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zy268(松下山人)
整理人: fslts2(2003-11-09 19:57:02), 站内信件
|
讲到中国的民族性,有一部书,就是顾亭林的名著《天下郡国利病书》。
明亡以后,顾亭林是始终不投降的。不过他高明,不投降当然清朝要嫉妒,可是也有本事,自己不投降,教学生到清朝作官,这样也可以由学生保护他不投降,可是他自己在地下做策反的工作。他也很有钱,到一个地方娶一个太太,生了个孩子又走了。他娶许多太太生许多孩子,他有他的道理,因为反清复明是要灭族的,他这样做是为了要留一个根。他走遍天下,就写了这部书。每个地方他都去看了,尤其是各省的军事要地,都去看了。所以后来成为研究中国地理、研究中国地方政治思想必读的书。
第二部书是顾祖禹写的《读史方舆纪要》,也是研究政治地理、军事地理最重要的书,现在读来还有价值。这两部书合起来称为“二顾全书”。当年凡是留意国家天下事的,尤其是研究军事的人,都要读的。在这部书当中,对于每一省先有一个总评,而且对地方性、民族性写得很清楚,所以不妨找来研究。
说到这里,就感到我们中国的确每个地方的民性各有不同之处。所以古代将领带兵,对 于何处的兵适于冲锋,何处的兵适于后勤,何处的兵适于陆战,何处的兵于水战,都大致要有个了解。所以清中兴的湘军、淮军各有不同的优点。政治也是如此。但是要注意一点,尽管地方民俗各地不同,但万一有外力入侵的时候,一定团结一致,先把外来的侵略驱逐了再说。
---- 山上有株古松,松下有个闲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