依然委身于你就说明她的心里(无论形式上什么关系)依旧有你,不然,就是情感的危机或终点 

――――卡夫卡·陆   

    人欲,终极的说法,导演以很长的时间跟拍来表现诺大的家里正夫姐弟的嬉闹,姐姐已经说过父亲曾经带着面具和母亲嬉闹!那么,在人欲里面,嬉闹通向的点是不可预测的。背景音效的雨声极大,似凌乱的内心还是欲望的升腾。没有人看见发生,只有墙上家长的照片注视 即将发生的一幕。姐姐百合喘着气倒在了榻榻米上,裸露在裙外的小腿让正夫内心失去了控制,他扑向了亲生的姐姐……姐姐,总会又说顾忌,拼命反抗弟弟的欲求,可是,肉体是脆弱的,当抚慰起了化学反映,姐姐的对阳刚渴望同样将它的理性摧毁,姐姐在羞怯和享乐里忘记了身份,他们在榻榻米上寻欢忘记了人世所有的规矩和定义。 

    当你走出第一步打开那道激情之门之时,你无法预测阴柔的潮水有多大的冲力,欲望席卷理智,被征服的结果是自我从此的放纵,因为无法抑止的欲求!欲求往往在一次的交合里成为自然,忘记人常,没有羞耻感,总是在机会里想方设法释解自己的欲望。姐弟在寺院里偷欢被和尚荻野窥到,荻野同样受着人欲的影响,在合欢的音效里摄影机急速推进直到荻野脸部有些变型的特写,这是关于声色最好的注解。参破相的可以成佛,然而,这一切似乎太难。 

    导演在佛教盛行的日本拍出了一组惊世骇俗的镜头,以姐弟的野合对应荻野在菩萨身上的抚摸,这亵渎宗教的举止是大胆的,可也是导演对人欲的理解。荻野看着春宫,正夫看着《罗汉》的画集,这样的类比是对宗教意义的思索,在于终极的探究,是执迷于相还是在参悟里自然而空。俗人之拜佛,总是音声相求,为小我之琐碎,忘记佛愿普济众生的宏愿,其实离佛远矣!克制,只能说明你有着企图而以宗教或理性在压服自己,只有到了一定层面你才能看到自然而然才是理佛的目的,不过,一切言说都是相,心领神会,脉脉无语!“我都受不了”这是姐姐对弟弟的关键词句,也是人欲的根本,很多人为言辞的坚定在欲望面前不堪一击,因为,人性就是如此。 

    关于参悟,导演以正夫的幻觉画面表现了佛理,在他和姐姐交欢时,他身下的姐姐变成了粉骷髅,这个来自佛教关于色相为空的说法表明了正夫的思想参悟!导演更以一个佛像开启心门里另有一个佛像的镜头表明着“佛于我心,我心是佛”的佛理真谛。所有形式上的参拜并不能证明你心里的世界,佛的意义,在于舍小我,在于信仰的皈依! 

    为了防止事情为父母察觉,设计成全了姐姐的婚事,自己隐身而退,离开了家,去跟雕刻师学习雕刻佛像,其实漫长的佛像雕刻是磨炼意志的方法。而片中对人欲的基本看法倒是符合佛家“空”的说法!同时他又和老师的之妻令子有了干系。人,你无法参透色就无法在精神上有着归宿!而流转红尘的女子,心是跟着身体走的! 

    我的朋友熠熠说:女人(正常的女人,不以身体为武器的女人)是因爱而性的,男人却因性而爱。有些道理。只要她依然委身于你就说明她的心里(无论形式上什么关系)依旧有你,不然,就是情感的危机或终点。 

    无常,佛说的关键,导演总是以剧中人穿越寺院后面的坟地来给观众一种六道轮回的终点就是肉身的朽灭,可是,人,深陷红尘,为欲望所空,才乱了方寸! 

     而他和百合的事情是纸包不住火的,姐夫洞察后撞火车身亡,我开始不解为什么荻野不去阻止发生,或许,方丈明白存在只是空相,人的命应该让他按照自己的定规运行,这是这部电影里我唯一无法理解的,可能这是六道轮回,在劫难逃,所以方丈只是念经超度亡灵! 

    这些事情在正夫眼见里都是人生必由之境,所以,当荻野赶去京都渴望点化正夫不要再造人间地狱,希望他云游的那刻,正夫对他讲了他的见解,人其实都是面对自己的问题,倘若自己泰然自若,那么五毒不侵,在这个层面上,境界是有着差异的。正夫在此之境上是超脱的,正如他对方丈说:这些人只是通过我把自己的宿命带到了黑暗中 

    在大段的对话里他们说着大彻大悟、空、阿鼻地狱、无间道、相、无等等佛理的思辩以及生涯对于快乐的认识,其实,自悟是一切的起点和终点,也是真正的解脱之道,在于自觉,是非,是无,是不思,是非是! 

    只有一个可以讲情此理:佛主拈花一笑,万籁俱寂! 

    所以正夫和雕刻师境界高于荻野。正夫央求荻野收留姐姐,不仅是精神上的,也是肉身的慰藉,这是舍小我成全她人的境界,是那些拘泥于相的人无法理解的,这是真正的超脱和皈依!以肉身之道场替人解难,此乃观音的化身,此乃地藏之宏愿,男女相和,顺天应地!欢喜无量!,这不是鼓吹纵欲,而是在释放的过程里达到欲念的真正彼岸――无! 

    所以导演大量的寺院镜头都很空落,还有几次以俯拍和仰拍镜头表现漫长的台阶上微小的人,镜头成为无声的佛理。 

    雕刻师在和妻子的极乐里归于天堂,导演以观音塑像的笑意表明着态度,欢喜极乐是度的方式,这是天堂之路,这是忘我之举! 

    舍身,不是形式,而是一种使命! 

    人,在自己的运命里流转,雕刻师之子认为父亲之死和正夫有关,所以在送佛像入世的那天狭路相逢…… 

    红尘最大的难题是放不下嗔怒和怨气,所以,他们必须了结这个问题。导演在广角镜头下以超现实主义的手法描绘了正夫和姥姥在海滩上的相见,这组镜头有着佛性轮回的感悟,观众看后一定会对境遇有所思索。人生,就像无刻不在的钟摆之声,无所谓往昔,无所谓将来,只有逝去的当下,永远的当下。 

    当正夫的姐姐带着已经长大的孩子慢慢爬着寺院的阶梯,导演似乎点出了人生的远矣和苦楚! 

    活着,就是跋涉,如同导演将镜头停滞于此 

    无声,无息!

http://rearwin.moview.cn/upload/IMGWSF/20041012105722193.jpg


----
Stop all the clocks,cut off the telephone, 
Prevent the dog from barking with a juicy bone, 
Silence the pianos and with muffled drum, 
Bring out the coffin,let the mourners come. 
Let aeroplanes cricle moaning overhead, 
Scribbling on the sky the message He Is Dead, 
Put crepe bows round the white necks of the public 
doves, 
Let the traffic policemen wear black cotton gloves. 

He was my North,my South,my East and West, 
My working week and my Sunday rest, 
My noon,my midnight,mu talk,my song; 
I thought that love vould last forever:I was wrong. 

The atars are not wanted now;put out every one; 
Pack up the moon and dismantle the sun; 
Pour away the ovean and sweep up the wood; 
For mothing now can ever vome to any good. 


W.H.Auden(1907-1973)  




海湾对面的哈瓦那--Wim Wenders

Marco电影日记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