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wwwv(北挚爱慈亲挚友会虎虎) 
整理人: yiffs(2001-02-06 09:23:56), 站内信件
 | 
 
 
     在我们东北的农村,由于天气寒冷,家家都有一个小火盆,来客人时就上火
 炕围在火盆旁边,一边烤手一边烧点土豆地瓜什么样的,来招待客人,大烟袋,
 卷汉烟,几乎人人都会,我在三姑夫的帮助下也卷起了“大老汉”。开始时,我
 怕汉烟太冲,就往汉烟里放烟草叶,来降低冲劲。后来我也真的和当地的知青们
 一样直接干起“大老汗”了。 
     由于当是文革时期,整个国家都很穷,在山沟里根本没人喝得起酒,可不是
 向电视里演的那样,老农、知青们那种动不动就来两盅的镜头。要想吃饺子,素
 馅的也要等春节生产队按人头发下年货来以后,才能吃上一顿饺子。可我先吃到
 了。不是在三姑家,而是在二姑的大哥家吃的。那简直是吃的震惊全村,连外乡
 都知道有个不过年就先吃上饺子的人家。 
     在接到父亲让我回家的信时,就过小年了。山沟里家家都在准备年货了,用
 现在的生活来比,简直就是平常的食品一样,比如:拉磨做豆腐,做黏豆包,杀
 鸡(不能私自杀猪,那可犯法,要长到一定分量以上缴给国家,国家在给你一定
 数量的饲料做为奖励)只有病猪才能交生产队杀了大家分,自己能多得点下水而
 已,但是,各村穷富不同,分法也不一样。 
     快过年了,家家对分来的年货一点都不敢动,孩子们都盼着大年三十晚上的
 这一顿饺子,眼睛都盼红了。我就要走了,也舍不得抢姑家那么一点点年货。我
 就提出临走前去看一看二姑家,(二姑在旧社会就去世了。听父亲说,二姑是最
 好的人),可我没见过她,也没感情,就去吃她家吧!哈哈!! 
     二姑的家在辽宁省的开原县上肥地,一个叫河南街的小山村,二姑夫留着雪
 白的山羊胡,七十多岁,身体还很健康,却早早把棺木准备好了。我和三姑夫在
 李家台下了汽车,又步行了几十里的山路,这次我可尝到了啥叫“看山近就是走
 不近”道理了,在山口上还遇上一股刮在脸上就象刀割一样疼的冷风,只能背着
 走,真是艰难的很呀!谁知道,近些年天也不冷了,那样冷的天气也没有了。 
     到了二姑家,正赶上二哥和二嫂在糊墙纸,二姑夫不客气的就分派三姑夫帮
 忙,叫二嫂做饭,我领一帮晚辈去供销社给他们每人买两个糖球,一分钱一个的
 糖球就把小孩子们乐坏了。晚上吃饭,二姑夫终于从土改时分得的立柜里拿出一
 瓶浑浊的烧酒来,就给我和三姑夫每人两盅,加二哥我们共四个人一共也没让喝
 二两酒呀!(难怪我老爸说他是:“刘小惦”)也是真穷呀!要不是到了年跟底
 下,还没酒喝呢!这样的酒现在就是白给,谁还喝呀?可我能记住一辈子。 
     第二天又掀起了新的高潮,二嫂的娘家父母亲听说我来了,据说他还和我父
 亲有较深的交情,下午就拿出来了,过年用的全步年货,亲自出马,盛情邀请我
 和三姑夫去他家赴宴。 
     我们隆重的被请到他家,一到院门口,就看见有很多的人,象操什么办大事
 情似的,热闹非凡,等到了吃饭时,就办了一桌,二姑家的大哥刘志纯,二哥刘
 志库,二姑夫、三姑夫、二嫂家的大叔和哥哥共计不超八人,来享受酸菜粉条炖
 肥肉(肉少的,好象谁也没舍得动),白菜炒油梭子(炼过油后剩下的干巴肥肉
 ),还有豆腐葱花,土豆炒肉皮,好象还有白菜心伴胡萝卜的凉菜等,用现在的
 食品来比较,也是平常没人爱吃的菜。可当时给我印象之深,就说明了,这就是
 山珍海味呀!女人不管多大的辈分也是上不了这丰盛酒席桌上的。几个大姑娘象
 现在的酒店服务小姐似的,站在门口伺候着,窗外又挤满了流着口水的孩子们,
 这顿饭,谁吃了会忘呢?
 
 
  
  
 
 
  ---- 网易北《挚爱慈亲》版斧头虎虎向南《挚爱慈亲》版问好:
 祝愿依梦、仙儿、帆、子若和这里的版友们新春佳节快乐!  | 
 
 
 |